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中國古代文學(先秦文學)

作者:由 語文寶典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9-03

茅亭的茅怎麼寫

第一部分 中國古代文學

一、先秦文學

(一)《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不僅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而且對我國文學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詩經》輯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先秦時代稱“詩”或“詩三百”,西漢初期隨著儒家學說成為正統,被尊為經,始稱《詩經》。

《詩經》是周王朝樂官在王宮行人采詩和公卿列士獻詩的基礎上搜集、整理、編選而成,各篇都可合樂而歌,因此,《詩經》也是我國第一部樂歌總集。

根據地域和音樂的不同,全書分“風”“雅”“頌”三大類。

“風”是帶有諸侯各國地方特色的樂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五國風,共160篇。其中多是民歌,少數是貴族作品,其創作地域以黃河流域為主,遠及長江、漢水流域。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區的樂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為朝會宴饗之作;《小雅》74篇,多為個人抒情之作。雅詩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是王室宗廟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時的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三種,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是西周時期的作品;《魯頌》4篇,是春秋前期魯國的作品;《商頌》5篇,有人說是商代作品,多數人認為是春秋前期宋國人寫的宗廟樂章。“頌”多是頌德之作,主要產生在王都,作者多是貴族人物。

《詩經》早在春秋時期已廣泛流傳。當時士大夫常在外交場合以斷章取義”的方式“賦‘詩’言志”。儒、墨等學派把它作為授徒講習的教科書。到了漢初,出現了齊、魯、韓、毛四家詩。根據書寫文字的不同,四家又有今古文的區別。今文即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即六國時期的大篆。齊、魯、韓三家屬“今文詩”,西漢時立於學官,《齊詩》亡於三國時,《魯詩》亡於西晉,《韓詩》亡於宋。《毛詩》為毛亨、毛萇所傳,屬“古文詩”,民間私相傳授,訓詁多用《爾雅》,事實多本《左傳》,後由東漢著名經師鄭玄作《箋》,唐孔穎達作《正義》,歷代研習者甚多,故得以流傳至今。

《詩經》思想內容廣闊,豐富多彩,涉及婚戀、農事、徵役、讚頌、怨刺、周民族的史詩等。

1。婚戀詩。這一題材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同時也是全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全面反映了周代的婚姻生活。

2。農事詩。由於周民族的始祖以農立國,故周代很重農事,因而反映農業生產的農事詩在《詩經》的風、雅、頌各部分中均有存在。

3。徵役詩。這類詩與周王室的平叛、外族入侵和頻繁的諸侯兼併戰爭有關,既有西周初年的作品,也有西周晚期和春秋時代的作品,尤以後者為多。這些戰爭,給民眾帶來了沉重的買役和徭役,因而反映征戰、徭役和離亂給民眾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成了《詩經》徵役詩的基本主題。

4。頌歌。《詩經》中出自公卿列士或樂官之手的廟堂及宮廷樂歌多屬此類,在“頌”中儲存最多,“雅”詩中也有不少。有的頌帝王歌天命,如《周頌·維天之命》。有的頌戰功揚王威,如《商頌·殷武》《大雅·江漢》。有的頌宴飲贊嘉賓,如《小雅·鹿鳴》《小雅·南有嘉魚》。

5。怨刺詩。這類詩主要存於《雅》詩和《國風》中,它主要產生於西周末年朝政腐敗、禮儀廢弛、統治者殘暴荒淫的厲、幽時期及其以後,帶有亂世的鮮明印記。

6。周民族的史詩。其中《詩經·大雅》儲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記述了從周始祖后稷誕生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傳說和英雄事蹟,以粗線條較完整地勾畫出周族發祥、創業、建國、興盛的光輝歷史。

《詩經》是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其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詩經》從各個方面描寫了我國西周數百年的社會現實生活,真實、深刻、廣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切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勞動和生活、喜愛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2。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與風、雅、頌並稱《詩經》六藝。

賦,朱熹以為其意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指的是一種鋪陳直敘的方法。(敘述白描法)

比,朱熹則以為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或比擬,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動形象,真實感人。(比喻象徵法)

興,朱熹定義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就是託物起興,先用他物起頭,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興句多用在一首詩的開頭。(發端聯想法)

3。復沓的章法和以四言為主的句式。復沓又稱重章疊句,即各章詞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換中間的幾個字,反覆吟唱。復沓是《詩經》作為樂歌的重要體現,其作用在於深化主題,渲染氣氛,加深情感,增強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從句式看,《詩經》中的詩,大多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在整齊中顯出參差錯落之美。

4。豐富、生動、簡練、形象的語言。《詩經》中的語言豐富多彩、生動準確,還用了大量的動詞、形容詞及雙聲字、重疊字、疊韻字,寫景狀物,擬形傳聲,細緻傳神,使詩歌富於形象美和音韻美,增強了詩歌語言的藝術魅力。

中國古代文學(先秦文學)

嘿嘿,分享一下我的校園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