首頁 > 繪畫

循古不摩,再讀莊子,鶴沒覺初深

作者:由 中流治印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24

蘇軾春分的古詩怎麼讀拼音

循古不摩,再讀莊子,鶴沒覺初深

循古不摩,行書、朱文印

《莊子·雜篇·徐無鬼》: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辯不能舉也。名若儒墨而兇矣。故海不辭東流,大之至也。是故生無爵,死無諡,實不聚,名不立,此之謂大人。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而況為大乎!夫大備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備矣!知大備者,無求,無失,無棄,不以物易己也。反己而不窮,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誠!

大道渾然如一的境界,不是外在的運轉法則可以比擬。智慧不曾瞭解的事物,口舌也無從去辯解。弄出像儒家與墨家那樣大的名頭,反而不是什麼好事。大海因為不推辭河流的匯入,才能成為最大。生前沒有爵位,死後沒有賜名,不積聚財富,不招攬聲望,這樣的人才是大智慧。好狗不是叫聲最大,賢能不是逞口舌之利,更何況大智慧!論包容之大,沒有超過天地的。然而天地並沒有去搜求,卻能成就其大!智慧廣大的人,不強求、不錯失、不捨棄、不被外物矇蔽本心。反求諸己而不自困,遵循成法而不苛求死守,這才是大智慧者的真性情!

大道不可直視,人們只好觀察萬物順從大道的運轉過程,制定出德的規範便於遵循。但德畢竟只是大道運轉的規範,憑此永遠無法到達大道渾然為一的精妙之處。樹立起派別喜惡的名頭,就難以接觸更多的觀點與知識,又如何成就大智慧。不強求名利的得失,不錯失些微的知識與進步,不捨棄自己的本性,不為外物慾求矇蔽自我。不固執己見,也不死守教條,才是追尋大智慧的正道。

“鴟目有所適,鶴脛有所節,解之也悲。故曰:風之過,河也有損焉;日之過,河也有損焉;請只風與日相與守河,而河以為未始其攖也,恃源而往者也。禍之長也茲萃,其反也緣功,其果也待久。故足之於地也踐,雖踐,恃其所不蹍而後善博也;人之知也少,雖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謂也。”

貓頭鷹的眼睛雖然大白天也看不見,白鶴的腿雖長也不能涉足深水,一旦受傷反而很痛苦。風吹日曬都能夠讓河流的水減少,但河水卻沒有因此而乾涸,是因為不斷有源頭的水流匯入。禍患是逐漸增長集聚而來的,消除禍患也需要水磨功夫,無論是那種結果都要經過長久的持續。所以,腳踏於地的面積雖小,不斷積累前行卻足以到達遙遠的地方;人的智力雖然有限,不斷去學習探索未知卻可以瞭解天地大道。

長處雖然有利,卻也有其限制,甚至會成為禍患的來源。損失與禍患不可避免,相比逞強鬥狠、逃避苟且、埋首勞碌,更重要的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源泉。任何禍患與成就,都是日積月累而成的,無論避免災禍還是獲得成就,都要有持久的打算。不用擔心進步的渺小,再小的進步日積月累也能夠聚沙成塔水滴石穿。一夜成名一蹴而就的捷徑,反倒有巨大的危險。

《稻畦》

唐 · 韓愈

罫布畦堪數,枝分水莫尋。

魚肥知已秀,鶴沒覺初深。

歡迎關注公眾號:中流治印

論語,再讀論語,不亦說乎

易經,再讀易經,何處惹塵埃

老子,再讀老子,陰陽非類隔天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