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勇當鐵路建設“先行者”

作者: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5-17

五優人才是指什麼

20多年來,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專案測量主管婁建民,在南昆、內昆、貴廣、沈白等線路上,年年月月穿山越谷,經天緯地縝密測量……伴隨著高鐵網在祖國廣袤大地持續延展,婁建民不斷成長,獲得了雲南省技術狀元、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成為行走在深隧懸壁的“先行者”,激勵和鼓舞著身邊人。

敏而好學成長為年輕“大將”

測量工作是工程建設的“眼睛”。一條鐵路要從設計圖紙上的點線面精準落成到大地上,首先要由測量人員透過測量儀器進行施工放樣、採集資料。由此生成的測量報告為後續施工提供最基礎的資料參考。

1995年,婁建民從學校畢業後,進入中鐵十六局集團南昆鐵路五處二隊。到工地的第一天,技術主管就把他帶去測量現場。當時,工地使用的測量儀器是較為老舊的經緯儀,操作複雜、繁瑣,現場老同志使用起來不是很熟練。婁建民試了試,兩次放線偏差極小。技術主管對這個毛頭小夥兒刮目相看,把使用儀器的活兒交給了他。

半年後,更加智慧、精密的測量儀器——全站儀在工地上廣泛運用。一天,技術主管交給婁建民一臺國外引進的全站儀,要求他用最短的時間弄清楚使用方法,並特意囑咐“這機器價值十幾萬元,除了你誰也不許碰”。

婁建民深感重任在肩,面對全英文的使用說明書,他一邊請教隊裡的大學生,一邊逐字對照翻譯。最終,經過刻苦鑽研,他迅速把當時最先進的測量儀器學通弄懂。

“以前的技術、裝置都不如現在,四五個人配合才能進行測量作業,效率很低。”婁建民回憶道。為了將所學運用到工地上,剛上班的他咬牙買了臺卡西歐計算器,利用工餘時間學會編寫計算程式,極大提升了測算作業效率。

白天跑工地、架儀器,晚上回來潛心鑽研圖紙、規範和儀器,年輕的婁建民明白,要想做好測量工作,必須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上,不斷跟進熟悉新的測量技術和儀器。為此,他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

2000年,婁建民積極報名參加石家莊鐵路工程學校的培訓。3個月時間,他系統掌握了從控制測量到施工測量的相關知識,並學會編寫卡西歐4800計算器測量程式。2007年,為掌握鐵路無砟軌道CPIII測量技術,婁建民積極參加京廣高鐵武廣段無砟軌道測量培訓,每天晚上一段路架著儀器來回跑上百趟。一個週期下來,他迅速熟練掌握無砟軌道CPIII的測量方法和精調技術。5年時間,年輕的婁建民迅速成長為測量現場的“大將”。

解隧道難題做技術“領軍人”

作為施工的“先行者”,測量人員擔負著為施工掃除障礙、導航引向的重任,工作一點都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

2010年,婁建民任贛龍鐵路GL-4標專案部副總工程師兼測量主管。當時,全線最長的梅花山隧道地質條件非常複雜,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控制測量要求精度非常高。

第一次擔任鐵路專案測量主管,婁建民提前3個月準備,帶領專案測量班,認真分析、研究,結合以往經驗,透過不斷實踐,總結出行之有效的長大隧道控制測量方法,不僅解決了長大隧道貫通精度要求,還為下一步洞內CPII和CPIII測量打下了基礎。

當時,梅花山隧道無砟軌道是全線的首件工程。“只有我們這個首件工程評估完成之後,全線的無砟軌道才能施工。”婁建民回憶。那是他第一次接觸無砟軌道精調小車,按照廠家提供的技術資料熟悉基本操作後,他又把資料複核了一遍又一遍,但還是不放心。於是,他帶著一個技術員、一個測量人員趕往貴廣鐵路,跟著廠家人員現場學習了兩個晚上。最終,在婁建民的帶領下,測量班順利完成贛龍鐵路全線無砟軌道首件工程的施工,並一次性透過原鐵道部驗收。

2019年,獨自帶隊負責浩吉鐵路崤山隧道無砟軌道CPIII測量工作的經歷,也讓婁建民記憶猶新。崤山隧道全長22。77公里,是全線最長、一級高風險雙洞單線隧道,受自然環境影響,隧道洞內水霧成團,能見度不到50米,通視條件非常差,無法進行測量。半個多月,指揮部多次邀請設計院測量專家現場調研想辦法,仍然無法達到測量要求。

作為測量工作的負責人,婁建民沉下心來分析,無法測量的原因是視線不好,如果改善洞內環境呢?帶著這個問題,婁建民在洞內反覆觀察。終於,有一回坐在車上,他發現當車移動時,可以帶動洞內的水霧,出現短暫的“可見”時間段。於是,婁建民提出在隧道內加設通風機、封堵橫通道、利用大型運輸車在洞內行走帶動水霧,然後進行分段測量的建議,確保將洞內溫度、溼度影響降到最小。

按照這樣的構想,每天晚上,等到洞內施工人員都收工後,婁建民就帶領測量員進入洞內進行測量,一直到次日凌晨四五時出來。不分晝夜接連測了幾天,他們最終圓滿完成了測量任務。這一方案也得到了設計院測量專家的充分認可。

苦樂兼修無怨無悔當“先行”

稜鏡、塔尺、全站儀,鐵路、隧道、高架橋……入職以來,婁建民手上的測量工具迭代升級,他本人也從昔日的測量小將成長為今天的技術能手,高質量完成了11項工程的測量任務,為企業培養了20多名優秀測量人才。這一路,高光時刻很多,但更多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寂寞。

每次開展作業,要帶著10多公斤重的測量儀器爬坡上坎進場踏勘;車子進不去的地方,他們就揹著乾糧和水徒步走;常年穿著膠鞋或雨靴,3個月就會磨壞一雙。2015年,為了給雲南一個災後重建專案進行復測,在垂直距離450米、邊坡最大高差達98米的龍沖溝上,婁建民帶領團隊,繫著安全繩,在沒有立錐之地的山體上硬生生開鑿出一個個作業臺階。

田野、荒山、泥巴、荊棘、蚊蟲……常年的野外作業,犧牲了許多陪伴家人的時間。婁建民算了算,一年最多能回家兩次,加起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019年6月,因為要完成浩吉鐵路崤山隧道無砟軌道測量工作,婁建民錯過了陪伴孩子高考。等到測量工作結束,回到家時,孩子已經大學快開學了。

每天面對繁複枯燥的資料,婁建民也能找到其中的樂趣。在山上,大家圍坐一起,吃著饅頭就鹹菜,婁建民卻打趣說,這是時下最流行的野餐。偶爾施工到凌晨才回來,他就張羅著給大家夥兒做麵條、煮荷包蛋。他喜歡做飯,樂在其中。

最開心的自然是看到揮灑的汗水轉化為一組組精確的數字、一份份完美的測量報告時。作為團隊負責人,每一個專案,從進場踏勘、方案編制、野外作業、資料處理、成果報告,到最後資料整理歸檔,每一個環節,婁建民都全身心付出。“測量工作貫穿施工全程,‘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測量工作不能耽誤施工進度,更不能因為測量資料不準確而造成施工返工。”婁建民說。

婁建民一直沒有忘記1998年6月的一個午後。當時,接到通知上場內昆鐵路,現場在昭通威寧縣中水鎮。婁建民和團隊一起,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到達貴州省六盤水市,再坐班車,經過一天的顛簸抵達威寧縣中水鎮。第二天,天剛剛亮,他們又揹著一天的乾糧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工地現場。

測量工作終於開始了。當地一個70多歲的老大爺問他們是幹什麼的,得知他們是修鐵路的,大爺很興奮,說自己這輩子還沒見過火車呢。婁建民說:“大爺,這不是我們鐵路建設者已經來了嗎?您馬上就可以坐火車去北京了。”聽到這話,大爺笑了,忙不迭從家裡拿來土豆給他們用火燒著吃。“那個土豆真香啊,是我吃過的最好的美味。”婁建民回憶。

從那個時候開始,婁建民就明白了這份工作的意義。他知道,作為一名鐵路測量人員,他走到哪裡,鐵路就會延伸到哪裡。他丈量過的土地、算出來的資料,都會在不久的將來,化作蜿蜒匍匐的鋼鐵巨龍。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深隧懸壁、荒山野嶺,婁建民無怨無悔工作,是鐵路建設的先行者,也是飄揚在一線的一面旗幟。

婁建民

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專案測量主管,曾獲雲南省第十七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滇中引水重點工程測量工技能競賽第一名、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先鋒獎章、雲南省技術狀元、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和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第八屆“央企脊樑·員工榜樣”、勞動模範等榮譽。

採訪手記

幹在實處 走在前面

跟婁建民交流過程中,很容易捕捉到這樣一個細節——他能準確地回憶起自己測量過的每一條隧道的長度,甚至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

人們坐在舒適、便捷的高鐵列車上一日千里時,可能很難想象,列車車輪下縱橫萬里的鋼軌,最開始是婁建民這些鐵路測量人員一毫米一毫米測量出來的。在行內有這樣一句話,“山還沒有路的時候,他去過;花還沒有開的時候,他來過。”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作為測量人員,婁建民在鐵路還沒有延伸到的時候,就已經抵達。當人們乘著高鐵列車向著幸福的方向奔跑,他又開始出發,向著那還沒有鐵路的大山深處先行一步。

【來源:人民鐵道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