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馬致遠從胸懷大志到悲觀隱居,前後作品差距大,他經歷了什麼

作者:由 認真胡拉拉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11

元代馬致遠被稱為什麼

寫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馬致遠,是元代著名文學家,他一生寫了不少經典的元曲詩詞。

我們看馬致遠的作品會發現,早年的他豪情滿懷,一心建立功名,晚年的他卻心灰意冷,滿腹歸隱之心。

那麼,馬致遠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令他的思想發生這麼大的轉變呢。

馬致遠從胸懷大志到悲觀隱居,前後作品差距大,他經歷了什麼

馬致遠出身在一個書香世家,他自幼飽讀詩書,深受儒家思想薰陶,在他年輕時候他就夢想建立功名。

他年輕時的追求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想要依靠自己的才學獲得元朝統治者的賞識,他因此曾向忽必烈的太子獻詩,並因此獲得了拔擢,成為元朝官員。

本來躊躇滿志要一展抱負的馬致遠,因為太子被捲入政治鬥爭去世,失去靠山的馬致遠在不久之後黯然落寞,流落南方。

馬致遠從胸懷大志到悲觀隱居,前後作品差距大,他經歷了什麼

馬致遠中年之後面對命運無能為力,他的思想也逐漸發生了轉變,從早年的熱血激情,轉變為悲觀哀怨,隨後他由儒入道,晚年隱居南方。

他的作品在這個階段逐漸成熟,同時思想傾向則傾向隱士思維。

所謂“爭名利,奪富貴,都是痴”,“命裡無時莫剛求,隨時過遣休生受”,這些詞句都體現了馬致遠的這種思想轉變。

晚年的馬致遠隱居南方,“西村最好幽棲”,遠離了凡塵俗世。

馬致遠從胸懷大志到悲觀隱居,前後作品差距大,他經歷了什麼

但是,馬致遠的隱居並非最初的初心,他是被迫隱居,是無奈之舉。“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他的內心深處始終沒有忘記對於世俗功名的追求。

在馬致遠晚年,宋仁宗即位,隨後恢復了唐宋以來的科舉考試製度,儒生們重新獲得了晉升途徑。

這一次,隱居中的馬致遠立刻歡呼雀躍,詩興大發,寫下了《粉蝶兒·至治華夷》,對元朝統治者大加吹捧。

當時馬致遠已經六十八歲,沒多久他就要去世了,可見,聖人教化禮義廉恥從來不是儒生最關心的,他們最關心的其實還是功名,是做官。

馬致遠從胸懷大志到悲觀隱居,前後作品差距大,他經歷了什麼

可惜,馬致遠未能像早年那樣獲得元仁宗的垂青,他也沒有機會再去參加科舉考試獲得高官厚祿了,不久之後他就去世了。

馬致遠和王維杜甫蘇軾陸游辛棄疾等前輩一樣,早年意氣風發,“回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然而現實很殘酷,他們經歷了種種挫折磨難之後,大多變得保守淡泊。

只不過,唐宋時代的文人即便志不得伸,好歹還有科舉功名護體,總也不至於和他們看不起的“白丁”廝混在一起,可元朝初年沒有科舉制度,那些自視甚高的儒生只能自嘲“儒不如娼”,這就是馬致遠“傷痕”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