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作者:由 贏牟左史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27

瀾滄縣治安怎麼樣

這是一組拍攝於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的老照片,拍攝者應該是當年來到雲南進行地質考察的外國旅行者。瀾滄縣位於雲南西南部,因東臨瀾滄江而得名。瀾滄縣是西南邊陲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門戶,素有“拉祜山鄉,邊陲寶地”之美譽。瀾滄是拉祜族人的聚居區,是古代哀牢國的屬地。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30年代的瀾滄縣,遙望上允壩子的美麗景色,上允鎮是瀾滄縣境內最大的壩子,地處瀾滄縣西北部,那時候的上允壩子植被茂密,風景宜人。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30年代的瀾滄,上允壩子村落裡的草棚,這應該是一戶拉祜族人的家,草棚外有一條小狗在看家護院,草棚很簡陋,估計很難抵擋得住風雨。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30年代的瀾滄縣,上允村落裡,當地人居住的草房子。這些草房子條件簡陋,低矮逼仄,當年的拉祜族人的生活還是非常艱苦的。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30年代的瀾滄縣上允壩子,堆沙節上的盛裝少女。堆沙節傣語叫”擺廣母塞”,“廣母”意為塔,“塞”意為沙子,而“擺”就是節日的意思。堆沙節一般在傣歷的一月十五日舉行。堆沙節為期兩天,傣歷一月十四日開始堆沙塔。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30年代的瀾滄縣上允壩子,一戶拉祜族人家的合影。拉祜族是雲南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拉祜”是用火烤虎肉的意思,因而拉祜族曾被稱為“獵虎”的民族。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30年代的瀾滄縣,一個拉祜族

婦女,她身材豐腴,頭上纏著頭巾,看上去面無表情。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30年代的瀾滄縣,一個面容清秀的拉祜族少女。拉祜族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多穿黑布開襟長衣,衫長到腳面,開岔至腰部,衣領和開岔處都鑲鏽彩色花邊和銀泡,下穿長褲。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30年代的瀾滄縣,一個身穿民族服飾的拉祜族少女。拉祜族女子喜歡戴大銀耳環、銀項圈和手鐲等飾品。有的穿無領的齊腰短衫,讓白內衣露在筒裙外面,用以模仿喜鵲的顏色,意為與喜鵲爭豔。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南瀾滄縣,風景宜人的山寨,美麗的拉祜族姑娘

30年代的瀾滄縣,當地民眾正在慶祝浴佛節。浴佛節又稱為佛誕節、佛誕日。浴佛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辦誦經、跳法王舞,以及到各個佛殿拜佛等活動,除此之外還有潑水的習俗,活動會持續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