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藤、布”說編織和紡織淵源、話農耕文明符號、講經緯和創新故事

作者:由 經緯之光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1-11-28

紡織前面加什麼形容詞

一、“藤、布”說編織和紡織的淵源

“布”的出現讓人與動物有了區別,成為人類走向文明最重要的標誌。而“布”不是天生存在,必有其源頭。我國最早發現紡織物,是在距今約7000年左右的江蘇吳縣草山遺址出土的三塊葛藤纖維碳化了的紡織殘片。

“葛”屬於藤本植物,又名“葛藤”。這一考古發現說明遠古人對植物,特別是對以藤本為代表植物早期的應用,到中期用藤等柔軟易塑植物以經緯方法編織,衍生出了很多用天然植物材料編織生產生活用具,到後期能用“葛藤”等植物皮剝絲製作成布料,再到最後能用蠶絲製作更為精細的紡織品。

“布”是用最細小的繩經緯紡織而成的面料,“藤”是最天然原始的繩子。先有以“藤”為代表的植物編織,到手工藝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才有了紡織“布”的出現。這發展過程清晰展現人類早期以“藤”為代表的植物經緯編織對後續布料經緯紡織的重要作用,編織和紡織更是“農耕文明”最具典型的產品形式。

“藤、布”說編織和紡織淵源、話農耕文明符號、講經緯和創新故事

手工經緯編織

(手工編織和紡織共有經緯產品屬性互有文化淵源)

“藤、布”說編織和紡織淵源、話農耕文明符號、講經緯和創新故事

手工經緯紡織

二、“藤、布”話農耕文明代表符號

農耕文明,是指人類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適應農業生產、生活需要的文化集合,“男耕女織”是對農耕文明的具體畫像。它是人類由原始遊牧邁入文明重要的標誌時期,成為世界上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整合,更是中華文明中最顯著的一個時代特徵。

農業生產是農耕文明最主要特點,而日常的生產工具和必須的生活用品就成為反映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傳統編織和紡織就是農耕文明的具體呈現實物樣品,能代表編織和紡織元素的“藤”和“布”就成為農耕文明中農業生產工具和紡織生活用品重要的符號,也是從植物編織發展到手工紡織文明程序的時期標註,為“經緯”一詞出現和精彩文化故事講述奠定了豐富的內容基礎。

“藤、布”說編織和紡織淵源、話農耕文明符號、講經緯和創新故事

農耕文明時期編織產品廣泛使用

(編織和紡織有淵源是農耕文明的重要體現)

“藤、布”說編織和紡織淵源、話農耕文明符號、講經緯和創新故事

女織是農耕文明的重要體現

三、“藤、布”講經緯精彩和創新故事

女媧和伏羲用藤條和樹葉遮身(最早布)並用青藤攪泥創造人類,女媧和伏羲成為中華文明文化的根。炎帝發明布,黃帝創造衣,炎、黃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中華民族又稱華夏民族,禮儀之大和服章之美定義了“華夏”。四川蠶叢改良桑蠶創新紡織技術,讓絲織品成為中華文明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其勇於創新的精神讓古蜀邁入農耕文明,開創長江流域農耕文明之先河。“蠶叢創新精神”孕育了四川古今勇於創新的精神特質,造就了“蜀錦”、“蜀繡”並形成了四川成都城市文化的名片,促成“絲綢之路”世界文明交流的文化符號,為當下“天府文化”的內容構成形成了重要的支撐。

“絲綢之路”說“布”的故事話民族友誼,“一帶一路”再說“布”開放包容共同發展本意,“人類命運共同體”也體現出“布”蘊含協商合作共進共贏的內涵。“藤”具有堅韌頑強的特徵,“布”表現大愛包容的品性,讓其代表的編織和紡織產品有了內涵及人文精神的美好寓意。

“經緯”一詞出自於編織和紡織品,有堅韌、大愛、共贏、共進、合作、協商等許多美好的寓意。編織和紡織在傳統意義上各為產品表現,其兩者之間有不為人知的文化淵源和體現人文精神的內涵聯絡。“藤為布源、布為服始、服暖人間”彷彿用有形和無形的經緯線演義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序,展現出編織和紡織淵源的文化聯絡,述說著經緯文化精彩和人類不斷編織創新發展並走向美好明天的故事。

“藤、布”說編織和紡織淵源、話農耕文明符號、講經緯和創新故事

用藤、布元素符號創意“經緯之光”講人類文明創新發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