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一季增收40萬,這位千畝大戶有何財富“魔術”?

作者:由 大農戶大增產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0-03

芸樂收花生三遍藥多少錢一畝

一季增收40萬,這位千畝大戶有何財富“魔術”?

長興家庭農場創始人逄作棋

808。33公斤!

當看到這一小麥測產資料時,逄作棋使勁揉了揉眼睛,以為看錯了。

用他的話講:“小麥這個產量,別說在安丘,就是在整個濰坊來說,都是建國以來的一個歷史性突破”。特別是在今年這個年景下,小麥開春後經歷了兩次倒春寒,而當地的地力條件又非常一般……

800公斤什麼概念?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地老百姓的常規產量也就500公斤左右,能達到600公斤的就算高產了;而從自身對比來看,還是同樣的一塊地,去年逄作棋的小麥產量也就600來公斤,相比之下足足增產了200公斤——按當前的小麥價格,這一畝地最少也得給他多掙400塊錢。

咱農民朋友都知道,種地的利潤太薄,別說一畝地多賺400,就是100、50都是好的,更何況逄作棋那可是近千畝小麥啊,光這一季莊稼就比去年多掙了三四十萬!

這夢幻般的一幕發生在今年7月份,當時山東省農科院和安丘市農業農村局對他申報的“高產攻關田”進行了聯合測產,測產結果出來後還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山東省權威媒體《農村大眾》做了專題報道,在採訪中逄作棋無限感慨地說:“看來種地真得講科學啊!”

的確,與我們接觸過的其他大農戶相比,儘管已年過六十,但逄作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強,種地非常“講究”,尤其最近幾年,他在科學種田上沒少投入和下功夫:

一季增收40萬,這位千畝大戶有何財富“魔術”?

水肥一體化裝置控制間

先後引進了測土配方施肥、全自動節水灌溉、自走式農藥噴灑、機械化糧食烘乾、義大利驅動耙式播種機、秸稈還田等先進技術,從“種”到“收”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大大提高了種植管理的精度和效率,這些都為穩產、增產夯實了基礎。

50件

但要種好地,獲得穩定、可觀的利潤,光靠硬體還不行,還得選對用好農資產品,軟硬結合。

尤其今年,逄作棋對這一點的認識特別深刻。由於在計劃經濟時代做過拖拉機手,逄作棋對大型農機有種特殊的情結,所以以往在硬體方面投入比較多,一套水肥一體化裝置100多萬,幾臺大型農機200多萬……雖然政府給補貼了一部分,但自己資金上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給發展運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一季增收40萬,這位千畝大戶有何財富“魔術”?

正在操作大型農機的逄作棋

適度的機械化可以,但一旦過度就進入“重資產陷阱”了,不少大農戶就栽在這上面。最近幾年,逄作棋也在反思這個問題,開始逐漸由“硬投入”轉向“軟投資”,他一直在物色市場上最好的農資產品,去年年底的一場農業精英交流大會上,與芸樂收的相遇,讓他眼前一亮。

“提質又增產,增收雙保險”、“在小麥等24種作物上平均增產率20%以上”、“銷量連續五年倍增”——這不正是自己苦苦找尋的增產“法寶”嗎?充分了解之後,逄作棋當場全款訂購50件。

50件的投入,對於一個種地的農民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逄作棋的這一舉動讓身邊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覺得他是被忽悠了,每當聽到這種聲音的時候,他都笑而不語:“因為沒什麼好解釋的,就是相信,你想一家公司單品年銷售能做到幾十億,又暢銷這麼多年,這不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嗎?如果產品不好,會有那麼多人買嗎?讓人上當一次容易,誰會傻到年年上當啊!”

事實證明了他的選擇是對的,這800多公斤的畝產量就是對這些質疑的最好迴應。

對於今年小麥上的“歷史性突破”,逄作棋毫不掩飾芸樂收的作用:“打跟沒打的,秸稈、麥粒看上去就不一樣,它主要表現在不早衰,籽粒飽滿,如果沒用的,一下雨就發黑了,我們的下了雨也沒事,還是發黃,最後活杆成熟。”據他講,與往年的小麥相比,在管理上並沒有進行過特殊處理,唯一的不同就是打了3遍芸樂收。

一季增收40萬,這位千畝大戶有何財富“魔術”?

逄作棋與兒子交流小麥產量

芸樂收的效果也獲得了前來測產的農科院專家的認可,這讓逄作棋用的更有信心,今年除了這近千畝小麥,秋季他還種了150畝花生,也全部用上了芸樂收,他說:

“原來我們這個地方都不敢種花生,頂多種個十畝八畝的,今年他們的花生都落到地裡了,我們這用了芸樂收沒事,整個山東來說,花生秧子是最好的,果子也是最好的。所以,有了芸樂收,我們明年就敢將花生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以上”。

3000畝

“十年難富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但凡種地的,沒一個容易的,尤其是大農戶,成功的背後不知默默承受了多少絕望和辛酸,逄作棋同樣如此。

他2013年開始包地,結果沒種兩年就遭遇大旱,並且一旱就是三年,2016年他的800畝小麥基本絕收,到2017年情況更嚴重,所有上游的水庫都幹了,80米的潛水泵連水皮都挨不著。

那一年,好多大戶都退出了,逄作棋也跟地主們打好了招呼,要再旱下去就……結果到了7月,一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莊稼活了,也把他從放棄的邊緣拉了回來。

有人說,逄作棋運氣好,比別人多撐了倆月,卻避免了退地出場的命運,但誰又想過:一個剛開始起跑的人,跟一個就差10米撞線卻一步一挪遲遲看不到終點的人,他們所耗費的心力怎麼可能一樣?

別人從他身上看到的是運氣,但逄作棋自己看到的卻是教訓。從那時開始,他意識到必須顛覆傳統的種地方式,不能再看老天爺臉色吃飯了,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捨得投入,把種地當作一項長期投資,而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投機行為。

一季增收40萬,這位千畝大戶有何財富“魔術”?

封裝麥種

因為,時代已經變了,種地大戶必須迎頭趕上,快速調整打法,打造出自己的核心能力,找到自己的利潤點,最大限度地擺脫對自然環境和市場環境的依賴。

對於未來,逄作棋充滿信心,特別是今年用了芸樂收,小麥、玉米、花生的產量都上來了,這為未來的規模擴張奠定了基礎,他計劃用3到5年時間再流轉2000畝地,將種植規模發展到3000多畝。

同時,他還計劃在擴大糧食種植規模的基礎上,發展文冠果等林果作物,實現荒山荒坡綠化,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發展肉牛等畜禽養殖,實現秸稈喂牛,牛糞沼氣發酵,利用沼氣烘乾糧食,沼液、沼渣還田,實現農業生態良性迴圈;適應當前市場需求,發展休閒採摘、垂釣餐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農旅專案……

人如其名,逄作棋正在下一盤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