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作者:由 東家APP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1-04

瓷器白度怎樣計算

杯盤碗盞,瓶瓶罐罐。無論是在平日的餐桌,還是偶爾小聚的茶會,作為食器、茶器與花器,瓷器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而在國內諸多的博物館中,陶瓷這一門類的文物,也作為重要的館藏存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全面掌握制瓷技藝的國家,中國生產的瓷器曾經風靡全世界,影響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威廉·麥格雷戈·帕克斯頓繪

當幾百年前,中國的瓷器進入尚在使用金銀器皿作為餐具的歐洲,人們迅速被這種來自東方的白如玉、薄如紙,隔熱又結實耐用的神秘器皿所吸引,瓷器在西方迅速流行。西方人曾經以China為瓷器命名,今天,他們用China稱呼瓷器的故鄉。

瓷器,對中國人而言,意義非凡。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瓷器 · 誕生

陶瓷是陶與瓷,陶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的人們在溪流邊,用手捧、用葉面寬闊的葉片或者硬質果殼取水、盛放採摘的果實,小心翼翼地帶回聚居地,這是詩意而自然的原始生活,但儲藏食物與水並不十分便利。直到人們學會使用火,當時的人們偶然發現,經過火燒後的黏土會變得堅硬而結實,這就是陶。黏土具有可塑性,能很容易地被捏製成各種形狀,人們根據生活的需要,開始製作各式各樣的陶器。陶器作為儲藏食物與水的器皿誕生了。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新石器時代 馬家窯文化彩陶雙系罐 故宮博物院藏

從商朝開始,中國人已經燒製出了瓷器,只是那時候的瓷器非常的原始,被稱為原始瓷。中國南方地區氣溫溫和,雨量豐沛,大自然為人們提供了制瓷所需的原料:豐富的高嶺土與大量木材。高嶺土顆粒細膩,木材的使用和依地形而建的瓷窯帶來了燒製瓷器需要的高溫,燒製出的瓷器更為細膩緊結,解決了陶器質地厚重易碎、空隙大易透水的問題。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商 原始青瓷大口尊

從東漢開始人們開始製作出了真正的瓷器。當時燒造瓷器的匠師,發現當草和木頭燃燒後的灰塵落到瓷器上的時候,瓷器中會有釉點,他們刻意地不斷嘗試這偶然發現的上釉技術,最終嘗試出用草木灰混合石灰水給瓷器整體上釉的方法,為瓷器表面施上像玻璃一樣光滑透明的隔水薄層。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東漢 青瓷標本 小仙壇窯址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顏色釉 · 發現

東漢以後,陶瓷的燒製技術越來越純熟。陶瓷匠師在長期的燒製過程中,發現了更多細枝末節的現象,並敏銳地捕捉了它,運用了它:

高嶺土中金屬元素鐵的含量會改變陶瓷的顏色,鐵元素含量極其微弱,近乎沒有時,可以得到白色,鐵含量逐漸增多,可以得到淺淡的青色、濃郁的青色,直至漆黑;

窯口裡不同窯位的溫度與氣氛,能讓同一種原料的瓷器產生千變萬化的顏色;

在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屬元素,可以得到不同的釉色,銅是紅、鈷是藍、金是粉。。。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顏色釉 · 發展

白釉

白釉在北朝成功創燒。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575)北齊範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國至今所見的最早的白瓷。唐代河北

刑窯

白釉,諸窯之冠。精細者釉面均勻純淨,潔白光潤,玻璃質感強,類銀似雪。唐代早期白釉瓷器增加釉面白度的主要措施是採用施化妝土方法。中期以後,多數選用高質量的原料,減少或不用化妝土,使其精品達到釉面光潤潔淨的程度。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到了五代中後期,定窯白瓷出現了一次根本性的飛躍,燒製的瓷器不再施化妝土,胎、釉呈現出精、白薄的特徵,制瓷工藝比之前更為精細,甚至一些瓷器的白度要超越在邢窯的細白瓷器,很受當時人們的喜愛。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黑釉

黑釉瓷器出現於東漢中晚期。早期燒製黑釉最成功的首推東晉時期浙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

宋金時期黑釉燒造量更大。南方地區的建窯、吉州窯生產的黑釉瓷器注重釉裝飾,在光亮潤澤的黑釉上裝飾各種結晶斑紋或把剪紙花樣移植到黑釉茶盞上。宋代民間盛行鬥茶,宋人以白茶為上,黑色茶盞最適宜觀色。蔡襄《茶錄》“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

建窯黑釉茶盞於是受盡追捧,更是受到皇室的喜愛,一度成為宮廷鬥茶專用茶盞,進貢品底足刻印“供御”字樣。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青釉

中國瓷器最早的顏色釉,施青釉的瓷器稱為青瓷。始見於商代中期,以後歷代都有燒造,均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以氧化鈣為主要助溶劑。含鐵量越高,呈色越深。青釉燒製技術到雍正時期才真正穩定,釉麵肥腴,色調勻淨,有的蒼翠欲滴,有的嫩如翠竹,燒製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

天青釉是一種幽淡雋永的高溫色釉,古代陶書描寫其青如天,明如鏡。關於天青釉,相傳為五代後周世宗柴榮所創,“當日清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

從創燒開始,天青釉在中國陶瓷史一直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譽為代表著中國陶瓷的最高審美價值。北宋汝窯更把天青釉推上了歷史的高峰,成為芸芸眾瓷中的絕色。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

影青是一種宋代景德鎮燒製的青白釉,由於它的釉色介於青白之間,青中帶白、白中閃青,加之瓷胎極薄,所刻劃的花紋迎光照之內外皆可映見,因此被稱為“影青”。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胎質堅緻膩白,色澤溫潤如玉。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藍釉

屬高溫石灰鹼釉,摻入適量天然鈷料做著色劑,在1280℃~1300℃窯內一次燒成,元、明、清三代景德鎮窯幾乎從未斷過生產。低溫藍釉在唐代已經普遍應用在唐三彩陶器上。高溫藍釉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瓷釉新品種,後人稱為霽藍。永樂霽藍釉,藍色純正,釉面光潤肥厚。宣德時期藍釉燒造的工藝技術更純熟,藍釉質感凝厚,色澤美豔,猶如藍色寶石,被叫做“寶石藍”。後人品評時將其選為上品。

紅釉

從唐代開始,中國陶瓷藝人就發明了紅釉燒製技術,北宋年間,河南禹縣的鈞窯完善了這一工藝,燒出了世稱“鈞紅”的紅釉陶瓷。但是,鈞窯的燒製工藝還不成熟,紅釉中往往摻雜進其他的顏色,而景德鎮人在宣德年間燒出的祭紅,從顏色的色澤和純度上,都超過了鈞窯,人們把它叫做“宣德祭”。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

銅紅釉的燒製極為不易,通體高溫銅紅釉在元代景德鎮窯創燒成功,明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熟練掌握了銅紅釉的燒製技術,終於燒出鮮紅奪目的紅釉瓷器,受到世人寶愛。宣德時期的銅紅釉豔麗勻潤,釉層瑩潤透亮,殷紅灼爍,寶光耀目。器口邊均顯淡青白色,俗稱“燈草口”。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高溫銅紅釉在宣德以後開始衰落,清代康熙時期銅紅釉得以恢復。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窯務時,燒成的高溫紅釉“郎窯紅”,就是效仿前代名品的成功之作,與永樂、宣德相比,達到了與真無二的境地。郎紅釉色深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因似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又稱“牛血紅”。

胭脂紅不同於以往御廠制瓷時所用的銅紅和礬紅,它是一種以金著色、帶有紫色調的粉紅色,由於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稱為“金紅”。

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並不是景德鎮瓷工發明的,而是1650年荷蘭人卡西亞(Cassias)發明,1680年開始應用於瓷器繪畫,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開始在景德鎮使用,當時稱其為“洋彩”,胭脂紅則被稱為“洋紅”。

黃釉

瓷器上純正的黃釉,始自明永樂年間,呈色淡,釉面薄。宣德黃釉釉麵肥厚,釉色嬌嫩。弘治的黃釉達到了歷史上低溫黃釉的最高水平,這時的黃釉實用澆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所以稱為“澆黃”。又因為它的釉色嬌嫩、淡雅、光亮如雞油,又稱“嬌黃”、“雞油黃”。嘉靖以後黃釉成為皇室宗廟祭器的重要顏色。

到了清代,隨著氧化銻的引入,一種新的黃釉瓷器出現了,這就是創燒於雍正時期的檸檬黃,清代文獻也稱“西洋黃”“洋黃”。釉色比傳統嬌黃釉淺淡,所有又稱“淡黃釉”。檸檬黃釉恬淡典雅,是雍正朝最為尊貴的一道釉,深得帝心寵愛。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顏色釉的誕生史,同樣是歷代工匠的高超技術與藝術的發展史。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顏色、感知天地,運用自己的創造力與高超的技藝,將自然中的美妙色彩留在瓷器上。顏色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刻,既是技術進步的重要歷史時刻,也是匠人一生中的“高光時刻”。

匠人無名,而顏色永存。

這就是「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

看得見的顏色,說不盡的驕傲,帶你看遍瓷上中國色!

4月20日至4月24日

東家聯合單色釉陶瓷匠人

共推玩器之色專場

與你一同尋覓不可多見的

釉上絕色

文中無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原創,盜圖商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