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明詩一首,此詩慷慨悲壯,真切感人,出自一個十七歲少年之手

作者:由 昭明居士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26

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是什麼意思

明詩一首,此詩慷慨悲壯,真切感人,出自一個十七歲少年之手。

細林夜哭

夏完淳

細林山上夜烏啼,細林山下秋草齊。

有客扁舟不繫纜,乘風直下松江西。

卻憶當年細林客,孟公四海文章伯。

昔日曾來訪白雲,落葉滿山尋不得。

詩人夏完淳辭別母親和妻子,登上小船和清人一起前往南京,途經在上海青浦區細林山,想起這裡曾經是自己老師陳子龍避居的地方,他在不久之前已經離開腳下這片熱土,於是夏完淳悲從中來,寫下了這首七言古詩。

夜色已經降臨,詩人夏完淳乘坐的小船往南京方向駛去,當秋草連天、烏啼不止的細林山映入眼簾時,他便一眼就認出了他,只可惜不能在這裡繫纜下船祭拜自己的恩師陳子龍,這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事情。還記得恩師陳子龍是一位以文章氣節彪炳四海的人,他曾經隱居在細林山,暗中四處奔波,秘密進行抗清活動。所以當詩人夏完淳投奔他時,踏遍了雲霧繚繞的細林山都沒有找到恩師陳子龍的蹤影。

明詩一首,此詩慷慨悲壯,真切感人,出自一個十七歲少年之手

始知孟公湖海人,荒臺古月水粼粼。

相逢對哭天下事,酒酣睥睨意氣親。

去歲平陵鼓聲絕,與公同渡吳江水。

今年夢斷九峰雲,旌旗猶映暮山紫。

詩人夏完淳瞭解恩師的所作所為後,才知道他隱居的用意,即使身處逆境,但依然豪情不減,始終不忘大明王朝,併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當他們好不容易重逢時,可謂是悲喜交集,當談到此時的明王朝時兩人放聲大哭,隨後又舉杯互相勉勵,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業不要放棄。

就在順治三年,詩人夏完淳和恩師一起前往太湖,參加吳昜的事業,因為吳昜驕傲自滿最終失敗,他們不得不隱匿於民間,等待時機成熟,後來魯王、唐王事業相繼失敗,只剩下張煌言等人在福建沿海一帶繼續堅持。就在順治四年,松江吳勝兆又加入到事業中來,詩人夏完淳和陳子龍也加入其中,當時正是夜間煙火連旗,衝破夜色的籠罩,映紫了遠近山頭。

明詩一首,此詩慷慨悲壯,真切感人,出自一個十七歲少年之手

瀟灑秦庭淚已揮,彷彿聊城矢更飛。

黃鵠欲舉六翮折,茫茫四海將安歸。

天地跼蹐日月促,氣如長虹葬魚腹。

腸斷當年國士恩,剪紙招魂為公哭。

當時恩師陳子龍不顧個人安危,密約海島義帥黃斌卿參與他們的大業中來,他的高風亮節就像申包胥和魯仲連一樣光彩照人,只可惜黃斌卿在海上被颶風沉沒,茫茫四海成了他最終的歸宿。吳勝兆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倉皇做出決定,最終被清人逮住。環境也因此變得惡劣起來,緊接著傳來恩師在嘉定方向投水的訊息。詩人夏完淳聽到訊息,想起恩師陳子龍對他的器重悲痛欲絕,自己的恩師帶著高大的身影遠去了,只留下詩人夏完淳陷入無限的悲傷之中。

明詩一首,此詩慷慨悲壯,真切感人,出自一個十七歲少年之手

烈皇乘雲御六龍,攀髯控馭先文忠。

君臣地下會相見,淚灑閶闔生悲風。

我欲歸來振羽翼,誰知一舉入羅弋。

家世堪憐趙氏孤,到今竟做田橫客。

嗚呼!撫膺一聲江雲開,身在羅網且莫哀。

公乎!公乎!為我築室傍夜臺,霜寒月苦行當來。

自從崇禎皇帝乘著龍車離開後,跟隨崇禎前取得還有弘光、恩師陳子龍,先父夏允彝等人,這天地間的悲風,似乎就是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相聚的時候淚灑閶闔而催發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夏完淳本想重振旗鼓、東山再起,不料卻落入羅網之中,自己的家世已經狗悲慘的了,恩師陳子龍就像田橫一樣先行一步,自己則是田橫客。既然自己為了明王朝盡忠,即使身在羅網也沒有什麼值得悲哀的事情,只是想到大明王朝已經走入歷史,無數仁人志士為他獻身,自己再也不可能為了這一事業奮鬥了,有說不盡的遺憾,他希望自己的恩師在另一個世界為他修建好房子,不久後他就會追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