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知曉烘托、喧染、襯托寫作手法的關係,更能令你文學創作錦上添花

作者:由 教育雜談者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1-05-02

襯染和襯托有什麼不同

我們在詩文創作中,應該讓大家明白渲染、襯托和烘托是詩歌鑑賞中經常涉及到的概念。渲染旨在透過對環境,人物的行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修飾,來突出形象,表現中心;烘托則有意避開正面描寫,而從側面著意刻畫,以使所要表現的人、物、事鮮明突出,收到“烘雲托月”的藝術效果。在詩文創作中我們應把握好文章的三好,即是思想好,文筆好,手法好。那麼應怎樣把握呢?

知曉烘托、喧染、襯托寫作手法的關係,更能令你文學創作錦上添花

牧童遙指杏花村

“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王維《鳥鳴澗》

一、明白渲染、烘托、襯托的概念,是理清它們之間聯絡的必要條件

(1)渲染是指對環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寫

形容,以突出形象,營造意境。

渲染透過(環境)景物描寫來渲染氣氛。 從正面著筆。

如:杜甫《登高》,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俯仰間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蕭瑟悲涼的秋江景物的特點,為全詩定下了沉鬱悲哀的基調。

(2)烘托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

。也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其他事物,達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托用在詩文中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烘托透過(景物)環境描寫來烘托心情。 從側面著筆。(只寫側面一面)

如:樂府詩《陌上桑》裡最後八句:“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耕,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從觀看者的神態來襯托羅敷的美,這比正面進行直接描寫節省筆墨,更具有藝術魅力。

(3)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或對立的條件,

用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表現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形象。

襯托:分正襯和反襯

。(寫兩面,但是是為了突出其中一面)

如: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絕妙之處就在於用蟬噪、鳥鳴作反襯,把深山密林中那種幽靜宜人的意境表現出來。

知曉烘托、喧染、襯托寫作手法的關係,更能令你文學創作錦上添花

閨中少婦不知愁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的《閨怨》

二、區分渲染、襯托、烘托的不同,更能在詩文創作中游刃有餘

(1)渲染:透過(環境)景物描寫來渲染氣氛, 從正面著筆。

如:杜甫的《登高》,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俯仰間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蕭瑟悲涼的秋江景物的特點,為全詩定下了沉鬱悲哀的基調。

(2)烘托:透過(景物)環境描寫來烘托心情, 從側面著筆。

如:柳永的《雨霖鈴》,起首“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送別的環境,點出離別時的季節是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作者濃墨重彩,透過這些景物描寫,極力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烘托出作者內心的離愁別恨。

知曉烘托、喧染、襯托寫作手法的關係,更能令你文學創作錦上添花

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三、區分渲染、襯托、烘托的相同,更能使你在詩文創作中如魚得水

渲染和烘托:都是為了使描寫的物件更鮮明,

更突出,但二者著眼點不同:前者從正面著筆,由此言此;後者從側面用墨,由此烘“託”彼。

烘托和襯托:“烘托”是透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

,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

都寫。“襯托”是用類似的、相關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 對比和襯托:對比是相反或相似的兩種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現某種思想或意境,對比雙方不分主次;而襯托是以次要事物為陪襯突出一個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兩者主次分明。(對比常用於論述,而襯托常用於描寫)。

知曉烘托、喧染、襯托寫作手法的關係,更能令你文學創作錦上添花

桃花歷亂李花香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賈至的《春思》

總之,從範疇上看,渲染、烘托、襯托屬於寫作手法。 需要說明的是,在很多情況下,烘托與襯托可以通用,不是專業人士不必這麼刻意去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