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作者:由 教育透鏡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3-06

其中一頁的字數少影響盲審嗎

青年演員翟天臨2019年1月10日進入北京大學博士後流動站,2月16日釋出道歉信並宣佈退出,前後歷時36天,估計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行退出博士後的案例。若不是他那一鳴驚人之問——“知網是什麼東西?”他將妥妥地在北京大學進行為期兩年的“文化產業價值鏈的研究”。一個在舞臺上“打假的人”卻在現實中被打假,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北京大學已經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雖然並沒有說清楚,看來翟天臨抄襲論文的嫌疑大體上已經塵埃落定,只等北京電影學院的調查結論。但是,

翟天臨的主要問題應該不是涉嫌論文抄襲,而是他的博士學位的含金量,具體說來是,他的博士是如何讀的,他的博士論文是如何寫的,又是如何透過的。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是一個謎,等待著北電的調查去解開去回答。

由此看來,惹上麻煩的不只是翟天臨,

估計北電的博士授予權以及相關導師的博導權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按照北京電影學院的規定,申請博士學位之前,應該在

國內一級刊物或國際核心刊物上發表或被接受發表至少一篇入學後獨立撰寫的學術論文

。在此前提條件之下,還得透過博士論文的“盲審”與答辯。北電對博士論文有質與量兩個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

博士論文字數為8—15萬字

,也就是至少應該是8萬字。在質的方面,博士論文要證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其博士論文還得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

做出創造性的貢獻

。不得不說,

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做出創造性的貢獻”不是隨意就可以達到的。

翟博士是如何達到的?這正是許多博士在讀之人迷惑不解的,也是引起此番風波的主要原因。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博士論文是公開的,以供人們查閱和借鑑,這是人類共同知識財富。知網上就設定了博士論文這個類別。問題就出在這裡。可能有人早就關注到翟天臨,畢竟他還有些名氣。

春節期間,有人在知乎網提問:“為什麼翟天臨博士畢業了,但是卻沒有公開發表的論文? ”起因是在知網上查不到他的博士論文。

此問被人轉發之後,就出現了

翟天臨那一神問,於是掀起了2019年第一個輿論風波。

人們透過公開檢索,發現翟天臨只有兩篇論文,從字數看都不可能是博士論文。

在兩篇論文中,其中一篇涉嫌抄襲,字數不到3000,這算是意外發現。於是引爆了學術誠信、論文抄襲這個敏感話題,繼而觸發了調查機制。

隨後,北電宣佈調查,北大進行調查,教育部公開表態“零容忍”。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教育部見多識廣,對翟天臨輿情背後可能存在的貓膩是十分清楚的。

人們只是盯著翟天臨那篇不到3000字的一般性論文重複率高得離譜,而教育部的視野卻要開闊得多。

2月15日,教育部發言人表示,除了要求有關方面迅速核查翟天臨相關問題之外,

重點在於“調查不光是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學術不端,也涉及到了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是否有問題”。

這就是說,不將翟天臨從開始讀博到博士畢業期間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調查清楚是決不罷休的。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許多人也許沒有讀懂教育部發言人表態中的這個含義。

其實,翟天臨的那篇小論文即使是涉嫌抄襲,問題既不大,也很好查清。

至關重要的問題是,翟天臨的博士論文到底在哪裡,這篇論文是何人所寫,又是如何寫的,最後是怎樣透過“雙盲”評審的?顯然,教育部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調查……也涉及到了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是否有問題”。

這個“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自然還包括翟天臨是如何錄取為博士的,學校博士培養的各道程式是否規範,博士學位授予是否嚴格把握標準,博士導師是否盡到了責任以及水平如何,翟天臨的博士論文到底是怎麼回事等等公眾暫時還未關注到的問題。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翟天臨曾在某活動中被人問到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

他當時表示,

不會告訴大家進度,因為擔心如果“盲審”沒過會很丟人,

“等我什麼時候穿上博士服拍照的時候,我相信會上熱搜,我再讓所有人看看誰牛!”這說明,翟天臨曾經非常擔心博士論文難以透過“盲審”,至於擔心的具體原因只有他自己清楚。旁觀者有一點是清楚的,如果沒有在博士論文方面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論文質量是難有保證的。恰恰在這個問題上,翟天臨引起了公眾的懷疑。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有網友統計過,

翟天臨在讀博四年期間,“至少主演了11部戲,參演了7部戲,做了24個代言,錄了17個綜藝”。

有人不禁感嘆:“翟天臨哪有時間搞學術研究?”

又有網友發現,與翟天臨同屆的北電博士共計20人,其他19名博士都正式發表過論文,唯獨少了翟天臨。有人會問,一般性論文都沒有時間寫,哪有時間寫幾萬字的博士論文?一個“唯獨”似乎說明了一點什麼。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博士論文“雙盲”評審,是指評審人不知道論文是何人所寫,被評審人也不知道何人在評審自己的論文。北電《北京電影學院博士學位論文雙盲評審辦法》(院發研字〔2019〕1 號)規定:“雙盲評審,是指將評閱人姓名對學位論文作者及其導師隱去,同時將學位論文作者及其導師姓名對評閱人隱去而進行的學位論文評審工作。”“每篇博士學位論文由 3 位專家雙盲評審。”“

以專家的評閱意見及評審實際得分衡量該博士生是否可以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以及是否推薦參加我校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評選。”可見

“雙盲”評審對博士能否畢業具有決定性意義

。儘管這是北電剛剛修改後釋出的規定,但應該相信這與翟天臨讀博期間的規定相差不大。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這樣的規定,顯然是為了防止弄虛作假,嚴把論文質量關,表面上看來是極為公正極為嚴格的。通過了“雙盲”評審,還有論文答辯這個環節。北電的規定是,答辯委員會由5位或7位本學科具有正高職稱(原則上應為博士生導師)的專家組成,其中至少有2位校外專家,並由校外專家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導師不得是答辯委員會成員。

看起來,這也是很嚴格很公正的。吃瓜群眾自然會認為,程式如此嚴格,博士論文質量是有保證的,卻忘了那句“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許多事情要命就要命在這裡。

在許多單位,規定是印在紙上、掛在牆上讓人看的,至於實際操作嘛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看一看北大是如何審查翟天臨博士後資格的,你就明白“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句話的含義了。在“關於招募翟天臨為博士後的調查說明”中,

北大承認,招募翟天臨經過了釋出啟事、本人申請(含提交個人簡歷、學術成果清單、兩篇代表作、博士後研究設想及工作計劃等)、學院面試小組面試、學校公示備案等所有程式,可是事後調查發現,“在材料稽核、小組面試和錄用過程中學術把關不嚴、實質性稽核不足”,並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什麼是“實質性稽核不足”?想一想你就會明白。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由北大招聘博士後“實質性稽核不足”,你可以想像出博士論文“雙盲”評審與論文答辯環節可能發生的問題。這不是說北電確實存在這種問題,而只是就事論事,與北電沒有關係。

在高校有些事情幾乎是公開的秘密。

比如論文代寫、買賣,比如論文答辯中的交易。

拿論文“雙盲”評審來說,表面上是“雙盲”,實際上很可能是“雙向透明”,或者真的是盲評(閉著眼睛去評)。拿論文答辯來說,表面上是導師迴避,實際上很可能是暗中操作。外行人不知道,學術圈子其實是很小的,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個人,大家彼此熟悉。誰有幾個博士、何時畢業,互相之間一清二楚,而且都有互相通融的需要,畢竟自己的博士未能透過論文答辯是很沒有面子的事。這就是潛規則。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這從北電的規定就可以看出來:“評審專家(即博士論文盲評專家)須具有正高職稱,原則上應為博士生導師。評審專家的學科專業及研究領域應與申請人的學科專業和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

不用說北電這種規模不大的學校,即使規模很大的985高校,具體到學科之下特別是學科之下相近研究方向的博導也是為數不多的。像北電這樣的學校能有幾多博導?如果再分成若干學科,學科之下又分成若干研究方向,博導就變得屈指可數了,甚至無博導可尋。在這種情況之下,“雙盲”評審還沒有硬性要求聘請“外評”,你想操作當中是一個什麼狀況。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實際上,有些高校職稱評審中“代表作”的評審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外審”(即使是外審也難免如此),“盲審”就徒有其名,變成了“明審”。有的人問,博士論文從選題、開題到調研、撰寫,從導師稽核、指導到本人修改、定稿,從盲審到答辯,環節不可謂不多,程式不可謂不繁,要求不可謂不嚴,標準不可謂不高,為何有的高校卻一一失守?問是問得極好,但卻是不瞭解高校內部情況的圈外人之問。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透過?

翟同學的博士論文到底是誰寫的、是如何寫的、是如何透過“盲評”與答辯的,自有調查組得出權威結論,不能由看熱鬧者一張嘴去評判。但是,翟同學的博士論文確實蒙有層層迷霧,也存在諸多謎團,公眾正在等待調查組撥開迷霧,揭開謎底。

你說是不是這樣?歡迎發表你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