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作者:由 筱旭撇影視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07

聊天鬼才是什麼梗

你敢相信嗎?

“尬場之王”翻身了!

一直到前不久,魯豫給人的印象還是相對負面的。

“聊天終結者。”

“只會咯咯傻笑。”

提到她,大眾第一時間想起的一定是那句口頭禪:“真的嗎?我不信。”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但最近,她貌似翻身了。

在好幾位擁有娛樂精神的明星諸如周迅、那英頻頻翻車的《脫口秀大會5》上,魯豫卻得到了大眾一致的讚美。

就這麼洗白了?

我想說,或許從一開始,很多人就完完全全誤解她了!

不可思議,魯豫參與的那兩期《脫口秀大會》,效果異常出彩。

彈幕區達成共識:“終於請對了領笑員!”

魯豫好在哪?

一上場,臺風穩健,先以自嘲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真的嗎?

我不信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然後,丟擲的梗也響了。

甚至是節奏感也挺不錯。

我出個律師函嗎?

現在沒有人信這個玩意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有嘲諷到內娛明星動輒威脅的不良風氣

而作為領笑員,魯豫很看重拍燈這回事,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標準——

第一,好笑是王道。

第二,段子有表達。當演員們以脫口秀的形式表達了一些她找不到方式表達的觀點,就拍燈。

OK,標準明確,態度鮮明。

那具體到執行呢?

能看得出來,魯豫非常懂梗。

不管是笑點,還是拍燈的時間點,她與現場觀眾和其他領笑員都是同頻的,沒有因為遲鈍而產生尷尬時刻。

在點評選手環節,更是加分。

她會提到去年採訪徐志勝時他說的金句。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對鳥鳥的脫口秀風格,她的概括也非常精準。

同時也能引述社會學知識,提出“顯性社恐”與“隱性社恐”的概念。

這不僅激發了觀眾對於節目的討論度,同時也能讓大多數人產生了共鳴。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而這,需要文化底蘊支撐。

更讓人驚喜的還有一處細節。

江梓浩表演完節目,魯豫沒有拍燈。

客觀來說,他這場的表現並不算出色。

點評環節,她甚至開啟了主持人模式,在引導緊張的選手說出內心所想。

這種自然而然的控場能力,讓節目流程走得相當絲滑。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會疑惑: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魯豫嗎?

我們對魯豫的印象,來自網路上的各種CUT。

每一場單拎出來,都是讓人尷尬到窒息的存在。

江湖人送諢號“聊天鬼才”。

採訪周迅。

周迅想起曾經拍片時能跟很多有才華的電影人合作:“你能想象我有多開心嗎?”

原本這只是一種表達喜悅情緒的過渡話語,魯豫卻冷不丁回覆:“我不能想象。”

一下打斷了周迅的節奏,導致她作勢要逃離採訪現場。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採訪劉謙。

她非要對方說出最滿意的那個魔術,催促的話太過唐突。

採訪吳孟達。

問及他會不會跟周星馳再合作,她率先把一些客套的回答都說了。

這讓務實、耿直的吳孟達一時語塞。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採訪郭敬明。

郭敬明說他生活上的事務都需要提醒。

吃藥沒人提醒,忘了吃;吃飯沒人提醒,忘了吃。

很少見哪個採訪者會像她這麼窮追猛打。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採訪飲料大王。

產地說錯,生產季節說錯,但她仍舊以個人喜好強勢安利,喋喋不休。

採訪周星馳,幾度讓場面變得尷尬。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甚至,後來周星馳在拍攝《新喜劇之王》中,還特意設定了一個橋段,讓翻紅明星馬可與採訪記者來了場尬聊。

貌似是對這段經歷的迴應。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這些流傳甚廣的名場面集中暴露了魯豫在採訪時的一些問題——

提問唐突,措辭草率,甚至很傻。

即便把人問到尷尬至極,也仍舊步步緊逼。

但是,她真的傻嗎?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她的履歷。

魯豫在大學時就拿過奧林匹克英語競賽的第一名,隨後成了央視節目《藝苑風景線》的主持人。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因為成績出色,曾獲“中央電視臺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但她後來放棄了金飯碗,從央視離職,加入了鳳凰衛視,先後主持了《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和《神州博覽》。

後來,她還有幸參與主持了多項重大新聞直播節目:如香港迴歸、戴安娜王妃葬禮等。

直到2001年,王牌採訪節目誕生,即《魯豫有約》。

第二年,鳳凰衛視專門為魯豫量身打造了《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2008年《魯豫有約》落戶湖南衛視,改名為《快樂心靈-魯豫有約》;

2010年,《魯豫有約》進駐安徽衛視,更名為《愛傳萬家-說出你的故事》。

再到2016年,魯豫與東南衛視合作,節目再次升級,她擔任《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的主持人和總監製。

一路走來,《魯豫有約》已經可以說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採訪節目(之一)。

她採訪過無數大腕、明星。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魯豫若是真傻,怎麼可能打出一塊金字招牌?

相反。

魯豫不是傻,而是懂得裝傻。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

魯豫曾問影帝梁家輝,假如女兒找男朋友,作為爸爸應該如何應對?

梁家輝耿直回答:“我從來不管。我女兒14歲就開始拍拖了。”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魯豫緊接著問:“如果這個男孩你真的不喜歡,你會說嗎?”

梁家輝耿直髮言*2。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魯豫依舊追問。

梁家輝耿直髮言*3。

到了這一步,任何主持人都要打住了吧。

可魯豫沒有,她又操心起男孩的為人。

梁家輝耿直髮言*4。

我當年的為人也不怎麼樣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重看這場對談,依然會爆笑。

魯豫“三大姑八大姨”的人設與梁家輝真摯耿直的個性,產生了相當強烈的反差喜感。

同時傳達出了一個父親面對女兒感情的開明態度。

這樣的對話,節目的製片人喜歡,明星的經紀人喜歡。

唯獨不討喜的,是有些“痴傻”的魯豫。

再比如。

魯豫採訪吳孟達時,有些不按套路出牌。

但,她問出了吳孟達與周星馳鬧矛盾的起源。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以及那個我們都想知道的答案。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非常遺憾,吳孟達已經逝世。

幼稚地想象:假如吳孟達健在,假如類似這樣的內容出圈了,會不會促成兩位喜劇之王的關係破冰呢?

一檔採訪節目,最重要的是什麼?

主持人想方設法,挖掘出嘉賓的故事與內心情緒,而非一些走過場的套話。

所以,這樣的節目是非常有價值的。

事實上。

一檔做了20多年的訪談節目,出現網傳的這些翻車場面,似乎也不算多。

而且,因為魯豫善於在節目中“留白”,將時空留給嘉賓。

偶爾也能出現非常奇妙的場景。

一個總結說我除了幸福什麼都有了

哇哦~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而為了能跟個性迥異的明星嘉賓對談,作為主持人,魯豫除了對其履歷做足功課,也必須不斷學習,積澱底蘊。

或許正是這樣的工作習慣,她才能夠在跨界做一個領笑員時能取得這麼好的大眾評價。

她喜歡脫口秀,平日裡就在補課。

最好的,一定要看。

來參加《脫口秀大會5》,翻看以往的節目。

她能背誦肉食動物的段子,當場就可以表演幾段;她甚至能記住楊波在表演時不經意的肢體細節。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更圈粉的是,魯豫在聽完一段脫口秀後,能夠給出獨特的視角與觀點。

她有共情能力。

比如步驚雲,因為一直講老公受到一些彈幕的批評。

但魯豫給予她鼓勵。

從她的話中我們可以發現:越包容的人,往往越通透。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龐博調侃自己踏入社會的辛酸,結尾的神來之筆瞬間昇華了整場脫口秀的水準。

魯豫能從個體角度,講述18歲少年少女面對社會的忐忑與渴望。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同時,她也有同理心。

ROCK講過度醫美的副作用,魯豫沒有拍燈。

在點評環節,她簡單地說了ROCK表演上存在的缺點。

然後更多篇幅在聊女性醫美的普遍性以及根本原因,是社會的目光給女性形成了巨大的隱形壓力。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是魯豫跑題了嗎?

不是。

她希望在聽了段子後,去濃縮講述醫美的主要受眾(女性)所面臨的困境,希望藉此平臺,盡己之力消除女性的焦慮與壓力。

另一方面,身在客場,她不想過多批評ROCK。

看到了這一點,你會發現。

作為一名主持人,她具有很深厚的底蘊、很強的反應力與很高的情商。

而這些表現,與她在做採訪時截然不同。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

魯豫是突然變成這樣了嗎?

不。

只是身處不同的崗位,她需要完成不同的工作,給出不同的效果。

從這個角度說。

她一直很專業。

只是,作為一個表達者,往往會被誤解。

人送“聊天鬼才”的魯豫翻身了,她只是一個被誤解的表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