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元稹千古悼亡名作《遣悲懷》,讀來彷彿歷歷在目,感人至深

作者:由 小春說歷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03

古詩清明的主題是什麼

元稹千古悼亡名作《遣悲懷》,讀來彷彿歷歷在目,感人至深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詞大家都非常熟悉,特別是第一句。這首詩是元稹為悼念他去世的妻子韋叢而作的《離思》五首中的一首。但比較起來,我更喜歡他的《遣悲懷》三首。且看第一首: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jìn qiè),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如今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元稹千古悼亡名作《遣悲懷》,讀來彷彿歷歷在目,感人至深

韋叢出自唐代名族京兆韋氏,父親韋夏卿曾官至太子少保,是中唐的一代名臣。而元稹與韋氏結婚時,雖然考中了制科,但還只是一名小小的校書郎,因為父親早逝,生活十分艱難,也連累本是大小姐的韋叢跟著自己受了不少苦。

不過,韋叢從沒有因為貧困的生活對元稹有任何抱怨。她始終相信元稹的才華,必定不會永遠居於貧賤,因此總是儘自己所能,默默支援著丈夫,家中買不起糧油,就用野菜充飢;灶裡添不上柴火,就從門前的老槐樹上折下幾段枝條。當元稹偶爾犯起酒癮,家中卻拿不出現錢時,韋叢甚至拔下自己陪嫁的金釵,為丈夫換酒喝。這一段日子雖然窮困,但夫妻相得,過得十分愉快。

經過多年的努力,元稹的官位逐步提升,終於在五十歲那年坐上了宰相的寶座。但是一直在背後支援他的妻子韋叢,卻在元稹的生活稍有好轉時,便因急病去世。

如今元稹坐擁十萬錢的豐厚俸祿,再也不用過吃野菜、燒槐葉、金釵換酒的日子。但當年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夫人,卻再也不能與自己共享舒適的生活,只能用這十萬俸祿為妻子準備祭品與齋儀,希望她在天有靈,能夠看到自己當年的眼光並沒有錯。

元稹千古悼亡名作《遣悲懷》,讀來彷彿歷歷在目,感人至深

“謝公最小偏憐女”是倒裝句,意為“謝公偏憐最小女”,這是借謝安喜歡小侄女謝道韞的典故。

當年,大雪紛飛之際,謝安問圍坐在身邊的侄子侄女,這雪像什麼?侄子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這比喻本來也不算太差,卻不料身後的小堂妹謝道韞脫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放在一起,當然高下立判,從此成就了謝道韞的才名,也成就了謝家重女的佳話。

這句話是說,韋叢在家是很受寵愛的小女兒。

元稹千古悼亡名作《遣悲懷》,讀來彷彿歷歷在目,感人至深

“自嫁黔婁百事乖”是說自從嫁給我這個窮書生以後,日子過得很清苦。

黔婁是戰國時齊國的一位貧士,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位非常賢惠的妻子,和韋叢頗有相似之處。

黔婁去世後,他的好朋友,孔門弟子曾參去弔唁,問到:先生去世,您希望給他一個什麼樣的諡號呢?黔婁夫人張口就說,諡為康吧。

曾參非常不解,說,所謂康就是富貴啊,黔婁先生一生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怎麼能諡為康呢?

黔婁夫人慨然回答,我丈夫生前,齊國國君要拜他為相,他拒絕了;魯國國君要拜他為卿,他也拒絕了,這難道不是貴?兩國國君都爭相給他粟米,他也都拒絕了,這難道不是富?他在我心中既富且貴,怎麼不能諡為康呢?如此深明大義、夫唱婦隨,真是賢妻的典範啊。

所以,元稹自比黔婁,除了說自己窮之外,還暗示了妻子的賢惠。

元稹千古悼亡名作《遣悲懷》,讀來彷彿歷歷在目,感人至深

頷聯和頸聯則列舉了幾件生活瑣事:見我沒衣服穿,你翻箱倒櫃找布料為我做衣服;我想喝酒,你就拔下頭上的金釵給我換酒喝(一個“泥”字下得極好,就是死乞白賴地軟磨硬纏);吃著豆葉之類的粗糙食物,你卻覺得很香甜;每天仰望著庭院中的古槐樹,是因為要指望著槐樹的落葉當柴燒。

寥寥二十八個字,就讓一個賢妻的形象活脫脫地立在了我們面前,這樣的老婆,現代上哪兒找去?

最後兩句由回憶回到眼前:現在我當官了,年薪超過十萬,當年你的願望我都可以滿足了,但是,你卻不在了,我買了好吃的給誰吃?買了漂亮衣服又給誰穿呢?我只好經常給你燒紙,經常給你做道場,以彌補我心中的那份遺憾!

讀至此,只要是情商還正常的男人沒有不為之淚下的。

元稹千古悼亡名作《遣悲懷》,讀來彷彿歷歷在目,感人至深

全詩採用追憶的視角,沒有華麗的辭藻,讀來卻彷彿歷歷在目,真摯感人。

雖然不少人對元稹的花心(韋叢去世後,元稹又找了好幾位女人,甚至和四川才女薛濤有過一段姐弟戀)頗有議論,但是筆者認為,他對韋叢的思念是真心的。所以,筆者一直把這首詩列為悼亡詩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