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現場丨這個地勢最低的村莊 排水抗災才剛剛開始

作者:由 新京報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0-01

地勢低怎麼排水

00:56

對丁家堯河村的村民來說,救災才剛開始。新京報記者 王巍 製作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颱風去了遠方,暴漲的河水也退了,人們的目光追著風投向了別處。8月13日的山東壽光,洪災的陰影正漸漸消散。

現場丨這個地勢最低的村莊 排水抗災才剛剛開始

村民用抽水機給蔬菜大棚排水。

丹河沿岸大片的蔬菜大棚裡,漫灌的水被無數抽水機抽出來,洩入排洪溝,村民們踩著泥濘,在田間道路上往來檢視。

很少有人關注,在緊挨著丹河的地方,還有一個地勢最低的村子——紀臺鎮丁家堯河村,這裡的排水救災,才剛剛開始。

地勢最低的村子 沿線排洪溝的終點

中午時分的丁家堯河村,一條東西方向的村道上,齊膝深的水擋住了往來的車輛和行人,路邊的一個收菜場被淹了,裝菜的塑膠筐漂浮在水面,有村民提醒蹚水的人們,不要靠近收菜場的一邊,下雨前,那裡剛剛挖了一個大坑。

道路兩邊是連綿成片的蔬菜大棚,幾乎全泡在水裡,大部分回家的村民,只能望水興嘆——這裡是全鎮地勢最低的村子裡,就算水抽出來了,也沒地方排。

只有幾個位置相對高一點兒的大棚可以抽水。丁連之家的三個棚就是其中之一,13日早晨,他就架起了三個抽水機開始抽水,一上午沒停,“光汽油就燒了三桶了,一桶兩百多塊錢”,他說。

可棚裡的水還沒見少,距離抽乾還遙遙無期,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去年水災的時候,他家的棚裡也進水了,“抽了整整5天”。

現場丨這個地勢最低的村莊 排水抗災才剛剛開始

在丁家堯河村南邊河堤上,一處被河水衝開的缺口裡一輛白色卡車掉在裡面,卡車貨廂裡堆滿了沙袋。

丁家堯河村在壽光城西,壽光的三條主要河流彌河、丹河、堯河都在村子附近,8月11日,三條河的河水漫過河堤,直接灌進了村子,緊鄰丁家堯河村的丹河兩處決口,村民說,其中一處開進去六輛大車才堵住,而另外一處十多米寬的口子上,工程車還在緊張地施工,水位降低後,河水已經不再灌進村子,反而是村裡的積水不斷流入丹河。

其實,村裡的積水不僅是河水,還有附近其他村排出來的水。

丁家堯河村是紀臺鎮地勢最低的村子,也是沿線排洪溝的終點,附近多個村子裡排出的水,經排洪溝彙集到丁家堯河村,再從這裡排入丹河。然而,因為丹河堤岸高於村子,最後的一段地下排水管道是斜向上的,在此前,為了防止河水沿著排水管倒灌進村,出口的閘門已經關上了。也就是說,丁家堯河村,其實是附近村子的洩洪地。

一個揹負苦難的村莊

2018年水災的時候,排洪溝還沒修,丁家堯河村沒有這麼多水,那時候,各村情況都差不多,大家都排不出去水。之後,壽光市開始大力整修水利設施,紀臺鎮也修成了連通各村的排水網路,每個大棚邊上都有排水渠,這些排水渠又連通村裡的排洪溝,最終,所有的水到達丁家堯河村,然後排入丹河。

但問題是,匯入丁家堯河村的水,想排入丹河,並不那麼容易,尤其在丹河水位較高的時候,排洪管道不能用,只能用大型抽水機抽水排洪。

“總體上看,排水網路是有用的”,一位當地的幹部說,“今年的水比去年大得多,去年最高時水流量只有2400,今年達到了4000,但今年排洪完成的時間要早得多,基本上是雨剛停,大部分村子裡的水就排得差不多了”。不過,他也承認,“對丁家堯河村來說,確實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丁連之的三個棚裡抽出來的水,匯入已經滿了的排洪溝,不遠的幾十米處,就是排洪溝入地的地方,但因為出口封閉,水溢位來後,又灌進了旁邊的玉米地和大棚。

現場丨這個地勢最低的村莊 排水抗災才剛剛開始

現場丨這個地勢最低的村莊 排水抗災才剛剛開始

被水淹的水泥牆大棚。

路對面,一座新修的水泥牆大棚,還沒有裝門,水不斷地從別處流進大棚,又從門口出來,越過馬路,流進這邊的地裡。大棚的主人不在,旁邊的村民說,這個棚去年塌了,修好後租給別人種了,這回又塌了——水泥牆沒塌,但土築的後牆確實有部分坍塌了。棚裡還沒有栽種,只有培育的菜苗被水衝出來,胡亂地堆在門口。

一棚黃瓜剛開始賣

桂海燕一個人站在自家的大棚前,不言不語。

棚裡的黃瓜秧已經一人多高,但泡了幾天水後,基本上全都蔫了,上面還掛著零星的黃瓜。

現場丨這個地勢最低的村莊 排水抗災才剛剛開始

桂海燕家大棚入口通道處積滿了水。

桂海燕有三個大棚,一棚黃瓜半個月之前就上市了,已經賣了1萬多塊錢,她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洪水,還能賣20天左右。另外一個大棚裡種的絲瓜剛剛出苗,也被淹了。

李興堂的情況,和桂海燕類似,他有三個大棚裡的羊角蜜瓜,瓜已經長到10幾公分長了,“再有10來天就能賣了,但現在不可能長成了”,他說。

黃瓜、茄子、甜瓜……丁家堯河村的村民們,大多等不到這一次收穫了。不僅如此,不少人還要承受更大的損失——棚塌了。和李興堂的大棚緊挨著的一座大棚,幾乎完全坍塌,大棚的主人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座棚是新蓋的,去年大水時就塌了,新蓋後,今年又塌了。

現場丨這個地勢最低的村莊 排水抗災才剛剛開始

李興堂說再有10來天就能賣了。

李興堂也有一座大棚是新修的,去年在大水中坍塌後,政府幫助聯絡了無息貸款,今年倒是沒塌,但棚裡的作物都被水泡死了。

大水來的頭一天,8月10日晚上,李興堂把所有棚裡的活兒都幹完了,一直幹到11日凌晨5點多,鎖上門就回家了。當天下午村裡就撤離了,“再回來時,就成這樣了”,李興堂說。

丁家堯河村的駐村幹部侯青山還記得當時撤離時的情景,“8月11日下午,丹河水漫過堤壩,村裡開始加緊組織村民撤出。那時候已經停電了,沒法兒用廣播通知,很多人在地裡幹活兒,手機不在身邊,通知不到。所有能找到的人都撒出去了,一條巷子一條巷子地喊”。

排水才剛開始

8月13日早晨,洪水退去,在安置點住了兩夜的村民們,開始陸續回到村裡。

“棚裡淹了,家裡也淹了,屋裡還有積水,泡了幾天後,特別臭,收拾了一上午”,桂海燕說。

另一位村民丁曉燕的院子裡,積水還很深,進不去人。院子中間,一個兩三米高的鐵架子上,架著一個水箱,那是餵鴨子用的。她有兩個養鴨子的棚,出口都在自家院子裡,洪水過後,裡面全是水,就在院子裡的水面上,還有幾隻半大的鴨子在游泳,有一隻鑽出鐵絲網,被她趕了回去,“像這麼大的鴨子,要賣的話也能賣十多塊錢”,她說。

現場丨這個地勢最低的村莊 排水抗災才剛剛開始

丁曉燕家的院子裡,幾隻小鴨子正在游泳。

丁曉燕的屋子和大棚,都還沒開始排水,大棚裡的情況怎樣,她還不清楚,有一座大棚的後牆多處裂開、坍塌,太危險,不敢進去,“已經損失了,人不能再有危險”,她說。

其實,最早的排水工作,從12日傍晚就開始了。

因為地勢問題,難以自然排水,救災人員用挖掘機挖開了路邊的地下管道,各處的水湧入地下管道,在低窪處匯成一座“池塘”,一臺消防車在“池塘”邊抽水,抽出來的水,透過一條六百多米的管道排入丹河。

“去年沒有地下管道,村裡一直抽了15天,才排完水,今年排水應該快一點兒”,一位村幹部說。

一些臨近地下管道的大棚邊上,村民們也在挖水渠,把地裡的水引出來,排到挖開的地下管道里。

但還有很多人依舊在等待。

丹河邊上的一座大棚前,抽水機、管道都已經準備好,但卻沒啟動,“旁邊沒有排水的地方,想排到河裡,管子不夠長”,大棚的主人說。

在丹河的另一邊,還有成片的大棚,那裡也是丁家堯河村的地。一座水泥橋連通兩岸,之前被洪水淹沒,水位回落後才重新露出水面。不過,橋東邊和河堤的連線處已經沖毀,上面搭了一塊木板。一位村民提著一桶汽油,踩著木板走到橋上,到對面的大棚裡去抽水,在那裡已經有零星的村民開始抽水。

有沒有補償?

對於大部分壽光及關注壽光的人們來說,洪水已經過去,救災也到了尾聲,很多村裡已經開始防疫、危房檢測等後續工作,撤離的村民們,回家的期望就在眼前。

現場丨這個地勢最低的村莊 排水抗災才剛剛開始

村民正在清洗自家房屋。

對丁家堯河村的村民們來說,救災才剛開始。

河水不再進來了,但其他村裡排出的水,依舊源源不斷地洩入丁家堯河村。

“我們和別人同時受災,排水卻比別人更晚、更難”,李興堂說。

因為地理位置和地勢的問題,成為其他村洩洪地的丁家堯河村裡,不少村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這個受災最嚴重,卻保全了其他大部分村的村子,是否可以得到更多的補償?

“和去年相比,全鎮的抗洪排水能力確實更高了,但丁家堯河村也付出了更高的代價”,一位當地幹部說,“目前首要的還是排水,相關的損失核定、補償等,排完水後才會開始研究。去年水災之後,損毀房屋有補償,但大棚是沒有的,只有一個無息貸款的政策扶持”。

13日下午6點,暮色漸濃。

消防車還在轟鳴,挖掘機、衛生院的防疫車、拉沙袋的貨車在不寬的村道上往來不絕,很多村民都還沒走,站在路邊,有人檢視自家大棚,有人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聊天。

桂海燕提著一個塑膠袋,裡面裝著幾雙拖鞋,正在往家裡走,晚上她想住在家裡,但不確定是否可行。丁曉燕沒有進院子的大門,只在門口看了一會兒,晚上肯定要回安置點。

丁連之還守著他的三臺抽水機,他的腳邊,兩條小狗在泥濘裡撒歡,“是我的狗,一起帶過來了”,他不打算回安置點,要熬夜排水,“機器不停,人不離開”,他說。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影/影片 王巍

編輯 唐崢 校對 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