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作者:由 云云雲初夏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08

誰知竹西路是什麼意思

丹霞蔽日行

【三國】曹丕

丹霞蔽日,彩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鳴雲間。

月盈則衝,華不再繁。

古來有之,嗟我何言。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詩的前四句說的是紅霞遮天蔽日,彩虹遙掛天際,溪水潺潺流淌,落葉翩翩飛舞。這些景色都絢爛至極,最終又都會歸於平靜。

而後六句則說,鳥兒脫離了鳥群,獨自在雲間悲鳴。月圓之後就是月缺,盛開的花不再旺盛生長。這些現象自古就存在,我何必再來感慨呢?

曹丕在詩中表達了對自然的感悟,也說明了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凡事都應該順其自然,不可強求,人應該以平靜恬淡的心境來面對這世間的千變萬化。其中,也體現出了一絲道家無為的思想。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在曹丕的其他作品中也可以讀到他這種“自帶憂傷”的感覺,比如《善哉行》中“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如馳”,意為:人生不過是暫時寄託於人世,何必如此憂傷呢?就算我現在不快樂,時光也一樣會飛逝,不會因為我的憂傷而有半刻的停留。

即便是手握重兵,權傾天下,也會有無緣無故的憂傷。曹丕身為君王有這樣的憂愁,我們作為普通人自然也是如此。仔細品讀他的文字就會有一種感覺:他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描述出人類所共有的情感體驗。或許,這也是曹丕的詩歌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原因吧。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於曹丕的評價很高:“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也許,曹丕沒有弟弟曹植的“獨佔八斗之才”。然而,這種細膩的情思,這種揮之不去的孤獨感,卻能夠引起後世讀者深沉的共鳴。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敕勒歌

【南北朝】無名氏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這首《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它歌詠了北國草原富饒壯闊的風光,也寫出了敕勒人的明朗豪爽,熱愛家鄉的豪邁氣概。“敕勒川,陰山下”,點出敕勒川位於高聳連綿的陰山山脈腳下,將草原的雄偉壯觀一語道破。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古人以天為蓋以地為廬,而極具蒙古特色的蒙古包,也在天地之間,無垠的天空籠罩著草原的四面八方,天野相接,連成一片,茫茫然不知天有多大,讓人頓時覺得自然的偉大。

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如水洗過般透藍的天,千萬年依然純真如初。在詩的意境中,原野的碧波盪漾開來,遠望沒有盡頭,人顯得更加渺小。草原的風帶著芳草的氣息拂過,碧草起起伏伏,肥美的牛羊悠然出現。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詩中有靜有動,有色有彩。藍的天,綠的草,黃的牛、白的羊,清新的風,淳樸的人。讓人在這恢宏的曠野中為自然讚歎,讓心靈開闊,然後知足地平靜。

白居易寫草原:“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生命的頌歌,詩中寫出小草的韌勁,而更多的是人生的感慨。今人歌頌草原:“黃毯悄然換綠坪,古原無語釋秋聲。馬蹄踏得夕陽碎,臥唱敖包待月明。”

草原的景象入詩,詩人多表達思念和深邃情懷。而《敕勒歌》語言通俗,不似文人講究韻腳、逐字推敲那般嚴謹,卻讓人讀後通體舒暢,如臨其境。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題揚州禪智寺

【唐】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題揚州禪智寺》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寫這首詩時,杜牧在洛陽任監察御史,洛陽官場錯綜複雜,杜牧備受挫折。正逢弟弟患眼疾在揚州的禪智寺休養,杜牧前去探望時作了此詩。此詩描寫了寺廟環境清幽,後筆鋒一轉,寫揚州的繁華場景,以動襯靜,用熱鬧襯寧靜,也反映了詩人的落寞。

夏末初秋,一場秋雨過後一隻蟬在樹上鳴叫著,好似把綠葉都催黃了。古人常用蟬鳴的意象述說愁意,或表達高遠。如楊萬里在《聽蟬》一詩裡寫“蟬聲無一添煩惱,自是愁人在天涯”;孟浩然寫“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元稹雲“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而王國維已經將這種莫名的悲愁看透——蟬本無知,詩人聞蟬悽切,只因為心中有愁。看來,杜牧心中也縈繞著憂思。

松枝、桂樹纖細的枝條飄飄搖搖,也露出了秋的蕭瑟。青色的苔蘚長滿了臺階,因為人煙稀少,寺廟更加寂靜,白鳥在寺廟上空盤旋,這景象更讓人感到淒涼。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黃昏時的雲霧慢慢下沉,將本就濃密的樹木染上一層暗淡,忽然灑下的一抹斜陽給這幽深的樹叢帶來了一點餘光,但是很快就隨著西落的太陽慢慢消失了。暗中忽然見光明,只是這光算不得亮,且很快就消失了。作者寫景色變化也寫心情變化,人隨景色瞬息變化而心情波動。

詩人看到日暮霧靄,不禁生出寂寥蒼涼感,看著被竹影鋪滿的小路,一眼望去,思緒漂浮,誰知道如此安靜的小路,通向的竟是那歌舞昇平、繁華璀璨的揚州城呢?全詩意象蘊含幽深冷清之意,即使有美好也很快消逝,最後一句更用熱鬧的揚州街景反襯出詩人的寂寥之情。

熱鬧是別人的,孤單是自己的。即使身處繁華的鬧市中,有時更令人體味到心底的孤寂。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使東川·南秦雪

【唐】元稹

帝城寒盡臨寒食,駱谷春深未有春。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

飛鳥不飛猿不動,青驄御史上南秦。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此詩寫元稹被貶到四川通州,經過駱口驛站路口時的所見所感。

京城的寒意散盡後就到了清明時節,而驛谷到了深春時節還沒有春天的氣息。人都說南方的春天來得早,而驛谷這裡到了暮春時節了,還沒有看到一絲春意。首句就將兩地做對比,寒對春,也說明詩人內心的淒冷之情。

才看到山嶺上飄過厚厚如蓋的雲彩,就發現深色的岩石下如微塵般的白雪。雪後千萬座山峰一片晶瑩,像透著光的玉筍。萬株松蘿被冰雪撒上了萬朵銀白色的花。雪景美妙絕倫,千峰萬樹一片白光。這裡“千”和“萬”都出現了兩次,有韻律美感,更顯雪中亮閃的山峰玉樹。景緻雖闊野,但更顯寂寥,也寓示接下來的路途會有很多困難。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結尾轉折,用活潑的鳥兒和叫聲悽慘的猿猴兩個意象與詩人自己做對比——在這個寒冷到猿猴不鳴、鳥兒懶飛的日子裡,只有那白雪覆蓋的小路上,一個騎著青驄馬的孤獨背影在寒冷的天氣裡繼續前行,那就是要出使南秦的孤寂的詩人。長路漫漫,冰雪未消,不知前路如何,詩人內心深處有些忐忑。

元稹的摯友白居易也寫了《南秦雪》與他唱和:“往歲曾為西邑吏,慣從駱口到南秦。三時雲冷多飛雪,二月山寒少有春。我思舊事猶惆悵,君作初行定苦辛。任賴愁猿寒不叫,若聞猿叫更愁人。”詩中對元稹千叮萬囑,真心勸慰。兩詩遙遙相對,一個說駱口春意晚,一個說那個地方氣候冷多下雪;一個說猿猴都不叫了我卻在獨行,一個安慰如果聽到猿聲叫,會更讓人憂愁。白居易又以過來人的口吻擔心元稹的頭一次遠行,可見兩人友誼之深切。

人生多歧路,風景再美,一個人看時盡是孤單,有人分享,才叫圓滿。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春,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使至塞上》便是作於出塞途中的一首紀行詩,記述了他在出使塞上的路途中所見的塞上風光,也抒發了詩人漂泊天涯的孤寂之情。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輕車前往更凸顯詩人被排擠後的孤獨,雖輕裝上陣但內心沉重。先是自問自答這裡是哪裡,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同時點明地點。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蓬草”隨風飛轉,詩人就是那如“蓬”和“雁”一般漂泊在外的遊子。在朝為官,身不由己,王維被排擠離開朝廷,內心的憂憤抑鬱像隨風飄搖的蓬草一樣,出了“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進入“胡天”。從國都到胡地,相隔萬里,茫茫征途。僅僅十個字,深重的孤獨感、飄零感已深深扎入人心。

不禁抬頭望著茫茫沙漠,詩人專心觀景用以自我安慰排解,刻畫了沙漠典型景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浩瀚無垠的沙漠中一縷孤煙直上雲霄,無盡無止的黃河上發散著餘暉的落日渾圓。“大”字表現了沙漠的無邊無際。邊塞荒涼廣闊,人煙稀少,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狼煙格外醒目。因此,詩人稱之為“孤煙”。

是的,詩人就是那大漠中的那一縷孤煙,蕭條單調,卻又挺拔堅毅。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橫貫沙漠的黃河,在一片黃沙下顯得孤寂而悠長。自古逢落日而感傷,一個“圓”字卻讓人體會到淡淡餘暉中的溫暖,以及大漠中落日蒼茫的感覺。詩人把自己的孤寂融入這廣闊悲涼壯觀的景色裡,內心頓覺開闊。

伴著一路黃沙,帶著詩人的慷慨悲壯之情,終於到達邊塞,全詩也從壯闊雄奇、氣象雄渾的景象迴歸到現實。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路遇的偵察兵告訴出使塞外的詩人:主帥正在燕然前線未歸。此時,詩篇戛然而止,而故事還在繼續,給人意猶未盡的餘地。

王維將以往蒼涼的邊塞詩賦予了畫卷的美感,將塞外風光描寫得淋漓盡致。這首詩有著畫一樣的構圖:從天邊懸掛的落日,到空中升起的烽煙,再到地下蜿蜒的河流;從近處的孤煙到遠處的夕陽,到整個蒼茫無邊的大漠。景物雖不多但典型,寫出了空間的開闊,而景物轉換層次也非常豐富。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此詩是詩人駕舟迎接即將赴任湖州刺史的好友顏真卿時的即興唱和,共作五首,此為其中之一。時值春色正濃,桃花豔舞,碧波水漲,鱖魚肥美,見此美景,詩人揮筆讚美山水美景,抒發熱愛之情。

西塞山在西苕溪上,而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秀麗,一派優美景象。白鷺又稱鷺鷥,遠望外形似白鶴,體態輕盈、優美、頎長,常在水中覓食。

“西塞山前白鷺飛”,美麗的西塞山前,白鷺時而安靜地在溪水徜徉,時而極速地捕魚,時而展翅高飛於碧藍如洗的天空。山水之間有動物,有動態,處處生趣洋溢。詩人只用五個字就勾勒出如此清新壯闊的全景。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此時,人間芳華正濃,桃花朵朵盛開,一陣清風吹過桃樹,下起了嫣紅的花瓣兒雨,花瓣飄落在因春雨綿綿而漲起的柔柔河水上。

從岸邊的桃花飄落,轉向流水,而後順其自然地寫到水中沉寂了一冬的鱖魚。此時,春暖花開,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這成群的魚兒也按捺不住賞春之情,在河水中跳躍、翻騰、嬉戲,波光中魚鱗閃閃,耀眼奪目。

作者沒有把筆墨放在一個意象上細心描摹,而是順暢地寫出了猶如畫面又如故事一樣的景緻,勾起讀者的無限想象,寥寥數語,鮮活的畫面感躍入眼簾,栩栩如生地浮現在讀者的腦海之中。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魚兒肥美,雨絲微微,最欣喜的要數捕魚人了。頭戴青色箬笠,身披綠色蓑衣,與青山綠水完美融合。詩人在煙雨春風溫柔的觸撫下,在這色彩繽紛的山水中,於小舟上靜靜欣賞春之美,體會收穫的喜悅。

多麼愉悅的情感,多麼歡快的筆調,此時的美好和幸福,讓回家都變得不重要了。

蒼黑色的岩石,青色的山,白色優美的鷺鷥,鮮豔奪目的嬌紅桃林,清澈見底的細水長流,黃褐色蹦跳著的肥美鱖魚,青色的圓圓斗笠,一身綠色的簡單蓑衣……

多麼鮮活的動態美,多麼鮮明的色彩,多麼精巧別緻的構思。漁人生活多麼令人神往,作者對自然、自由的喜愛是多麼熱烈!

張志和,就如同這詩中的漁人一樣,就是那乘著一時扁舟,于山水間遺世而獨立的隱者。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此詩攝取了兩幅景象進行描寫:西沉的殘陽紅豔鋪水,新月初升如彎弓的寧靜幽美。

金光閃閃的夕陽西下於江水盡頭處,一點一點即將消逝在地平線。夕陽的餘光慢慢散開,只剩下幾道透著昏紅的光柔和地鋪在江上,給人親切、閒適的感覺。江面的風輕緩地吹著,江水靜靜地流動,有細微的清波漾開,在夕陽的餘暉映照下,波光粼粼閃著一片輕柔的紅光,好似披上一層薄薄的紅紗,水的柔情盡顯無遺。而江水的另一邊被夕陽掃過,只剩下一片深如玉石般的碧波,悽清冷淡。冷暖色調對比,光線色彩搭配,將自然的瞬息變化和自己的喜悅閒情呈現於落日餘暉照耀著的碧水中。

當古詩詞遇上絕美風景,一字一句都驚豔

晚景已然落幕,新月初生,詩人望著遠處的殘陽,近處的江水,流連忘返,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正值九月初三,露氣漸重,在月色下透著晶瑩的光如珍珠潤滑瑩亮。上弦月彎彎如弓。九月初三夜晚如此可愛,緣於詩人的愉悅心情。

一首《暮江吟》,兩組風景,多種柔情,詩的和諧寧靜之美和詩人內心的平靜合二為一,表達對自然情景的喜愛和內心的愉悅。天上的月亮,身下的露水,清新的自然,寧靜祥和的月色,不由得讓人沉醉。閉上眼睛再讀詩篇,帶著輕鬆、閒適的心情,讓我們一起於江邊漫步,夢迴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