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兩首寫清明古詩詞絕唱,一首流傳千古,一首悲涼到無人問津!

作者:由 有伴陪你讀詩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11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是中國社會的傳統節日,對於有祖先崇拜的中國人而言,尤為看重。其它的祭祀節日,如中元節,十月朝可以不上墳,但清明這一天,不管多大的官,不管多遠的路,只要條件允許,都會趕回家祭掃。

在寫清明的古詩詞中,有一首婦孺皆知的絕唱,那就是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首句寫清明時節的氣候特徵。“紛紛”一般用來形容雪,《世說新語》裡有“白雪紛紛何所擬”句,紛紛大概就是一種很細微,落在人身上毫無察覺的感受。劉長卿《別嚴士元》有“細雨溼衣看不見”,一“細”一“看不見”,杜牧用“紛紛”兩字即概括,而且“雨紛紛”也包含雨多的意思。“雨細”和“雨多”都符合我們對清明雨的認識。

兩首寫清明古詩詞絕唱,一首流傳千古,一首悲涼到無人問津!

接著寫路上匆忙趕路的行人。他看上去情緒非常低落,神色非常悲哀,有種失魂落魄的感覺。他為什麼會如此的“欲斷魂”呢?杜牧沒有講,我們或許可以設想,他正在趕回家祭祖的路上,遇到這“無邊絲雨細如愁”的紛紛雨引發了他的鄉愁,對故人的懷念更令他愁上加悲。

他又累又餓,終於他看到一個小牧童。他急忙上前詢問,這附近哪裡有歇歇腳、吃吃飯的酒家啊?牧童指著遠處一開滿杏花的村子說,那裡就是!對於杏花村到底是哪裡,說法很多,如果理解為開滿杏花的村子,是不是意境更美呢?

兩首寫清明古詩詞絕唱,一首流傳千古,一首悲涼到無人問津!

杜牧就像是一個旁觀者,一個攝影師,抓拍住這一瞬間。一個看上去“欲斷魂”的行人俯身跟牧童說話,牧童天真無邪的指著遠處的杏花村,臉色露出燦爛的笑容。兩張面孔,說了什麼,留給我們無盡遐想。

寫清明的古詩詞很多,但是寫清明上墳習俗的並不多,明代詩人高啟這首《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讀之令人悲憤不已。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高啟是元末明初人,“滿衣血淚與塵埃”即是“亂後”百姓的生活狀態,而“幾家墳上子孫來”即是戰亂導致人口銳減,連祭掃的人都沒有了。讀之怎不令人悲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