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繞欄朝露,修煉身心――趙昌《寫生杏花圖》

作者:由 不二齋書畫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0-12

身什麼朝露

北宋早期真宗朝畫院,有一位畫家名叫趙昌,趙昌繼承了徐崇矩所創的“沒骨”畫法,形成了黃家院體花鳥畫之外、祖述徐熙的一派,與黃家並立,在北宋中早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繞欄朝露,修煉身心――趙昌《寫生杏花圖》

趙昌最擅長畫折枝花果,所作形真神傳,敷色豔而不俗,觀之如伸手便可折得,又似能聞到花馨果香,讓人橫生多少憐惜之情。趙昌為宮廷畫家,想必不能如他所承襲的畫風之祖徐熙那樣,整日閒遊於花汀竹野、鳥浦魚淵、蟬樹蟲壟、蔬田藥園之間。但他依然十分重視寫生,經常於清晨朝露未乾之時,繞欄觀看花的情態,同時調色作畫。他自號“寫生趙昌”,亦可足見他對寫生的看重。

透過趙昌的例子,我們能夠學習到一個道理:學習前人,不能只學怎樣用筆用墨的技法,甚至學了畫面氛圍的營造也不夠,還得學習他們的學習之法和學習態度。實際的情況是,那個時代的畫家,重視寫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並非只有趙昌和他所師承的徐氏一脈。黃筌父子一脈以及其他畫家,亦如是。

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也是時代使然,那個時代的畫家,還不具備後人具備了的條件。後人有機會有條件學習畫畫的,大多都有條件看到前人的畫作,可以去觀察甚至臨摹。至於現在,印刷品鋪天蓋地,要想看到前人的畫,就更容易、更方便了。但現在人看到的是印刷品,與看原作比較,味道已經淡了不少;而看原作,味道又與趙昌那樣繞欄觀看帶露的花木不同。如此看來,今日之人方便倒是方便了,但與前人、前人的前人相權,那種手撫宣紙的味道,那種在眼觀的同時,可以嗅到露水侵潤下新花老樹之清芬的感受,卻如同煙雲一般,杳然遠去。其中有一些,我們可能是想作也難,但也有一些,如果我們想作並不難。非不能也,乃不為也。大量的印刷品,使我們變懶了;學習摹本的方便,使我們變得水平不及從前了。

陶淵明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不愧為“晉宋之間,一人而已”的評價,能夠在車馬喧中,做到心遠。這並不是每個都能做到的,它須要修養,須要修煉。但趙昌做到了,他身在宮闈,那是一個何止車馬喧的地方,心卻遠及生機盎然、萬物皆充滿活力的天造之趣。莫非他“繞欄”的時候,心所鶩者,並非 僅僅是揣摩畫意,更是在修煉身心麼?

來自 國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