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

作者:由 史跑跑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09

為什麼老人能看到龍

古人云:天地萬物之中,最尊貴的莫過於人,而人的德行之首,又當屬孝道。

又言道:百善孝為先。人不能忘本,其背後的含義是不能無孝道,將子女孝敬父母提升到“立身之首”。

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關於孝道的佳話故事,

上至帝王有漢文帝為母親嘗湯藥,下至平民百姓有董永為父賣身安葬

,都能看出孝道在歷史長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

孝道的根本在於,孝敬父母,

動機根源是父母給予的每個人的生命與關愛

,關愛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很多人卻在關愛之下,不幸地走向了人生的下坡路。

若是細心觀察會發現在影視作品中,通常都會有這樣的情節。家中有兩個孩子,擁有同樣的資源條件,

但是兩個人的成就卻往往有很大的差別

。這就提到了一句俗語:

“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

是有其現實依據,並非迷信。

說文解字“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

第一眼看到這一句俗語時,通常都會想到,老人何以稱為龍?

龍不是拿來形容古代帝王的嗎?

但是為何拿來形容帝王,這就說到不成文的信仰認識,華人都自稱為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稱帝王為龍,凸顯對其的仰慕與尊敬。

同理言之,稱老人為龍也是對其的尊敬與愛戴,將老人的愛戴地位提升到古代帝王的級別,更能凸顯世人對孝道地位的重視

。這應該是“老人是條龍”的正確解釋了吧。

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

再說到“向誰誰家窮”,解釋之前還需要用到前半句,

是建立在有老人的關愛之下的

。具體表現為,家有兩個及以上的多個孩子,有其數量才會向著誰的基礎,不然就一個孩子,就不需要向誰這一說辭。

為何會導致變窮呢?首先說到“向”字,

指的是父母或者老人更偏向多個孩子中的一方

,處處都是細心照顧,而導致這個被偏愛孩子缺少實踐能力,或者長久生活在虛擬的生活壓力之下,當面對現實的挑戰時,立刻敗下陣來。

而沒有受到父母“向”的孩子,雖然在早期生活會很艱難,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脫離父母的庇護之後會有很大可能性取得更大的進步

其次說到“窮”,窮在本意上是沒有物質的財富,而今演化為精神層面的缺少與匱乏。

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

常言道:人窮志不窮,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與標誌。

一個人缺少了志向或者人生目標,就會變得如同無頭蒼蠅一樣,碌碌而無為。而在父母的過分的關愛之下,就會導致這一成功要素的缺失。總而言之,

“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前為褒後為貶。

過於“向”的後果

回到原文的“向”上,

就是父母給予過分的偏愛與袒護

。通常發生在一個家中,父母往往對大兒子嚴格,而對小兒子卻是偏愛、溺愛。小兒子不僅有父母疼愛,而且還有哥哥姐姐的寵愛。

在多數老人的觀念裡,大的就得讓著小的。

久而久之,讓大的孩子養成了大孩子獨當一面、自力更生的能力,而小的孩子變成了遇到困難就只會求助,沒錢了只會向父母或哥哥姐姐伸手要的“啃老族”,漸漸養成了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習慣。

最終導致的小的孩子,

待到需要自己成家立業的那一天仍然無法獨立生活

,或者說還沒擁有現實生活的生存能力,更不需要談及理想與成就了。也印證了,沒有經歷風雨,怎可見彩虹,沒有經歷過風霜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

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

這一現象還有可能變得更糟,因為父母的偏愛,再加上大的孩子的心智還未成熟,使得大的孩子在長久感受不到親情的家庭環境之下,

產生出一些極端的性格與情緒

常見的例子為,重男輕女,加之女孩為大孩子的一方。

通常表現為對女孩各方面都非常嚴厲,什麼都讓她去做,而面對兒子時卻是非常溺愛,不需要他去做什麼,

得到的好的東西都優先送給男孩

,使得大的女孩子生活得很抑鬱,也延誤自己的發展。

古人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是說父母如果真的疼愛自己的孩子,就該為其做長遠打算,不是隻顧眼前,不管將來。只是大部分父母當局者迷,沒有看清,而對自己的孩子過分的關愛,最後反而害了孩子。

如何避免慘劇發生

解鈴人還需繫鈴人,回到俗語的本源上,導致其“窮”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的“向”,那麼就需要從“向”下手,

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家長過度的關心與參與孩子的生活

,需要在家長在生活當中,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措。

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

首先是適時提供幫助

,不要事事為孩子幫著做、搶著做

。教會孩子合理地尋求幫助的道理,在孩子尋求幫助之後再去給予幫助,最重要的是幫助需要有一個度量,不是什麼事情都去幫忙,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就鼓勵自己完成,不是一呼百應。

其次是教會孩子珍惜資源

。這就說了給孩子的零用錢上。不能是孩子索取了,父母就立刻滿足,而是要讓孩子懂得合理使用,處在一個合理的區間範圍內,另外可以設定一些勞動獎勵,讓孩子知道付出了才會有回報,只會伸手拿是不行的。

最後是提高孩子自己的實踐能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鍛鍊實踐能力,有助於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認知架構

,更好地認識自己定位自己,知道什麼可以做與不做的。還能使孩子得到價值感和成就感,另外要相信孩子會從錯誤中有所收穫。

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

愛可表於言,更在行之中

現在反觀“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

可以發現並非是迷信,而是有著一定現實依據

,而且從古至今都適用。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可以說是言說雖簡,但其意深遠。

愛,是滋養生命的起源,是賦予每個生命的本能

。有愛雖好,也需要注意把控度量,如想要樹苗的茁壯成長,不僅需要肥料和陽光雨露,還需要風吹雨打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

置之同於人身,如古言: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體膚

。”

經歷一定的磨難方可成人、成才。有了好的道理,難處是實踐上,需要每一對父母共同實踐之,把孩子培育成國之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