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晚潮|歷代名人讚賞青田石門洞

作者: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06

若青田之石門的之什麼意思

□三葉草

青田石門洞摩崖碑刻題詠多、年代跨度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田石門洞景區峰巒疊翠、飛瀑高懸、溪水清沏、林木蔥鬱,且歷史悠久,古蹟紛呈,傳說眾多,文化內涵豐厚。自從公元423年,時任永嘉太守的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尋幽探勝,首遊石門洞後,歷代文人墨客、文官武將慕名紛至沓來。其中李白、王安石、湯顯祖、阮元、袁枚、郭沫若等讚頌石門洞並留下珍貴詩文,形成摩崖碑刻117處、正、篆、隸、行、草各體書法佳作紛呈,使石門洞成為摩崖碑刻題詠多、年代跨度長,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眼前這座“石門山莊”,原名“亦桃源”。1935年時任縣長鄭邁為方便陳誠先生回鄉探親在此休憩而建。1937年3月陳誠先生曾回鄉一次,遊石門洞時曾來此察看,,也因鄭邁破費建房訓斥他。現闢作歷代名人題詠石門洞的展示場所,也省略了我們尋訪名人碑刻之苦。

謝靈運(385—433),是我國南北朝著名的大詩人。《宋書·謝靈運傳》雲: “出為永嘉太守 , 郡有名山 , 靈運素所好 , 出守既不得志 , 遂肆意遊遨 , 遍歷諸縣 , 動逾旬期 , 民間所訟 , 不復關懷。所至輒為詩詠 , 以致其意焉,在郡一週,稱疾去職。”宋景平元年(423),

謝靈運首遊石門洞,留下了《石門新營》《石門最高頂》《夜宿石門巖上》詩三首。

崇仰謝公,酷愛山水的詩仙李白,特來遊石門,留下一首大氣磅礴的詩篇:《過石門洞》“何年霹震驚,雲散蒼崖裂。直上瀉銀河,萬古流不竭。”

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受當地縣令之託寫了一篇《石門亭記》,文中先交待了石門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寫“記”緣起。然後,透過一系列排比設問句式:揣度建亭者的本意,闡明作者所主張的“仁”字。透過逐一分析推理論述,每一點都歸之為“仁”字,最終歸納為建亭之本意在於將“仁”政,以“德”出之,放在教化民眾之中。說理非常透徹,行文遊刃有餘,結構緊湊,一氣呵成。

北宋的沈括是科學家、政治家,他存世最有名的是寫了一本筆記體鉅著《夢溪筆談》。沈括是經王安石推薦,由宋神宗指派到兩浙察訪農田水利,任察訪使。他幾度遊覽石門洞,僅留下一處題壁:“太子中允集賢校理兼史館檢討沈括奉使按行過此,熙寧六年十二月十四日”。這一行題壁裡最重要的是明確刻印上自己的身份。

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二度遊石門,留下“憶石門”詩作二篇,一首是感嘆“二十餘年別石門,燈前感舊欲銷魂。人生萬事皆如夢,自笑區區記劍痕。”另一首是“愛酒黃冠鬢如雪,石門邂逅一樽同,懸知久作此山土,愁對畫圖秋雨中。”字裡行間都是感嘆壯志未酬的失落。

明朝的李謙是著名學者,也在石門洞留下詩篇,其詩文最為樸實,贊石門風光為 “高可眺,清可濯,邃可隱,幽可適,芳可採,奇可詠”。

湯顯祖是江西臨川人,明萬曆二十一年曾經在浙江遂昌擔任知縣,任職五年後辭官回家。在遂昌任職期間幾次經過遊歷石門洞,留下《石門泉》詩句:“春虛寒雨石門泉,遠似虹蜺近若煙。獨洗蒼苔注云壑,懸飛白鶴繞青田。”

曾任湖廣、兩廣總督、體仁閣大學士、江浙巡撫的阮元題刻,阮元曾三次遊玩石門洞,並留下了三處摩崖題刻。還有清朝閒逸才子袁枚曾作有《浙西三瀑記》,其中對石門洞瀑布作了生動的描繪:“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張口可吞數百人。受瀑處寬畝餘,深百丈,疑蛟龍欲起。激盪之聲如孝鐘鼓千甕內,此又石樑龍湫所無也。”

近代詩人郭沫若先生在古稀之年還不遠萬里來此一遊,並寫下了動人的詩篇:“橫過石門渡,劉基尚有祠。垂天飛瀑布,涼意喜催詩。”

“石門山莊”裡只收錄了各朝代有代表性的名人詩作,景區裡現存題詠詩篇1000多首,還有眾多的摩崖碑刻需要遊人去找尋。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