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600+萬的郵票發行量,為何也“失靈”了呢?

作者:由 8090集郵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1-12-29

紅旗渠全貌圖郵票有價值嗎

曾經面對新郵打折,常會看到“郵票發行量要控制在600+萬,才能有用”,結果在2021年發行了兩套發行量在600+萬的郵票,結果一套打折,一套苟延殘喘。

為什麼600+萬的發行量,郵票依舊是一幅頹勢呢?

中國郵政2021年已經發行的15套紀特郵票之中,其中有《兒童畫作品選》和《第三十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兩套郵票的發行量是在600+萬區間。(鑑於《兒童畫作品選》郵票的最大發行量是700萬,實際發行量應該也是600+萬)

600+萬的郵票發行量,為何也“失靈”了呢?

結果這兩套郵票行情,“兒童畫”是發行後就進入“打折票大軍”,而“東京奧運”則是在面值之上“苟延殘喘”。那麼為何600+萬的發行量,市場也會“失效”?

為了節省時間,先說結論:

新郵打折,表面上是發行量過多,導致的供需失衡。但是實際上則是中國郵政與中華集郵聯合會以及各級集郵組織所宣揚近四十年的“集郵增值論”的全面崩塌。

NO,1

郵票本質就是減少使用

首先,要釐清一個概念,郵票發行,是現代郵政服務的基石,是現代郵政產生的標誌。換句通俗點,現代郵政之所以能夠產生,其根基就是郵政發行郵票之後“光收錢,不幹事”。

這也就可以理解,無論何國郵政,但凡是正式發行的郵票,其發行量均是遠遠大於其使用量。

600+萬的郵票發行量,為何也“失靈”了呢?

為了減少郵票的使用,所以很多國家在財政困難的時候,就倡導“集郵”產業,以便“集腋成裘”。如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等國,在財政允許的情況下,會把郵票藝術性加強,近乎是一幅藝術品。不僅宣傳了本國文化,大量收割外匯,更減少了被使用的機率。

600+萬的郵票發行量,為何也“失靈”了呢?

中國郵政曾經也走過一段時間這條路,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郵政就開啟新世界大門——“郵票增值論”。郵票但凡值錢了,甚至說有“可能”,就基本與郵政視窗的使用,沒啥關係了。不僅可以減少郵票生產時期的投入,還可以無限制的產生購買熱情。

NO,2

選題、設計、印刷是資本的“人設”

可能有小夥伴說,無論是“兒童畫選”還是“東京奧運”,這兩套郵票的選題不行,設計不出彩,印刷一般。。。但是這些標準,其本質均為資本炒作的“噱頭”。資本想操作某套郵票時候, 肯定會找一些讓人信服的由頭,梁山起義還給掛上“替天行道”的旗幟,資本肯定也會給自己找一個理由。

600+萬的郵票發行量,為何也“失靈”了呢?

並且很多時候,輿論風向對於郵票的評價,也是在根據郵票行情走:

這套郵票市價1元/套的時候,評價:這也能叫設計?;

這套郵票市價10元/套的時候,評價:不過是市場炒作罷了;

這套郵票市場100元/套的時候,評價:設計精美,印刷精良。

600+萬的郵票發行量,為何也“失靈”了呢?

再說一個例子,1972年發行的《紅旗渠》郵票,其選題、設計與印刷,均屬於中國同期郵票的上層之作,即便放到今日,仍是一座高峰。但是從2017年的“千元票”,一路下跌到現在的400元左右,約等於給這套郵票打個4折。這是什麼情況?是選題、設計、印刷的問題嗎?是資本轉移戰場而已。

NO,3

“郵票增值論”全面崩塌

資本是為了利潤而存在,資本追求的是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多的利潤。但是在中國集郵界宣傳了近四十年的“郵票增值論”後,發現這個理論早已全面崩塌。

今天的中國,首先是投資渠道多樣化,郵票投資性就被削弱,搶個片仔癀都比搶郵票賺錢快;其次因為郵票的特殊性,其變現時間和變現渠道也受到限制;最後就是官與民爭利,放眼全世界,還能找到一個國家郵政以官方名義,成制度的情況下在有意識的破版、切邊、撕口嗎?不要說維護版式一預定戶的利益。版式一的預定戶,在“1120”之前有多少是普通的集郵者?版式一的預定量多,還是產品冊的銷售量多?

600+萬的郵票發行量,為何也“失靈”了呢?

就目前這個情況,

什麼削減發行量啊、銷燬新郵庫存啊就如同驢拉磨一般,在一個迴圈裡不停往復,根本不可能根治新郵大面積打折銷售的情況。

假如想要從根本上,根治郵票打折這種情況,並且讓郵票增值形成慣性增值,而不是今天這種散點爆發式炒作,需要一味藥,其前提就是要讓目前這種“郵票增值論”徹底進入歷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