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白鹿原上漢家陵,灞水灞橋依舊,且看陳忠實如何吹牛

作者:由 元元的天下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29

掉頭掉的厲害怎麼辦啊

北依灞河南臨秦嶺的白鹿原,是一片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讓文人吹起牛來都分外有底氣的黃土臺塬。

白鹿原上漢家陵,灞水灞橋依舊,且看陳忠實如何吹牛

陳忠實

陳忠實曾如此笑談過:他在西蔣村的老宅,就坐落在項羽擺鴻門宴的那一帶。當年劉邦在宴會時,機智地“起如廁”找機會開溜後,就是從他家豬圈那個位置跑掉的。

西蔣村坐落在灞河岸邊,位於白鹿原的北坡下,距離江村大墓9公里。雖然眾所周知鴻門宴擺在臨潼,西蔣村並非項羽設宴的地方,但並非沒有一點可能:畢竟司馬遷在史記中,言之鑿鑿地寫明瞭“沛公駐霸上”的。"霸上"即灞水以西的白鹿原上——劉邦從鴻門逃走後,自然要直奔白鹿原上的大本營。

白鹿原上漢家陵,灞水灞橋依舊,且看陳忠實如何吹牛

《鴻門宴》劇照

西蔣村大半姓陳卻沒人姓蔣,據說可能由“羌”音演變而來,甚至可追溯到西晉時期,可謂歷史悠久。所以,陳忠實此說,也算是有史實可依。

難怪有人說,西北作家和藝術家的面相,都頗有秦始皇兵馬俑所具有的那種千年歷史風霜感。

白鹿原上漢家陵,灞水灞橋依舊,且看陳忠實如何吹牛

白鹿原

而今漢文帝的霸陵在白鹿原被發現,人傑地靈一說,無疑又有了新的證據。

都言秦皇漢武一代天驕,漢武帝的爺爺漢文帝也很厲害。劉恆低調而又節儉,提倡無為而治,廢除了割鼻砍足等肉刑,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開創了文景之治,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盛世。

漢文帝的陵寢為何稱“霸陵”,這樣一個霸氣側漏的名字呢?

古代皇帝陵寢的命名很有講究,有後人起名的如黃帝陵,也有根據陵墓的所在地而命名的,如漢代的長陵和安陵,就因位於長安而得名。

公元前157年,45歲的漢文帝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道遺詔,對自己的身後事也強調簡樸,勿葬金銀多用陶器。還有一條是他死後,要依山而葬,不必另起高墳,改變那裡的山川容貌和地名。

白鹿原上漢家陵,灞水灞橋依舊,且看陳忠實如何吹牛

漢文帝

漢文帝墓地因灞水之名,加上古代皇帝的墓地稱陵,就被稱為了灞陵。

不過灞水,的確與秦穆公當年的霸業有關。

北出秦嶺的霸水又稱灞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關中八水之一。過白鹿原後掉頭向西,進入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在公元前645年與晉國於韓原交戰,大獲全勝並俘獲晉惠公。晉國被迫割讓了河西八城,秦國由此獲得滋水以東之地。

白鹿原上漢家陵,灞水灞橋依舊,且看陳忠實如何吹牛

灞橋遺址

到了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稱霸整個西戎後,為彰其霸業,就下令將滋水為了霸水,並在河邊修築了霸城。秦滅漢興之後,人們覺得霸水因秦而生的“霸”氣已失,便讓"霸水漸漸演變成灞水。

在唐代的詩詞中霸陵的"霸”,就都是有"氵"字旁的。但後世除用於河流橋樑之名時用"灞",其餘多大都簡化用"霸"了。比如今天西安的灞橋區和霸陵區就是如此。

白鹿原上的歷史和生活,給了陳忠實的《白鹿原》根植了堅實厚重的文化底蘊。

他在寫《白鹿原》時,常會去灞河邊散步汲取靈感。陳忠實在小說《白鹿原》中,稱灞河為“滋水”,稱滻河為“潤水”,意為滋潤大地之水。在路遙《平凡的世界》中,則稱灞河為滋水河,都借用了其古稱。

白鹿原上漢家陵,灞水灞橋依舊,且看陳忠實如何吹牛

灞水

1992年的夏天,陳忠實寫完《白鹿原》之後,填詞一首《青玉案。滋水》來描寫灞河景象:

湧出石門歸無路,反向西,倒著流。楊柳列岸風香透。鹿原峙左,驪山踞右,夾得一線瘦。倒著走便倒著走,獨開水道也風流。自古青山遮不住。過了灞橋,昂然掉頭,東去一拂袖。

他筆下的灞河"倒著走便倒著走”,一副傲然獨立,卓爾不群的姿態。詞中這句“獨開水道也風流”,與其說的是灞水,不如說是他個性的寫照。

白鹿原上漢家陵,灞水灞橋依舊,且看陳忠實如何吹牛

陳忠實

而灞河上建於春秋時期的古灞橋,為中國十大古名橋之一,正好建於白鹿原這一形勝地帶。隋唐時重建,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多孔石拱橋。

人站在灞橋之上,可北眺驪山,南望秦嶺,西看長安,東出潼關,令人心曠神怡。加上它曾經是西入長安的必經之橋,所以成為一個被文人騷客千古吟誦的送行之地,又有斷腸橋、情盡橋、銷魂橋等別稱。

白鹿原上灞河靜靜流淌,灞橋猶在,漢文帝霸陵就在這在距河不遠的地方,兩千年來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李白曾寫下著名的《灞陵行送別》,詩中寫道:"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還有首《憶秦娥》都是關於灞陵的。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

2019年陳忠實去世三年後,落葉歸根葬於白鹿原。

白鹿原上漢家陵,灞水灞橋依舊,且看陳忠實如何吹牛

灞橋風光

不免想起詩人海子的《東方山脈》一詩中,有這麼一句:

“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也將死在這裡,你是唯一一塊埋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