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作者:由 書影斑斕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6-17

贊恩何處為家

原創 | 書影君

一個12歲的服刑男孩,在法院起訴了自己的親生父母,理由竟然是因為他們生下了自己。

這個匪夷所思的劇情,就是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開頭的一幕。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透過對居住在黎巴嫩貧民區中的敘利亞難民群體長達五年的調查拍攝,最終完成了這部令人心酸的影片。影片上映後,不但獲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和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最終還奪得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獎。

影片《何處為家》原名《迦百農》,“迦百農”原本是聖經中的一個地名,導演娜丁·拉巴基曾解釋說,在法文和英文中,“迦百農”都有亂和不規則的意思。

而“混亂”與“失序”,恰恰是在整部影片中,對所有人物命運的真實寫照。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全劇以一個12歲小難民贊恩的視角,在敘利亞難民這個人道主義危機的背景之下,深刻審視了關於兒童權益、家庭貧困、犯罪遺傳等議題。

一、影片中的毒品犯罪問題

黎巴嫩,城市貧民窟。

12歲的小男孩贊恩,生長在一個居住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家庭家中,他在8個孩子中最大。一家10口人,擁擠在一套僅有二三十平米的破舊房屋內,這個家庭中甚至都沒有一張真正的床,8個孩子晚上只能橫七豎八地擁擠在一張破舊床墊上睡覺。

這是一個典型的難民家庭,家徒四壁,在貧困與飢餓中掙扎著。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贊恩瘦小的肩膀,扛起了照顧弟妹、掙錢謀生的重擔。比如打工、帶著妹妹們在街頭販賣桔子水。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因為沒有合法身份和家庭貧困,12歲的贊恩沒有上學,他在閒暇時,只能和一幫同齡的難民孩子一起,手拿著木棍礦泉水瓶子做成的手槍,奔跑追逐在破舊建築的殘垣斷壁之中,打發著殘酷的童年時光。

一幫十來歲的孩子們,早早地開始吸菸、搞破壞,甚至販毒。

由於贊恩的父母身無一技之長,又沒有黎巴嫩的公民身份,所以無法找到正當工作,只能靠做一些違法甚至是犯罪的事情謀生,比如販賣毒品。

首先,贊恩用假處方從藥店購買鎮痛藥品鹽酸曲馬多。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接下來,在媽媽的指揮下,贊恩和妹妹薩哈一起將鹽酸曲馬多搗成粉末,融入水中,然後用曲馬多水溶液把衣服浸溼又晾乾,最終將附著曲馬多藥物的衣服送到監獄,讓正在服刑的哥哥設法提取出曲馬多水溶液後,再以一口15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同監的犯人。

這種販賣毒品的行為,按照我國的法律已經涉嫌構成犯罪了。

由於鹽酸曲馬多是一種中樞性鎮痛藥,適用於急、慢性疼痛和中、輕度癌症疼痛等症狀,如果過量、長期服用可以令人成癮。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根據相關醫學專家調研,近年來,我國因服用曲馬多造成藥物上癮的人數在快速增多,而且多數成癮者都是青少年。所以2016年4月11日起,鹽酸曲馬多被國家禁毒委列入毒品管理,目前在我國屬於管制的第二類精神藥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二款第一條、第三款的規定: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016年4月1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全面規定了各類毒品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其中在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數量標準中規定,涉案曲馬多數量大於400克小於2000克的,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中規定的“其他毒品數量較大”,大於等於2000克的,就屬於“其他毒品數量大”。

在我國,如果有人從事類似影片中小贊恩母親和哥哥販賣鹽酸曲馬多的行為,如果查證涉案曲馬多數量達到上述標準,則已經涉嫌構成販賣、運輸毒品罪。

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六款的規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

二、毒品犯罪的家族化及代際傳遞特徵

在影片的後半段,贊恩離家出走,遇到了來自衣索比亞的非法移民拉希爾,後者同意接納無家可歸的贊恩一同居住,條件是贊恩幫忙照顧她只有一歲的兒子約納斯。

三個人的命運,從此被緊緊拴在了一起。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由於拉希爾是非法移民,在黎巴嫩沒有合法身份,所以她一直以偽造的身份證明在黎巴嫩打工。最終,因為偽造的身份證明過期,拉希爾被警方逮捕,關押在移民監獄中。

失去成年人拉希爾的幫助,只有12歲的贊恩,在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情況下,要照顧一個1歲幼兒和自己的生活,難度可想而知。

當初離家出走的小贊恩,儘管無家可歸、飢腸轆轆,但依然不願接受他人施捨的食物,也不願意去偷東西,而是四處尋找工作以填飽肚子。

但因為要照顧1歲約納斯,贊恩無法外出尋找工作,只能在一個滑板上捆綁著一口大鍋做成小拖車,拉著小約納斯四處尋找食物。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贊恩把拉希爾家中能拆卸掉的生活用品全都拆下來賣了錢,還去救濟站領取過食物,甚至還搶過其他孩子的牛奶,但這些只能是杯水車薪。

為了小約納和自己能活下去,被生存壓力逼到絕路的小贊恩,甚至重蹈了父母的舊轍,去販賣鹽酸曲馬多水溶液。

他繼續利用假藥方從藥店買來鹽酸曲馬多,搗成粉末後兌入清水中,在街頭叫賣,一小杯曲馬多水溶液賣1000黎巴嫩鎊,摺合大約0。75美元。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這段劇情,可以看出毒品犯罪在父母子女間的代際延續特點。

在一起毒品案件中,被告人因販賣毒品而被起訴至法院,他的母親,就曾經因為販賣毒品,被法院判處了無期徒刑。最令人感嘆的是,這名被告人在此案中的毒品上線,恰恰就是他母親當年一同服刑的獄友,而且也是母親介紹給他認識的。

由於我們國家對毒品犯罪的嚴厲打擊態勢,毒品犯罪分子最為注重的就是合作者的可信任程度,所以家族化是毒品犯罪的另一個顯著特點。

在許多涉毒案件中,都是家族成員共同實施毒品犯罪,有女兒負責販賣、父母負責運輸的,還有丈夫負責販賣,妻子負責運輸的。一家人因為毒品犯罪共同出庭受審,令人唏噓嘆息!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父母狀況與生活環境,是一個兒童在人生成長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影片中最令人悲哀的,是贊恩最終也走了和父母同樣的道路。

儘管贊恩在一個12歲孩子的能力範圍內拼勁了全力,最終還是無法養活約納斯,最終只能將他以4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別人。

在貧困之下,贊恩也變成了自己曾經痛恨的人。

三、孩子最需要的禮物,是成長環境

在所有弟妹中,贊恩與妹妹薩哈的感情最深。他最終用刀把雜貨店老闆捅傷而入獄,也是因為妹妹的死。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贊恩在監獄服刑期間,打給了當地電視臺,表示要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自己。而正是這個電話,才使敘利亞移民兒童的悲慘處境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關注。

在電視直播中,贊恩說的一段話令人心碎無比:

“我希望大人們聽我說,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出生後就只記得暴力、侮辱和毆打,鏈子、管子和皮帶。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

贊恩在法庭上也對母親說,“你再生下的孩子,還是會跟我一樣!”

毒品犯罪,既是一個法律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影片中贊恩販賣的處方藥鹽酸曲馬多,之所以被我國列為毒品管理,就是因為它取得方式便利、價格低廉和易於成癮性,所以在青少年甚至是學生中有流行蔓延的趨勢。

毒品對青少年成長的危害巨大,不僅損害青少年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導致其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國一直對其進行嚴厲打擊!

另一方面,筆者認為,關注青少年毒品犯罪背後的家庭環境和社會成因,比單純嚴厲打擊,更為重要。

一個孩子最需要的禮物,不是玩具和金錢,而是一個良好健康的成長環境。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但影片中贊恩缺少的,恰恰是這樣一個環境。無法接受教育、父母實施犯罪、社會保障體系缺失,在這樣一個糟糕的成長環境中長大,贊恩自己最終也走上了犯罪道路。

這樣的家庭悲劇在父母和子女間迴圈,令人感嘆。

影片的最後,贊恩因為媒體的報導而受到關注,最終獲得了移民其他國家的機會。在拍攝護照照片時,他那張長期被陰鬱籠罩著的稚嫩的臉,終於露出了微笑。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那是屬於一個孩子的天真笑容。

在現實中,贊恩的扮演者贊恩·阿爾·拉菲亞,本身就是一個2004年出生的小難民,他的命運也因為這部影片而改變,不但全家移民挪威,而且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

願每個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影片《何以為家》中的少年毒品犯罪

就像電影結尾所說,願每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