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知否》顧廷燁和盛長柏:從布衣到富貴,相知相惜、榮辱與共

作者:由 敦敏的書房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12

未可願公還什麼意思

《知否》顧廷燁和盛長柏:從布衣到富貴,相知相惜、榮辱與共

顧廷燁

《知否》顧廷燁和盛長柏:從布衣到富貴,相知相惜、榮辱與共

盛長柏

《知否》顧廷燁和盛長柏:從布衣到富貴,相知相惜、榮辱與共

顧廷燁與盛長柏

魯迅先生曾經寫給瞿秋白一副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意思是人一生能有一個知己就足夠了,這輩子要把他當一母同胞來對待。

知己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精神契合的人,是友情的最高境界。

電視劇《知否》裡男主角顧廷燁和盛長柏之間的知己之情深深打動了我。

他們年幼相識,知根知底,志趣相投。

顧廷燁聲名狼藉時,盛長柏不懼流言,送去安慰和幫助。

顧廷燁投軍奮鬥時,盛長柏不怕麻煩,幫忙撫育他的女兒。

顧廷燁被誣下獄時,盛長柏不顧前途,為他擊鼓鳴冤。

二人互為鎧甲,互相扶持。

他們的知己之情,溫暖了歲月,成就了彼此。

而在中國春秋時期,有兩對真人版的知己,他們不僅成就了彼此,更創造了歷史。

01

官仲大家都知道,他是千古名相。

在他的輔佐下,齊桓公勵精圖治、富國強兵、九合諸侯,號令天下,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周天子雖然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實力衰退,有什麼麻煩事還得找齊桓公幫忙。

其他諸侯國遇到外族入侵、自然災害、儲君之爭呀,也找齊桓公幫忙解決。

齊桓公一般都是乾脆利落,說到做到。

絕對的帶頭大哥範兒,要威有威,要德有德。

四海之內,莫不誠服。

齊桓公管得這麼寬,是不是忙得都沒時間吃飯了?

非也。

他日子過得逍遙似神仙,吃喝玩樂天天有,戶外打獵月月走。

無為而治。

他有強大的幫手呀!

管仲有經天緯地之才、通天徹地之能,把軍政大事料理得妥妥的,根本不需要齊桓公操心。

齊桓公對管仲佩服得五體投地,尊稱他為“仲父”,對他言聽計從。

君臣二人相互欣賞、相互信任,合作非常愉快。

其他諸侯國莫不羨慕,都說得管仲者得天下。

但第一個發現管仲之才的不是齊桓公,齊桓公更曾視管仲為仇人。

這是咋回事呢?

這得從管仲的好朋友鮑叔牙說起。

鮑叔牙是齊國大夫鮑敬叔之子,算是個官二代,管仲家貧。

倆人曾一塊做生意,鮑叔牙出的本金多,但分紅時,管仲拿得多,鮑叔牙的僕人說,管仲這人真是不地道,如此貪婪。

鮑叔牙解釋說,是我讓管仲多拿的,他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要奉養母親。

兩人一塊出征打仗,管仲每回都很有技巧,進攻時,躲在隊尾,收兵時,衝在前頭。

旁人說管仲貪生怕死,是個怯弱的人,鮑叔牙解釋說,他不是膽小鬼,他要留著命給他母親養老呀。

管仲又數次為鮑叔牙出謀劃策辦過幾回事,但都辦砸了。

鮑叔牙也不生氣,對旁人解釋說時機不成熟,所以事情沒做成。一旦時機到了,管仲肯定算無遺策。

管仲聽聞,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哉。

遂結為生死之交。

02

當時齊襄公的兩個兒子已經成年,準備給他們找師傅輔導,管仲說這兩個公子是儲君人選,咱們倆各輔導一個。

將來不論哪一個成了國君,我們倆互相舉薦。

意思是兩邊下注,對沖風險。

鮑叔牙立馬照辦。

於是管仲做了公子糾的師傅,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師傅。

後來齊國發生政變,齊襄公被殺死,這兩個公子逃到別的國家去了。

但篡位的那個傢伙屁股還沒坐熱,就被齊國的一幫大臣給幹掉了。

這下國君的位置空出來了,誰來繼位呢?

公子糾和小白都有資格。

誰先到誰先得。

公子小白在莒地,離齊國近,公子糾在魯國,離齊國遠一些,兩撥人馬向著齊國狂奔。

管仲帶兵星夜賓士,在即墨遇到了公子小白一行人,他假意向前問候公子小白,趁其不備,突然張弓,一箭射向小白,小白中箭,口吐鮮血,一頭栽倒。

眾人大叫:“不好了”,以為小白死了,都哭起來。

管仲趁機騎馬跑了,心裡很是得意,以為這下公子糾的國君位子萬無一失了。

人算不如天算。

這一箭只射中小白衣服上的帶鉤,小白知道管仲箭術高超,怕他再射,急中生智,咬破了自己的舌頭,詐死。

騙過了管仲等人。

然後改裝,從小路疾馳,領先於公子糾回到了齊國。

小白獲勝,繼位成了齊桓公。

公子糾及其支持者魯國當然不甘心失敗,雙方在乾時打了一仗,魯國戰敗。

齊桓公派使者去魯國殺公子糾。

臨行前,鮑叔對使者說,管仲是天下奇才,一定要保住管仲的性命,把他安全帶回。

對魯候說管仲曾經射殺齊桓公,國君深恨之,必得押回國親自處置。

使者依計而行,果然把管仲安全帶回。

然後鮑叔牙去面見齊桓公,把管仲推薦給他,說管仲是天下奇才,絕對的賢相。

齊桓公難忘射鉤之事,心裡不痛快。

管仲說做臣子的各位其主,當時管仲是公子糾的臣子,如果管仲做了您的臣子,他能為您射天下,不好嗎?

齊桓公聽鮑叔牙如此說,就赦免了他的射殺之罪。

但還是不相信他真有那麼牛,不想任用他。

反而想讓鮑叔牙做上卿,理國政。

鮑叔牙說自己的能力比管仲差遠了,如果您想內安百姓、外服四夷、功垂千秋,此王佐之才非管仲不可。

齊桓公被說動了心,讓叫管仲來談談。

鮑叔牙說,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禮。

您應該選個吉日,以莊重的禮儀親自迎接他。

齊桓公覺得鮑叔牙說的在理,照做了。

兩人見面,不談則已,一談就談了三天三夜,不知疲倦。

字字投機,齊桓公大悅。

乃復齋戒三日,告於太廟,拜管仲為相。

自此,管仲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齊國大治,齊桓公也走向了霸主之路。

如果說管仲是一匹千里馬,那鮑叔牙就是伯樂。

他洞識了管仲的不世之材,欣賞他、相信他、愛惜他、託舉他。

管仲落魄時、被誤解時,他幫助之,維護之。

管仲提出分別輔導二公子時,他相信之、聽從之。

管仲面臨殺身之禍時,鮑叔牙設計救之。

管仲回國後,鮑叔牙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齊桓公說明管仲的才能。

自己放棄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祿,託舉好友上位。

所以,沒有鮑叔牙,哪有後來的管仲?

03

鮑叔牙為管仲做了這麼多,絕對夠意思。

但後來管仲病重時,齊桓公問誰可做相國接班人。

管仲說了其他幾個人的名字,但沒有提鮑叔牙。

齊桓公問鮑叔牙如何?

管仲說:“

鮑叔牙

君子也。雖然不可以為政,其人善惡過於分明。夫好善可也,惡惡已甚,人誰堪之。鮑叔牙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是其短也。”

意思是鮑叔牙是個真君子,但他善惡過於分明,眼裡不能容一點沙子,缺乏包容性。

宰相肚裡要能撐船,他做不到。

所以,他不是合適人選。

齊桓公身邊的小人易牙聽說了,心懷叵測地把這話告訴了鮑叔牙,說我為你感到不平,當初可是你舉薦管仲當上相國的,現在他病重,卻推薦別人接班,說你不合適。

鮑叔牙聽了就笑了,說我之所以舉薦管仲,正是因為他一心為國,不因私廢公。

我當個司寇,乾乾驅逐奸佞的活兒,絕對沒問題。

如果做相國,你們這幫人還有容身之處嗎?

易牙自慚形穢,灰溜溜地走了。

管仲死後,他推薦的接班人幹了不到一個月也去世了。

於是齊桓公讓鮑叔牙上崗,鮑叔牙推辭,說自己善惡分明,性格如此,改不了。

您還是另選高明吧。

齊桓公說,現在這朝堂之上,還有誰比你更能幹的?

無奈,鮑叔牙上崗了,但他提了個條件,就是要齊桓公罷斥易牙、開方、豎刁這三個小人,和他們斷絕來往。

管仲臨終前也叮囑過齊桓公要遠離這三人,說這三人不是啥好東西。

齊桓公照做了。

鮑叔牙這才上崗。

但沒過多久,齊桓公又後悔了。

易牙這三個傢伙伺候了齊桓公很長時間,把他的習性摸透了,變著法的討好他,哄得他很舒服。

離了這三人,齊桓公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又把這三人召回來了。

鮑叔牙很生氣,問齊桓公為啥這麼做?

齊桓公說這三個人對我有益,於國家無害。

鮑叔牙氣的夠嗆,回家不久就憂憤而死。

看看,鮑叔牙真的眼裡不能揉沙子,嫉惡如仇,被易牙這班小人給氣死了。

管仲不讓他接班是對他的保護呀。

管仲和鮑叔牙相知相惜,譜寫了友誼的千古佳話,更創造了歷史。

04

這樣的友誼不是孤例,和他們同一個時代,還有一對類似的知己。

他們是百里奚和蹇叔。

百里奚是虞國人,很有學問,但時運不濟,三十多歲了,還沒解決溫飽問題。

他妻子勸他出門闖闖,不能坐著等死呀。

他雖然捨不得老婆孩子,但還是上路了。

到了齊國,人生地不熟,找不到工作,不得已,只能靠乞討過活。

蹇叔有次在街上遇見他,發現他相貌不凡,與之交談,發現他說話有條有理,很有見識。

就把他領回了家,安慰他說,你如此有才,只是不走運罷了,將來肯定有出頭之日。

二人很是相投,結為兄弟。

蹇叔家也不富裕,百里奚對養牛很在行,就在村裡幫別人養牛,賺點生活費。

恰好當時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公孫無知上位後大量招人。

百里奚想去應聘,蹇叔勸阻道,齊襄公有兒子在國外,公孫無知篡位,名不正言不順,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百里奚就沒去,後來公孫無知果然不久就被殺了。

百里奚聽說周王子頹喜歡牛,給他飼養牛的人待遇豐厚。

百里奚去應聘了,蹇叔家裡恰好有事,說讓他先去,說等忙完了就去周地幫他看看老闆。

王子頹這個老闆很欣賞百里奚的飼牛技術,想任用他。

但蹇叔過來看了看,說這個老闆志大才疏,身邊都是些阿諛奉承之人,將來必定有非分之想。

不能給他幹。

百里奚相信他的判斷力,聽從了,後來王子頹果然發動政變,失敗被殺。

百里奚轉了一圈啥也沒幹成,就想回老家虞國,蹇叔說他有個朋友在虞國做官,正想去拜訪他。

二人遂一起到了虞國,蹇叔對好友誇讚了百里奚的才能,他的好友就把百里奚引薦給了虞公,虞公任命百里奚為中大夫。

百里奚此時已經一把年紀了,好不容易有了份正式工作。

但蹇叔說,他觀察虞公這個人剛愎自用、見識短淺,不是有為之主。

百里奚快哭了,說我窮了半輩子了,就像魚在陸地,快渴死了,急需一口水。

蹇叔表示理解,然後去宋國的鳴鹿村過隱士生活了。

百里奚留在虞國打工。

但後來虞公貪圖寶馬和玉壁,中了晉國“假虞滅虢”之計,被滅國,百里奚和虞公被俘。

不久,百里奚成了晉國公主的陪嫁品被送往秦國。

百里奚深以為恥,半路逃跑了。

跑到了楚國,為楚王飼牛、飼馬。

秦穆公聽說了他的賢能,派人用五張羊皮把他贖回來了。

此時百里奚已經七十歲了。

秦穆公與之討論國家大事,果然胸有韜略,見識卓然。

遂決定拜他為上卿。

但百里奚拒絕了,說我的才能不及蹇叔的十分之一,我只配給他做副手。

秦穆公沒聽說過蹇叔這人,百里奚就詳細介紹了他的求職史。

說前兩回聽了蹇叔的勸阻,得以免禍。

在虞國沒聽,就差點丟了性命。

所以,他的智慧遠遠在我之上。

秦穆公馬上派人去請蹇叔,百里奚寫了一封信讓使者一起帶去。

蹇叔在鳴鹿村過著逍遙的隱士生活,已經沒有了入世之心,不想做官。

但他看見百里奚在信上說,如果蹇叔不來秦國,他也去鳴鹿村隱居。

蹇叔於心不忍,說百里奚漂泊半生、窮困半生,懷才不遇。

現在好不容易得遇明主,怎麼能因為我而放棄呢。

所以,他決定為了好朋友壯志得酬,出山。

二人後來在秦國被稱為“二相”。

兩人一起輔佐秦穆公治理秦國,秦國漸漸從一個邊陲小國成為一個大國,秦穆公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他們的知己之情溫暖、成就了彼此。

蹇叔救百里奚於乞討時,帶他回家,結為兄弟。

百里奚求職,蹇叔給出建議,擔心他的安危。

百里奚入秦,蹇叔為了成全好朋友的抱負,放棄安逸生活,高齡出仕。

百里奚也深知蹇叔的才能,感恩他的幫助,所以,推舉蹇叔,讓蹇叔登高位、展才能。

歷經千載,他們相知相惜、榮辱與共的知己之情仍讓人感動不已。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人生路漫漫,風雨兼程,有這樣的知己相伴是多麼幸運呀!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