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詩裡看花」從白居易牡丹詩看中唐時期的“牡丹熱”

作者:由 鮮辣廣西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15

不知相憶處,琪樹幾枝花意思

這個春節,感覺過得非常漫長,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希望牡丹花開之時,我們能正常外出。整理電腦時翻到了十年前五一去洛陽拍的牡丹花的照片,有點感慨,時光真是匆匆。今天夏陽依舊要繼續賞析牡丹詩。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白居易是個愛花之人,他寫過100多首詠花的詩歌,他對牡丹也尤為鍾愛。唐人牡丹詩共130餘篇,而白居易一人便有12首,在數量上是第一位的。

杜貴晨在《全唐牡丹詩概觀——基於電子文獻檢索計量分析的全唐牡丹詩史略》已將白居易的12首牡丹詩統計如下:

「詩裡看花」從白居易牡丹詩看中唐時期的“牡丹熱”

(注:前文中曾引用孫騰《唐宋牡丹詩中牡丹文化的比較研究》統計圖,計白居易牡丹詩為13首,不知如何計數,存疑)

白居易是個愛花之人,他的

《惜牡丹花二首》

傳達了他對牡丹花季即將逝去的惋惜。他在

《惜牡丹花·其一(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寫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天色已晚,白居易大概是在翰林院剛剛加完班,走到北廳附近,看到臺階前只剩下兩枝可憐兮兮的紅牡丹,他想到,明天早晨的風一吹,估計牡丹花就都落了,不由得心生憐惜,於是趁夜舉起火把賞花。就是這樣的一個愛花、惜花之人,在他的詩歌裡也真切記錄下了唐代的“牡丹熱”。

「詩裡看花」從白居易牡丹詩看中唐時期的“牡丹熱”

隋唐時期,牡丹得到了大量種植,種植技術也在不斷提升。牡丹在唐代高宗、武后時開始從汾晉(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於兩京,玄宗時便視為珍品。到貞元、元和之際,宮廷賞花逐漸轉向民間賞花,賞花風氣在社會上更為盛行了。

一、唐人對於牡丹品種的重視

白居易的

《白牡丹(和錢學士作)》

,不僅寫出了唐人對牡丹的追捧,還寫到了人們對紫豔、紅英等品種的重視和對白牡丹的忽視: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營營。

素華人不顧,亦佔牡丹名。

閉在深寺中,車馬無來聲。

唯有錢學士,盡日繞叢行。

憐此皓然質,無人自芳馨。

眾嫌我獨賞,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對之心亦靜,虛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眾所爭。

折來比顏色,一種如瑤瓊。

彼因稀見貴,此以多為輕。

始知無正色,愛惡隨人情。

豈惟花獨爾,理與人事並。

君看入時者,紫豔與紅英。

這首詩開頭兩句,“城中看花客,旦暮走營營”,便記錄了當時人們奔走賞花的情景。“素華人不顧,亦佔牡丹名。閉在深寺中,車馬無來聲。”寫的是白牡丹生長在深寺當中,雖然也是牡丹的一種,但是因為當時白牡丹種植已比較廣泛,而人們更加喜歡紫豔、紅英等外貌紅豔的牡丹,所以白牡丹沒能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白居易稱讚他的同事錢學士,“盡日繞叢行”,對白牡丹青睞有加。白居易指出,白牡丹有芳馨自恃、皓然無暇的品質。當人們都在爭相攀玩唐昌觀的玉蕊花和那些紅豔、稀少的牡丹花品種時,只有白居易和錢學士發現了白牡丹的美。錢學士的“留景夜不暝”與白居易的“夜惜衰紅把火看”,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算得上是兩位白牡丹知己了。

元和十年(815),時任太子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在

《白牡丹》

詩中也有類似感嘆:

白花冷淡無人愛,亦佔芳名道牡丹。

應似東宮白贊善,被人還喚作朝官。

這首詩裡寫到白牡丹無人欣賞,無人喜歡。白居易甚至拿自己與牡丹作比,“白贊善”指的就是當時任太子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左贊善大夫這個職務主要就是陪太子讀書。白居易認為,白牡丹沒人憐惜,而自己與牡丹同病相憐,雖然被人稱作朝官,實際上空有閒職,無法施展胸中的抱負。白居易在詩裡隱隱透露出一股懷才不遇的心情。

「詩裡看花」從白居易牡丹詩看中唐時期的“牡丹熱”

二、“牡丹熱”帶來的社會問題

白居易擅長寫諷喻詩,其中也有涉及牡丹的諷喻詩。除了《白牡丹(和錢學士作)》可以算做諷喻詩,還有《秦中吟十首·買花》、《牡丹芳》這兩首。

《秦中吟十首·買花》

寫到了當時的牡丹花熱潮: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暮春時節,車馬紛紛,因為當時盛行買花回家種植,所以每到牡丹花期,京城的土豪貴族們便相約去買花了。牡丹花的價錢貴賤皆有,往往視品種而定。那些色彩豔麗的往往價格很高,值五捆白絹。而且富人們將牡丹買回家裡還會精心照料,既張起帳篷簾幕,又立起籬笆柵欄,好比今天的大棚養殖,當然,遮帳篷簾幕也有可能是擔心牡丹被太陽曬蔫了。人們把牡丹移植到肥沃的土壤裡,澆上水,花色如故。這種現象在當時極為普遍,“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大家都習以為常了。詩歌最後很有意思,用一個“田舍翁”的感慨來結尾,這位老翁沒有說話,而是發出了一聲嘆息。為什麼嘆息呢?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因為一叢深色牡丹花的價錢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一年的賦稅。可以想象當時的富貴人家是有多麼奢侈了。

白居易在自己的詩歌中毫不避諱地寫出了對當時“牡丹熱”問題的思考,實際上已經延伸到了對當時社會經濟制度的思考。這首詩大約是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前後所作的。

「詩裡看花」從白居易牡丹詩看中唐時期的“牡丹熱”

而在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便已寫過一首新樂府

《牡丹芳》

,裡面直接指出了“牡丹熱”帶來的農桑問題。當時白居易在長安擔任左拾遺、翰林學士,左拾遺本就具有向皇帝進諫的職責,所以白居易借詩針砭時弊,指出了“牡丹熱”帶來的嚴峻問題。

白居易在《牡丹芳》這首詩題下自序:“美天子憂農也。”全詩篇幅較長,是唐代牡丹詩中最長的一首: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豔,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臥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濃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藥苦尋常。

遂使王公與卿士,遊花冠蓋日相望。

庳車軟輿貴公主,香衫細馬豪家郎。

衛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

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

共愁日照芳難駐,仍張帷幕垂陰涼。

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還文勝質,人心重華不重實。

重華直至牡丹芳,其來有漸非今日。

元和天子憂農桑,恤下動天天降祥。

去歲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無人至。

今年瑞麥分兩岐,君心獨喜無人知。

無人知,可嘆息。

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豔色。

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

詩歌前半部分寫的是牡丹花的嬌媚姿態,不論紅紫、深淺,都展現出了不同的姿態,芙蓉、芍藥也無法與牡丹相媲美。牡丹得到了貴公主、豪家郎的一致青睞,當時人們還爭相去西明寺賞花。當然,其實白居易也曾與元稹相約西明寺賞牡丹,白居易就曾寫過兩首關於西明寺的牡丹詩(《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重題西明寺牡丹》。)人們覺得牡丹非常嬌貴,還專門搭起了帷幕,替牡丹遮蔽陽光。

“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這句詩直接寫出了時人追捧牡丹的熱潮。白居易認為,這是“重華不重實”的表現,而這種風氣其實由來已久。

詩歌最後,白居易還不忘拍一下唐憲宗的“馬屁”,稱讚

“元和天子憂農桑”

“去歲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無人至。今年瑞麥分兩岐,君心獨喜無人知。”

去年和今年莊稼豐收,都沒有人關心,只有天子自己喜悅。公卿士族對牡丹的關心勝過對莊稼的關心,這是不合適的。於是白居易發出了心靈的吶喊:

“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豔色。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

他希望卿士們愛花的心情能稍微收斂一些,應該像天子一樣多關心關心農業生產與國家社稷。

白居易在初入仕途時就曾立下“

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寄唐生》)

的詩歌創作主張,他的《新樂府·牡丹芳》《秦中吟十首·買花》都是諷諭時政、憂慮國事、關心民生的詩歌。他的這兩首牡丹詩繼承了《詩經》的美刺、比興手法,借詩傳達出了自己對於唐代“牡丹熱”的看法。

「詩裡看花」從白居易牡丹詩看中唐時期的“牡丹熱”

白居易的牡丹詩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在思想上、藝術上都值得欣賞。讀白居易的牡丹詩,我們看到了白居易與元稹的真摯友誼(參見本人2019年12月24日釋出的《「詩裡看花」元稹、白居易酬唱詩互訴真情,牡丹見證深摯友誼》),我們也看到了白居易對牡丹的熱愛與憐惜,還看到了白居易對中唐時期牡丹熱潮的反思。正如他本人所說:“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與元九書》)

我是夏陽晢煜,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漢服小姐姐,帶你穿越時空,品讀古詩詞。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