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作為漢文化圈的韓國,是如何一步步廢除使用漢語的?

作者:由 大局大曆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29

韓國什麼時候可以用平語

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古代中國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這對周邊國家影響很大,尤其是韓國,日本,越南等中華文化圈國家。曾經都使用漢字的。尤其是韓國,古代漢化是最徹底的,漢字使用也最廣泛,那麼,近代韓國是怎樣廢除漢字的?

韓國使用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高句麗和百濟時期,當時的朝鮮人對漢字和漢文已經並不陌生,用漢字刻寫的碑文《廣開土王碑文》可以為證。

1446年,朝鮮第四代君主世宗創造了朝鮮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自此之後,韓國一直使用著兩套文字:韓文和漢字。訓民正音在韓國古時被稱為“諺文” ,是非正式文字的意思。可見, 在當時執政者眼中,漢字才是“正式”的文字。

作為漢文化圈的韓國,是如何一步步廢除使用漢語的?

漢字

1945年韓國獨立後,韓國政府提倡韓文專用政策。自1961年至1979年期間,朴正熙頒佈了“韓文專用法律案”,試圖全面廢除漢字,專用韓文,此舉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

為此朴正熙設立了“韓文專用特別審議會”,將漢字詞、外來語改成純粹韓語。此項工作一直持續到1968年8 月,改正詞彙總數達14149個。

1968年10月,朴正熙提出《促進韓文專用7個事項》,同年12月頒佈“國務總理訓令第8號”,全面實行韓文專用。1970年韓國的小學、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被取消,完全專用韓文,公共機關的公文也全面專用韓文。

韓文專用政策給韓國的漢字教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教科書、書籍、報刊、雜誌、公文等資訊媒介全部改為韓文,漢字從以上媒介中消失,人們失去了使用漢字甚至見到漢字的機會。雖然此後韓國政府的韓文專用政策有所軟化,允許教科書、公文等可以韓文漢文並記。

但今天,普通教科書上仍然很難看到漢字。其他讀物,例如報紙、公文裡也無法實現韓文漢字並記。

作為漢文化圈的韓國,是如何一步步廢除使用漢語的?

漢字在韓國

為了彌補韓文專用後漢字教育的缺失,韓國各大學開設了漢文選修課。但由於在日常生活中不使用漢字,且學習漢字也無實際利益可得,所以,大學裡的漢文選修課形同虛設。

韓文專用政策造就了韓國“韓文一代”,很多人甚至不會用漢字寫自己和父母的名字,漢字成了只有少數學者可以讀懂的“天書”,韓國青年一代也成了地地道道的漢字盲。

漢字在韓國使用了近2000年,95%以上的韓國曆史、文學等書籍都是用漢字記錄的,所以廢除漢字實際上等於廢除了韓國2000年的歷史。雖然韓國政府堅持韓文專用但韓國教育部並沒有完全廢止學校中的漢字教育,漢字在韓國韓文和英文教育的夾層中,抗爭並生存著。

作為漢文化圈的韓國,是如何一步步廢除使用漢語的?

韓國首爾國立民俗博物館立春貼上漢字

1971年,韓國初中、高中開始開設漢文課程。1972年,韓國教育部門選定漢文教育用基礎漢字1800字,規定初中、高中各教900個漢字。在大學新開設漢文教育系, 以培養漢語教師。

1975年改正教科書的體系,准許漢文課以外的教科書上也可以用漢字並記。1991年3月,確定人名漢字2854字。1997年,新增原非人名漢字當中的一部分漢字、人名漢字的俗字、略字、同字等100多個字。1999年,決定身份證上並記漢字名字。

1999年7月,韓國政府決定必要時公文上可以並記漢字及其他外語。2000年,韓國政府公佈新定漢文教育用基礎漢字1800的計劃,同年決定道路的標誌和地鐵路線圖上並記漢字、英文。

作為漢文化圈的韓國,是如何一步步廢除使用漢語的?

恢復漢字運動

雖然有上述種種推行漢字的措施和努力,但是與韓文專用政策相比,這些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影響也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