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文史園丨《鳳求凰》:一琴一曲一歌,一場千古之愛

作者:由 七里河融媒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01

無情難奏鳳求凰什麼意思

文史園丨《鳳求凰》:一琴一曲一歌,一場千古之愛

琴挑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千古佳話。和他們浪漫傳奇的故事一樣流傳於世的,還有那首琴歌《鳳求凰》。《鳳求凰》是琴曲也是一首歌,它迷倒了無數青年男女,成為求愛的古琴名曲。它究竟有何魅力能成為延續千年的愛情童話呢?

《鳳求凰》之來歷:動美人心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從一次屏風後的偷聽正式開始。當日司馬相如受臨邛首富卓王孫宴請,席間,以綠綺彈奏一曲《鳳求凰》並和之以歌:“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歌聲通篇都是熱辣辣的情話:“我曾經走遍大江南北尋求一位真正的愛人,如今我回到故鄉,沒想到遇到了你,美麗的才女,我已經深深愛上了你,你願不願意跟我比翼雙飛?”

《史記》中是這樣記載這段歷史的,曰:“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

在藝術上,這首曲子通體比興,《鳳求凰》不僅表達著求取知音的意思,還包含著司馬相如非凡的理想與抱負。因為鳳凰代表著至高的理想,《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古人也常以鳳凰于飛表達美滿的愛情。

後世根據二人的故事,不但將《鳳求凰》的曲子傳揚下來彈奏,曲子背後的傳奇,也吸引無數文人畫家去緬懷。

李賀用“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來形容音樂之美。而司馬相如的遺蹟,也因這段故事太有名而被稱為琴臺。杜甫在《琴臺》中寫兩個人的故事:“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歸鳳求凰意,寥寥不復聞。”

二人私奔之後,因司馬家太貧窮,卓文君曾當掉首飾開了酒館,當壚賣酒,後來司馬相如以一篇《上林賦》得到皇家青睞,曾經產生過休妻的念頭,給卓文君寄了一首詩: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暗示無億(意)了。

卓文君寫了一首詩回他:“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卓文君流傳下來的詩詞相傳有四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首《白頭吟》。也有人考證,這首《白頭吟》並非卓文君原作,而是世人為文君不值而杜撰。

唐伯虎就在與祝枝山合作的《十美圖》中題《文君琴心》一詩:浮生難比草頭塵,常託千金視此身。若使琴心挑得動,不知匪石是何人。

《鳳求凰》不僅給後世貢獻了一場千古一愛,還貢獻了一首名曲,它的傳奇與浪漫也得到了應有的圓滿——後來,二人並未分開,而是終老林泉,相伴白頭。

《鳳求凰》之魅力:名士名琴

李白曾寫琴詩:“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蜀僧的綠綺,並非司馬相如當年那張名琴。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傳奇之後,這張琴名氣太大,所以綠綺也成了古琴的代表。

綠綺是梁王送給司馬相如的。司馬相如病退辭官各處遊歷的時候,曾經到了梁王府,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次子,文武雙全,戰功赫赫,封地財寶無數,名琴無數。司馬相如做客梁王府,為梁王做了一首《如玉賦》。此賦辭藻瑰麗,言辭華美,格局不俗。梁王一高興,將收藏的綠綺琴贈給他,名士得到名琴,從此琴不離身。

綠綺為我國四大名琴之一,傳世之寶,琴身隱約透著幽幽綠色,所以名為綠綺,琴內刻著“桐梓合精”的銘文。擁有綠綺,是當代文士的一大夢想,司馬相如以才華得此琴,無人不佩服。

《鳳求凰》是司馬相如為卓文君創作的琴歌,他第一次公開彈奏《鳳求凰》,便是用的這張綠綺。名士名琴妙曲,所以才產生了這樣完美的效果,也才誕生了《鳳求凰》 這樣一首千古名曲,成為後世求娶知音與心上人的固定曲目。

司馬相如是漢賦的奠基人,他的詞自然是好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開始接受更簡單的內容,他的詞稍顯晦澀。

在《西廂記》中,王實甫按照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戲碼也安排了主人公的一次琴挑芳心——張生學司馬,在東牆外彈《鳳求凰》給鶯鶯聽,以動芳心。

王實甫給《鳳求凰》另外填了一首琴歌:“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牆內的崔鶯鶯,聽見牆外琴音如流水,歌聲熱辣,情竇初開的少女感動不已,念道:“他曲未終,我意已通。怎奈勞燕各西東,盡在不言中。”

《西廂記》這首《鳳求凰》琴歌更直白熱辣,歌詞婉約,所以後世、當代所彈唱的《鳳求凰》大多數都是《西廂記》中這個版本。

《鳳求凰》之特點:亦琴亦歌

琴歌,是古琴的一部分。《琴史》中講:“古之絃歌,有鼓弦以和歌者,有作歌以配弦者,其歸一揆也。”意思是說,古代的絃歌,有彈琴配合唱歌,有作歌配合彈琴,二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古人彈琴時必然唱歌,唱歌時也時常彈琴,指琴聲與心合一。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孔子在刪減整理詩篇的時候,也是以《韶》樂和《夏》樂為標準來整理和選用的。《史記·孔子世家》中講了這一現象:“詩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

《鳳求凰》琴挑美人的成功,琴歌功不可沒。相比音樂,辭藻總有更直接的魅力。

琴歌在漢魏時期開始流行,正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這個時期,當時的琴家蔡邕在《琴賦》中描述“感激絃歌,一低一昂”。四川出土的漢代彈琴陶俑,都是撫琴、張嘴的狀態,也是一邊彈琴,一邊唱歌的模樣。

但《鳳求凰》為司馬相如宴會中臨時所做的歌詞,更考驗才華。《酣古齋琴譜》中後記記載了關於《鳳求凰》這段故事:“此漢司馬相如所作也。時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聽音樂。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其昔清澈,調趣高妙,足以感人之逸志矣。”

《鳳求凰》曲調情意綿綿,音節流亮婉麗,旋律纏綿跌宕,不扭捏,不矯揉,演繹著一世又一世痴男女對傳奇愛情的豔羨。

琴歌曾經是古琴藝術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早在春秋時期,《陽春白雪》就是一首著名的琴歌。此外還有王維的《陽光三疊》、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都是很著名的琴歌。宋代文學家姜夔,就是一位琴歌創作者,他留下了不少琴歌作品,至今有琴人傳唱。

後來琴歌的隱退,是為了使音樂發揮到最好的狀態,但是琴歌《鳳求凰》,琴與歌相得益彰,互為成全,一直亦曲亦歌,沒有失傳。

《鳳求凰》,是個小曲子,卻並不好彈,彈奏多纏綿深情配以熱烈。小曲情深,無情便無趣,無趣便無聊,情過容易俗,情淺容易悶,深淺之間須平衡,吟猱之間須有度。

《鳳求凰》高度呈現古典之美。它是求愛的曲子,卻是求愛的經典,有著別具一格的浪漫與真情,它不挑不浮,不急不躁,指下心間,舒緩自如——天不會荒,地不會老,縱你我於塵世擦肩又擦肩,到底也會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