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曹操是奸雄?讀完這首詩,才知他是真英雄

作者:由 國風美詩文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01

蒿里行什麼意思

因為《三國演義》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大眾對於曹操的印象並不太好。其他衍生的三國藝術形式,如戲曲等,也是將曹操演繹成一個狡詐的形象,一個反派形象。而劉備一方,則是正義仁義的化身。

據蘇軾的筆記,北宋的市民聽戲,聽到劉備戰敗,“蹙眉出涕”,聽到曹操戰敗,“即喜唱快”。

曹操是奸雄?讀完這首詩,才知他是真英雄

後來由於易中天在《百家講壇》走紅,大家對曹操的印象有所轉變。發現曹操其實並不是什麼反派,只是立場不同。

《三國演義》是小說,是對歷史的加工再次創作,而易中天口中的曹操,是根據《三國志》《魏書》等史書構建起來的,是更加真實的一個曹操。

曹操有一句非常令人痛恨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三國志》沒有這方面的記載,易中天取了比較客觀的孫盛《雜記》的記載,曹操發現誤殺之後,是“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曹操是奸雄?讀完這首詩,才知他是真英雄

少了一個悽愴,多了一個天下,意思就大不相同了。

易中天對曹操的評價,是可愛的奸雄。因為曹操有寬容、風趣、隨和的一面,也有殘忍、陰險狡詐的一面。

其實,從曹操的詩文當中,能夠看到他悲天憫人的一面,他仁義的一面,比如《蒿里行》,因為比較長,就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全詩:

曹操是奸雄?讀完這首詩,才知他是真英雄

“蒿”同“槁”,指死人的居里,《蒿里行》多是漢末送葬的時唱的歌,基調十分悲涼。漢末許多勢力討伐董卓,戰火連天,可謂民不聊生、遍地餓殍。曹操年輕的時候,一心想匡扶漢室,讓百姓安居樂業。

當觸目皆是喪亂,曹操心有所感,寫下這首詩。

前兩句是說關東一眾州郡的官員將領,帶兵一起討伐董卓以及他的一些部下黨羽。

第三句的“盟津”是指武王伐紂,諸侯在孟津會盟,他們最終推翻商朝,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周朝。第四句則是指劉邦項羽攻入咸陽,推翻了暴秦的通知。這兩句是運用典故,表達對十幾路諸侯的期望。

曹操是奸雄?讀完這首詩,才知他是真英雄

曹操也是諸侯之一,他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協力,一起討伐董卓,復興漢室。然而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都自己的算盤,甚至還有互相爭鬥的。所以曹操感嘆,諸侯力不能往一處使,都在觀望,想要消耗他人的力量,儲存自己的力量。

當時董卓在洛陽迎戰,各路諸侯都躊躇不前,只有曹操帶著三千人馬,對戰董卓麾下的徐榮,但是失敗了。

打著討伐董卓的名頭,其實都想做董卓第二。

曹操詩中的“自相戕”,說的就是袁紹和公孫瓚互相攻伐。曹操早年間一直想著匡扶漢室,後來隨著地位的變化,也產生了取代漢室的想法,不過他一直沒有付諸實際,這份定力,實在令人欽佩。

曹操是奸雄?讀完這首詩,才知他是真英雄

“淮南”兩句,說的是袁紹的弟弟袁術自立為敵,以及袁紹打算廢獻帝,立劉虞為皇帝,並雕刻金印御璽。

然而城頭變幻大王旗,如此互相攻伐,遭災遭難的,還是百姓。

因為長期征戰,士兵幾乎得不到休息,鎧甲一直穿在身上,都生了蝨子跳蚤。混戰之下,人們的死亡數以萬計。最後四句,曹操對於當時的情景,進行描寫。

白骨森森,無人掩埋,只能暴露荒野。古代人講究入土為安,然而戰亂之下,沒人管這些了。這些白骨,又是誰的丈夫,是誰的父親,誰的深閨夢裡人?

曹操是奸雄?讀完這首詩,才知他是真英雄

走了千里的路程,都沒見到人煙,連雞鳴都沒有,可謂寸草不生。被抓壯丁、被屠殺、餓死、逃難……,哪裡還有人呢?生民百不存一,曹操看到這種景象,肝腸寸斷。

從這首詩中,我們看到曹操對於天下蒼生的悲憫。可是光悲憫是沒用的,當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掃清那些懷有異心的諸侯,不在征戰,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或許,正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以曹操奸詐、殘忍、多疑……,畢竟打仗不是請客吃飯。

曹操是奸雄?讀完這首詩,才知他是真英雄

魯迅先生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從這首詩體現的對蒼生的悲憫之心,以及曹操的雄才大略,他的確當得起“英雄”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