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作者:由 悅華海音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7-27

娘子意何如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蘇軾尺牘

康熙三十六年,張潮給遠在京師的孔尚任寫了一封約稿信,可是很久沒收到回信,於是就又寫了一封,結尾是:

昔日亦曾奉瀆,迄今未見示,當是前札誤付洪喬。

意思是:過去寫的信也曾付之溝渠,這次直到現在未見回信,應該是上封信又錯交給洪喬了。

再簡單點說就是:上封信準是被誰弄丟了!

之所以不好理解,就是因為裡面有兩個典故,一個是“奉瀆”,一個是“誤付洪喬”。這兩個典故其實來源於同一個故事。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蘇軾尺牘

01、不稱職的信使:洪喬

《世說新語·任誕》:

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殷洪喬名羨,東晉陳郡長平人,曾任長沙、豫章(今南昌)等地太守,是魏晉風度代表人物之一。

故事講,殷洪喬去做豫章太守時,剛剛走到離都城建康不遠的石頭城,就將別人請託捎帶的書信全部投進水中(即張信中的“奉瀆”),並且說了上面一番話。

我們現在把洪喬理解為

不負責任的捎信人

是不錯,可故事的本意卻是為了表現那種任誕自適、特立獨行的魏晉風度的。

就像《世說》中的另一個人物王子猷,雪夜忽憶戴安道,結果到了人家門口就返回了。

王的“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和殷的“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恰成對語,表現的同是一種不為物役、不為情羈的自由精神。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王子猷雪夜訪戴圖

儘管如此,洪喬這一人物在前人筆下一直是作為“壞典型”存在的。

——因為在“車、馬、郵件都慢”的“從前”,幾乎沒有人能做到“物我兩忘”,他們還是要把思念、牽掛與另一些需求寄託在那條漫長的郵路上的。

所以,殷洪喬每每被人提及:

晚唐陸龜蒙:“欲寄一函聊問訊,洪喬寧作置書郵。”(《逆友湖上》)

南宋趙蕃:“再拜謝洪喬,沉浮問水濱。”(《寄範建康》)

元代朱希晦:“誰憐杜老常為客,我怪洪喬不致書。”(《寄周廷石》)

連許廣平致魯迅的書信中都有:“六月六日發去一封信,不知是否遇了洪喬?”(《兩地書》)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魯迅致許廣平

正因郵路艱難,更顯書信中尺言寸語的珍貴。

02、神奇的通訊工具:鯉魚與鴻雁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漢《飲馬長城窟行》)

漢代的信封(函)是兩片刻成鯉魚形的木片,信則夾在中間,一般為一尺長的絹帛,即“尺素”。

用“烹”寫開啟信函,有著熱切的情味,與後面“長跪讀素書”的情狀、“加餐飯、長相憶”的情語洇染成濃濃的思戀,很能感染人。

從《飲馬》始,鯉魚、尺素就成了書信的代名詞,千古不易。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畫框中左為東晉雙鯉造型(磚雕)

用鴻雁代指書信大概比鯉魚還要早,最早可能源自《漢書》蘇武傳。

蘇武被匈奴扣留數十年,守節不移。漢昭帝即位後,得知蘇武還活著,就向匈奴要人。漢使者對單于說,天子在上林苑射獵時,射中了一隻雁,雁足上繫有帛書,寫著蘇武他們在荒澤中。單于大驚,只好放回了蘇武等人。

當然,雁足系書只是漢使為騙單于而編的故事,並不是真的,可是,慢慢地漢地百姓也被這神奇而浪漫的想像“騙”到了,於是“鴻雁”、“飛鴻”、“雁足”等等一起成了書信、信使等的代名詞。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當代範曾《蘇武牧羊圖》

從此,詩人們筆下多了很多充滿溫情的意象。

南朝王僧孺《詠搗衣》:“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唐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北宋晏殊《蝶戀花》:“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元關漢卿《大德歌》:“一春魚雁無訊息,則見雙燕鬥銜泥。”

……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當代林存安《折梅圖》

03、獨特的“信件”:一枝梅

南朝盛弘之《荊州記》:

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兼贈詩。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唐汝諤在《古詩解》中則說:“曄為江南人,陸凱代北人,當是範寄陸耳。”

可是不管是陸寄範,還是範寄陸,說明透過信使(驛使),不僅可以寄尺牘、彩箋,還可以送實物,且是那麼雅緻的實物。

折梅從此亦成文化典故。

唐杜甫:“繡衣屢許攜家醞,皂蓋能忘折野梅。”(《王十七侍御……》)

北宋秦觀:“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踏莎行》)

錢惟演:“陸凱傳情梅暗落,韓憑遺恨蝶爭飛。”(《詠絮》)

南宋陸游:“梅驛外,蓼灘邊,只待除書看。”(《驀山溪》)

……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洪喬、魚雁與梅花,在中國千年詩史,萬里鄉關中傳遞著溫情與雅緻的情思,讓後人思也悠悠,夢也悠悠。

當然,除了文化史、文學史上的典故,更多普通人的書信故事也被考古發掘而出,同樣溫馨感人。

央視曾有一個專題片中講述了很多普通人掩藏在簡牘與尺素中的故事,越過千年,那質樸自然的情思也能撲面而來。

洪喬是誰?古人為啥會說“誤付洪喬”丨盤點古代漫長而溫暖的郵路

唐代《二娘子書》

這些,悅華想另闢專文。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