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為什麼酒名後面都喜歡帶“春”字?

作者:由 守璞如初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01

春風帶酒歸是什麼意思

歡 迎 關 注 我 們

為什麼酒名後面都喜歡帶“春”字?

為什麼酒名後面都喜歡帶“春”字?

剛剛過了雨水,馬上就要到驚蟄,萬物復甦的節氣,我們就來聊聊和春天有關的話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有很多白酒都以“春”命名,現代比較有名的像劍南春、五糧春,那為什麼“春”成了酒名的高頻詞了呢?

最早的把春和酒聯絡起來的文字,出現在《詩經·豳風·七月》當中,描繪了周代早期的農事圖景。“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在古代,棗和稻都是釀酒的材料,古代的酒大多是冬釀春熟,所以被叫做春酒。大概也正因為春天釀熟的酒比較多,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把“春酒”或是“春”當做是酒的通稱。

為什麼酒名後面都喜歡帶“春”字?

到了晉代,“春”字開始象徵性地和美酒掛上了鉤。傳說晉時有位河東人劉白墮釀造了一種美酒,味道香美異常,喝了它幾個月都酣醉不醒,這種酒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叫做“白墮春”。

北魏楊衒之在《洛陽珈藍記·法雲寺》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說是北魏開國縣侯毛鴻賓在把白墮春酒送到藩地時,遇到了盜賊,不過沒想到的是,這些盜賊喝了酒就醉醺醺的,結果被輕鬆擒獲了。後來有句諺語,“不畏張弓拔刀,唯畏白墮春醪”,指的就是不怕拉弓動刀,卻唯獨怕美酒醉人。

為什麼酒名後面都喜歡帶“春”字?

吉泉齋藏品銅鏡,上面描繪的一說是白墮釀酒的故事。

到了唐代,唐人呼酒為春,“春”字已經完全可以代指酒了。春杯、春臺、春酎等詞彙開始出現並沿用了下去。

唐代羅鄴在《巴南旅舍言懷》一詩中寫道,“紅淚罷窺連曉燭,碧波休引向春盃。”這裡的“盃”同“杯”,春杯指的就是酒杯的意思。蘇軾也寫過“臘果綴梅枝,春杯浮竹葉。”的詩句,天然的竹葉青,想來杯中一定是頗為清香的美酒。

為什麼酒名後面都喜歡帶“春”字?

春臺則是飯桌的意思。《水滸傳》第六回中寫魯智深途徑“瓦罐之寺”,寺內破敗,“只見灶邊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塵在面上”,說的是飯桌上覆蓋著灰塵,可見是許久沒有開伙了。

為什麼酒名後面都喜歡帶“春”字?

清代郎廷極所編的酒類著作《勝飲編》中,記述了唐代許多以“春”為名的美酒。比如很有意思的當時劍南道,也就是現在四川劍閣以南到長江以南一帶,出品美酒“劍南春”,和現在劍南春同名同地。不過唐宋時蒸餾技術還沒有現在應用這麼廣泛,那時的劍南春是米釀酒,而現在的則是經過蒸餾的高度白酒。

此外,還有諸如蓬萊春、洞庭春、浮玉春、玉壺春、土窟春、石凍春、軟腳春等等五花八門的酒名出現在唐代的詩文當中。宋代的“春”也多種多樣,什麼百花春、千日春、錦江春、武陵春等等,不僅名目眾多,是不是還比唐代唯美的酒名多了一絲俠客江湖的氣息。

為什麼酒名後面都喜歡帶“春”字?

這其中很多透過文學作品流傳下來的酒名,或是被各大酒商沿用,現存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劍南春、五糧春以外,市面上還有貴州的上臺春、江蘇的梅蘭春、山西的梨花春、山東的景陽春、北京的燕嶺春、內蒙古的沙漠春等尚在生產。亦或是活躍在現代的小說、影視劇當中,酒鋪裡“小二,來壺上好的洞庭春”的臺詞,您是不是越聽越覺得耳熟。

春天裡迎春釀,不妨來杯小酒感受春天的魅力吧。

——/ END /——

往期推薦

千姿百態 戲曲藝術中的酒文化

二十九,提上壺壺灌燒酒

工廠原酒和商品原酒有什麼區別?

參考資

[1]傅金泉:《古今春酒知多少》,釀酒科技;

[2]江玉祥:《唐代劍南道春酒史考》,四川大學學報;

[3]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回;

[4]北魏·楊衒之:《劉白墮釀酒》;

[5]酒仙網,酒志網等官方網站。

為什麼酒名後面都喜歡帶“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