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怪不得花木蘭會替父從軍,原來自己是個“剩鬥士”!

作者:由 考察解說歷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5-04

木蘭幾歲出征

花木蘭所處的時代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晉朝發生八王之亂的時候,北方少數民族乘機將漢人擊潰,建立了北方政權

女性在男性的軍隊裡,光是148次例假,每天的大小便,都無法隱藏的,古代軍隊管理嚴格,不可能有這種事情發生。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半夜難眠,除了“可汗大點兵,卷卷有爺名”之外,木蘭還有沒有其他愁思?

一首《木蘭辭》,究竟隱藏著怎樣一個千古秘密?

怪不得花木蘭會替父從軍,原來自己是個“剩鬥士”!

任何秘密都有跡可尋,我們試著破解。

女大當嫁,可是木蘭還沒有婆家。

從何看出?

通觀全辭,隻字未提,此其一。

其二,木蘭替父從軍,夫家必然有意見,有嗎?沒有。

沒有意見,就是沒有夫家。

怪不得花木蘭會替父從軍,原來自己是個“剩鬥士”!

有人猜測可能瞞著夫家,紙包不住火,“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從軍至少十年,也就離家至少十年,這麼長時間有可能瞞得住嗎?

其三,年齡過小不成立,都到了可以代父從軍的年齡了,還能小嗎?

大戰在即,前線缺兵,可是也不會讓十歲童去送人頭。

古時男子十六成丁,即十六歲開始要承擔社會責任,也就是說木蘭出征時,至少在十五歲。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古時少女十五及笄,論歲當嫁,就算木蘭出征時十歲,歸來也是二十以上的老姑娘了,哪個夫家會同意?

所以推斷木蘭當時的處境是:年已及笄,尚待字閨中,大女尷尬。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夜深人靜,此情越甚。

怪不得花木蘭會替父從軍,原來自己是個“剩鬥士”!

“不聞機杼聲”,可見並不是真的在認真織布,只不過深夜睡不著,有些事又不便流露,所以常拿織布做掩飾。

“惟聞女嘆息”,可是時間久了,家人還是察覺到了異常。

半夜了,此時在近旁關心的也只有家人,賊是沒有這種閒情的。

當然,木蘭也未必有雅緻和賊談心。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不放心,再三追問。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真實心思女孩家怎麼好意思出口呢?只能隨口搪塞沒什麼。

越是掩飾不肯說,越是說明有問題。

怪不得花木蘭會替父從軍,原來自己是個“剩鬥士”!

家長緊追不捨。

打破砂鍋問到底。

木蘭沒有辦法,被問急了,忽然想到“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急中生智,當即就把此事搬出作擋箭牌,為了顯得更加逼真,發出幽幽嘆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家人放心,原來木蘭是孝女,在為父親發愁呢。

然後相繼黯然:是啊,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可怎麼辦啊?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木蘭靈光一閃,把心一橫:“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反正找不到婆家,與其空坐在家胡思亂想時間久了讓人看笑話,不如走出去,既能解決家裡事,還能躲一躲世俗的眼光——何況軍營裡大好男兒多得是,就不信找不得一個如意郎君!

想法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出門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朝夕十二年,連女兒身都未識破,何來有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