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作者:由 c林燦c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08

康熙問弘曆立誰為太子

首先,有一種說法:

康熙因為弘曆(乾隆)幼時的表現,決定著力把把弘曆培養成一個隔代國君。而在雍正即位前,康熙與雍正就已經達成了默契:雍正之後的繼任國君人選就是弘曆(乾隆)。

對這個說法人們提供了幾個佐證:

1。康熙對弘曆很關愛。

2。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最終勝出,榮登大寶。

3。雍正駕崩前已書繼任者名諱於正大光明匾額後,又隨身藏有一份,二者相映“傳位於弘曆”,乾隆即位。

似乎,這些佐證完美的印證了上述“康熙雍正共培繼任者弘曆”的說法。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沒那麼簡單!

乾隆對於康熙充滿崇敬之情,從他幼年到他去世這一生的時間內,他都是他康熙爺爺忠實崇拜者,更是一直以他康熙爺爺為標杆來鞭策自己。

乾隆從個人感情上對康熙爺也是充滿親近感,兩個人三觀相合,情趣相投,既是關係親密的好爺孫,又是一對忘年交。更重要的是康熙爺從始至終的對弘曆的欣賞與栽培,即充滿了感情、又充滿了恩情。從這個意義上說,弘曆與康熙的優質互動,彌補了雍正與康熙情趣不投的弱點,增加了康熙對於雍正的傾心,對於雍正勝出奪嫡大戰當然有些幫助。

可是,

要說康熙是為了要隔代傳位於弘曆,才最終傳位於雍正

,那就本末倒置了。

把上述觀點的三個佐證中逐一分析,再來辨一辨上述觀點本末是否倒置了。

康熙曾將弘曆養在皇宮,膝前親近,著力培養。這事是真的不?

真的!

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是什麼時候?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日。

康熙爺哪年駕崩的?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我們來算一下時間,康熙與乾隆的交往時間不過才八個月。

康熙爺在三月十二日傍晚駕臨四子雍親王胤禛(雍正)的府邸圓明園。在“九子奪嫡”的戰末期,康熙多次造駕臨雍親王的圓明園,表面上不顯山水,似乎與立褚無關,實際上怎麼可能?康熙在兩立兩廢胤礽後,政治上已不再允許他再立太子,所以他也只能改變思路,謀劃直接確定繼任者。

八爺黨早被康熙看透了,並不是能執掌江山的大才,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等連續被臣子利用,被臣子架到火上去烤。實在是自絕了自己的繼任之路。你想想,一個當皇帝的連臣子都駕馭不了,還能保得了江山社稷嗎?太子黨也幾乎是同樣是情形,所以值得進一步考查的皇子,就只剩下“與世無爭”的雍親王胤禛了。

“九子奪嫡”白熱化、被潑滅,變為暗流洶湧的地下活動的背景下,康熙多次駕臨圓明園找雍正“聊天”,當然有深刻的政治意味!

是什麼原因讓康熙並不能對胤禛完全放心,以至於還要多次當面“考察”呢?

因為胤禛(雍正)的性格。百人百姓百脾氣,無可厚非,但是有些性格的人卻不能當皇帝。而令康熙略有顧慮的就是胤禛陰翳、冷酷的性格。大清自努爾哈赤與關外起兵,至皇太極被引進山海關,竊得了大明天下,就面臨一個巨大的坑:如何不重蹈元朝的覆轍,能入得中原做不穩江山。

所以大清對漢人天下的統治,最主的策略就是:寬嚴相濟,最忌苛政!康熙經歷了三番之亂後,更是痛定思痛,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祭出了一張“寬濟百姓”的王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所謂“永不加賦”,就是無論以後人口數怎麼發展,每年的人丁稅徵稅額度,都以康熙五十一年的賦稅數為準。康熙不是隻對百姓以寬為本,以嚴為輔;對他的臣工也是這樣,所以才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廣泛支援,才得已做穩了大清江山的根基。

康熙為著大清立國之本考慮,就必須選擇一位能夠繼續執行“寬嚴並濟”基本國策的接班人。太子黨與八爺黨的幾位皇子多是有寬無嚴,根本不能治理天下,而老四胤禛嚴是夠嚴,寬又不夠,這就叫康熙非常的不放心了。因為過剛則折,過嚴則亂,時間久了必出亂子。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康熙初見老圖胤禛的兒子弘晝與弘曆時,他已經68虛歲了,已經在位61年了,他的身體與精力的情況他自己最瞭解,旁人也都心照不宣(所以才會有“九子奪嫡”),所以他急於敲定大清江山的接班人,所以他多次“若無其事”的駕臨老四胤禛的圓明園。

胤禛懂不懂他皇阿瑪的心意?胤禛懂不懂他皇阿瑪的擔心?

何止是懂!是太懂了。但他也無能為力,為什麼呢?

一條狗能夠只吃飼料不再吃屎,但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完完全全的顛覆自己性格的,甚至做出一點改變也很難!況且胤禛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嚴則有餘,寬濟不夠,是不利於統治江山的,所以他有與康熙一樣的認識,但也同康熙一樣需要一個解決辦法。

康熙想考察出的辦法,胤禛終究還是創造性地給想出來了:兒子不夠、孫子來湊;兒子嚴一點、孫子寬一點;兒子管江山、孫子繼江山。

於是胤禛巧妙得安排兒子弘曆與康熙見了第一面。這一面早也可以見,晚也可以見,但都不合適,只在康熙需要一個解決辦法的時候出現,可見胤禛超高的政治謀略與堅忍果斷。胤禛甚至為了讓弘曆在康熙面前顯得更有“賣相”、更高光,巧妙的安排才貌遜色的弘晝與弘曆同時面見康熙。

胤禛又做對了,康熙很滿意胤禛給他推薦的這個小皇孫弘曆。在康熙看來弘曆精力旺盛、學有所成、睿智大氣、寶器天成,正是擁掌控江山的絕頂天賦。

可是要做皇帝,只有天賦與努力還遠遠不夠,還要夠“富貴”,於是康熙很快就要來了弘曆的生辰八字,叫人批了命格給他看,看完他就放心了。至於批八字的事,屬於封建迷信,我們不做過多描述,但是從乾隆一生來看,他確實算得上一位大福、大貴、大順、大成的人。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至此,康熙仍然沒有完全放下心來,又要求胤禛把弘曆的額娘鈕祜祿氏帶來看看,康熙看過以後直說此人有大福相。

至此康熙對於胤禛一家的考察才算完全結束,因為他已經能夠確認一件事,大清國運交到胤禛手上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富貴一窩,互相牽扯,弘曆的額娘鈕祜祿氏一個出身低微的女人都有大福相,必是承夫受子之福,所以胤禛與弘曆必能繼續宏開大清國運。我還是那句話,現在說這些就是迷信,康熙時人們就講究這個,所以我們要站在他們的背景下去理解他們,而歷史也證明鈕祜祿氏後來貴為皇后、太后,壽享84而去,富貴及天。

康熙把胤禛的事考察完畢後,就已經打定主意傳位於胤禛了。但康熙還有一件大事要做:教弘曆熟悉政事、觀察如何做皇帝;同時把弘曆當作胤禛繼任者培養,也是在對胤禛及所有人表態關於弘曆將來繼任胤禛的事,這一點很重要。

於是康熙將弘曆帶回皇宮親自撫養教育去了。“養育宮中”對於康熙時代的皇孫來講確實是極大的“恩遇”。在弘曆之前,近百個孫子中,只有太子長子弘皙曾經被康熙“養育宮中”。這個皇孫極為康熙所喜愛,以至於在康熙晚年太子兩立兩廢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割捨不了這個弘皙。朝鮮使臣回國後向國王彙報說:“皇長孫頗賢,難於廢立雲。”又說:“或雲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雲矣。”也就是說,因為希望這個孫子將來能登上皇位,康熙才在廢太子問題上遲遲下不了決心。(《朝鮮李朝實錄》)

關於弘曆在皇宮中與康熙朝夕相處的故事,有很多。康熙六十一年夏秋兩季五個多月,康熙與弘曆在避暑山莊中幾乎天天在一起,康熙批閱奏章的時候,小弘曆就在旁邊磨墨寫字。老皇帝時常站起來,走到孫子身邊,手把手教他寫。吃飯時祖孫坐一桌,康熙與不斷地給孫子夾菜。便是接見大臣討論軍國大事,康熙也特批弘曆可以留在身邊。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乾隆在60多年後還在寫詩回憶:中午,康熙泛舟避暑山莊湖上,山上玩耍的弘曆遠遠望見御舟駛來,就滿心歡喜地跑下山來。老皇帝見了,生怕孫子跌倒,急忙跑到船頭,朝弘曆大喊:“慢點跑,別摔了!”。

總而言之吧:

康熙弘曆是全情呵護呵護、盡心培養;而弘曆則是海綿吸水,大飽其福。弘曆給予了康熙希望與純真的天倫之爾;而康熙則給予了弘曆一顆為聖君之心志和一生的榜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千古一帝”康熙與崩於暢春園,終年69歲。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雍正十三年(1735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駕崩,終年58歲。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曆。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總結:

“康熙在97個孫子中,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這個說法對了一半,康熙在“職業生涯”的晚年是選擇了胤禛為大清江山的接班人,促使他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他相中了弘曆。

康熙不是一眼相中的,也不是僅僅相中弘曆,他相中的是胤禛一家,他相中的大清國運繼任者的福氣。

康熙在臨終前的八個月,將自己的精神氣質完美的復刻到了弘曆的心裡,誰能否認,這不是一和生命的延續呢?

我是林燦,志怪+歷史,喜歡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