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是忠義之士還是亂臣賊子,淮南三叛為何不敵司馬野心?

作者:由 作家鄧海春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0

為什麼投那邊那邊就輸

司馬懿老謀深算,透過多年的隱忍,從宗室如雲的曹魏中脫穎而出,終於在熬死曹操、曹丕、曹叡後執掌大權,“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蕭何故事”。時人皆以為司馬懿是伊尹、霍光那樣忠於本朝的權臣時,司馬懿誘殺曹爽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他要為兒子們篡權奪位掃清障礙,一如當年曹操行事。新帝曹芳年幼闇弱,怎麼可能是司馬懿的對手,忠於曹魏的將軍們立即做出迴應:起兵反抗。於壽春三次起兵,淮南三叛為何敵不過司馬的野心?

一、當今無雙,一叛未果

“文武俱贍,當今無雙”,淮南一叛的發起者王凌是東漢司徒王允之侄,與司馬懿之兄司馬朗,賈逵等人結為好友,又因為叔父誅董卓之功和自己的才幹而被曹操重用。曹丕為帝后,王凌先後出任兗州、揚州、豫州、青州刺史,整理法度,勸課農桑,致力於恢復治下的安定。王凌文武雙全,曾與曹休、張遼、臧霸等人率軍攻東吳,在洞口之戰大破東吳重臣呂範。石亭之戰,曹魏最高統帥曹休貪功冒進,幸得王凌拼死突圍和賈逵及時援助才免除一死。正始二年(241),吳國大都督全琮與王凌大戰於芍陂,全琮先是仗勢欺人先勝一籌,王凌率領部將奮起反擊,連斬東吳數將扳回一城。戰後,王凌進封南鄉侯,邑千三百五十戶,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是忠義之士還是亂臣賊子,淮南三叛為何不敵司馬野心?

淮南不僅是曹魏的賦稅大戶,還是極其重要的軍事重鎮,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勢,曹爽、司馬懿先後對王凌進行安撫和拉攏,曹爽更是開出了“為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的支票。在曹爽伏誅後,王凌不滿司馬懿專權,司馬懿也對這位文武雙全的藩鎮重臣懷有戒心。眼見魏帝曹芳受制於司馬懿,王凌打算另立有智勇的楚王曹彪為帝,並與外甥令狐愚闇中謀劃。然而沒等起事,令狐愚就病逝了,令狐愚的幕僚楊康因為害怕而向中央告發了兩人謀劃叛變的事,不過司馬懿沒有行動,他在等王凌露出破綻。

嘉平三年(251),孫權封鎖塗水,王凌自以為等到了機會,向中央申請發下統兵的“虎符”,打算調動揚州大軍發動政變。早就知道王凌有謀劃的司馬懿當然不會同意,王凌無奈,打算與新任兗州刺史黃華共同舉事,反而被黃華告發。雖然司馬懿下令赦免王凌,但站在王凌面前的不只朝廷使者,還有司馬懿和數萬大軍。眼見事情敗露,王凌投降,服毒自盡,不過司馬懿並不滿足,將王凌和令狐愚暴屍三日,參與政變者均誅殺三族。

是忠義之士還是亂臣賊子,淮南三叛為何不敵司馬野心?

二、感念魏恩,孤軍二叛

淮南二叛的發起者是毌丘儉,也是三人中最悲壯的。毌丘儉與魏明帝曹叡作伴東宮,曹叡即位後,“以東宮之舊,甚見親待”。平步青雲的毌丘儉並沒有持寵傲物,尤其是當曹叡罷免了喜好浮華的諸葛誕、何晏、鄧颺、丁謐等人後,毌丘儉越發低調,也使得明帝愈加信賴毌丘儉。不過毌丘儉卻因為獻言征伐遼東公孫淵而使自己的事業停滯於幽州,不僅要治理人口凋敝的幽州,還要率軍抵抗高句麗。由於賞識自己的魏明帝病逝了,曹爽和司馬懿爭權而無暇北顧,毌丘儉感傷之餘寫下了“憂責重山嶽,誰能為我簷?”自怨自艾一番後,毌丘儉很快振作起來,他找到了新的目標——高句麗,既然敢把手伸向魏境,就必須要承受魏國的怒火。在毌丘儉的帶領下,中原王朝展開了對東北地區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東征,打趴了高句麗不說,還收復漢四郡全境,另拓地數千裡。

是忠義之士還是亂臣賊子,淮南三叛為何不敵司馬野心?

毌丘儉不好黨爭,又文武雙全,得到曹爽、司馬懿的拉攏,尤其是在司馬懿死後,威望不足的司馬師決定重用他。因為討伐遼東而聲名顯赫的毌丘儉被拜為左將軍,假節、領豫州刺史,轉鎮南將軍,監豫州諸軍事,為了扭轉東興之戰後魏國在東線的頹勢,毌丘儉轉為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並與太尉司馬孚擊敗了舉國入侵的吳國太傅諸葛恪。不過隨著曹魏中央再起紛爭,心存魏室的毌丘儉在得知好友之死和恩主魏明帝所立的繼承人被廢而怒火中燒。

是忠義之士還是亂臣賊子,淮南三叛為何不敵司馬野心?

在躊躇猶豫之時,在洛陽為質的長子讓他下定決心,“人居方獄重任,國傾覆而晏然自守,將受四海之責”。曹魏歷經司馬懿、司馬師的專權,早已名存實亡,毌丘儉的檄文竟無人響應,他所依靠的只有揚州刺史文欽以及曾與自己同生死的六萬淮南勁旅。毌丘儉率孤軍犯險,下場可想而知,文欽、文鴦父子力戰無果,逃往吳國,淮軍將士百不一存,毌丘儉被團團圍困,中箭而亡,長子毌丘甸及在洛陽的親屬全被牽連誅殺。

三、不勝其寒,三叛落幕

淮南第三叛也是最後一叛的主角諸葛誕,此時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了。王凌一叛被平定後,諸葛誕接替其位,為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毌丘儉與文欽二叛時,諸葛誕因為此前同文欽的矛盾選擇了告發二人,更是佔據了壽春截斷叛軍的退路,還打退了東吳的接應,大放異彩不說,還因功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任徵東大將軍。有著這樣豐厚的履歷,諸葛誕把自己妥妥繫結到了司馬家的戰線上,有他的支援,司馬家取代曹魏會更容易。然而不知是真的一心存魏,還是眼饞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專權,諸葛誕也打算叛亂,

朝中朝外反抗司馬擅權的人皆死,王凌和毌丘儉更是被夷滅三族,憑藉兩次叛亂而被扶持起來的諸葛誕,不僅沒有在司馬昭最需要他的時候宣誓效忠,而是厲聲叱責已經投誠的賈充,“世受魏恩,豈可欲以社稷輸人乎!”同時暗中積蓄死士,更是聯絡了東吳意圖起事。賈充完成了對各將軍的試探後,把諸葛誕“吾當死之”的訊息告訴司馬昭,並建議逼其反叛。當朝廷升諸葛誕為司空的詔書來到他的面前,諸葛誕果然反叛。不過諸葛誕的起事依然沒能推翻專權的司馬昭,困守壽春一年後,諸葛誕亦因為失敗被誅滅三族。

“司馬懿情雖難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賢能,廣樹勝己,修先朝之政令,副眾心之所求”,司馬懿能勝過曹爽,是因為他藏住了自己的野心,審視和改正造成曹爽惡名的行為,並且手握兵權,於是王凌之子王廣勸說父親不要以卵擊石。毌丘儉文欽的二叛本應是最有機會的,甚至以身飼虎的毌丘儉之子毌丘甸捨棄自己的生命來勸說父親起兵興魏,可惜的是鄧艾和諸葛誕兩把尖刀將毌丘儉捅了個透心涼。而諸葛誕只有小智,缺乏遠謀,在困死壽春時依然不忘與文欽的嫌隙將之殺害。不置可否的是,“不依附司馬氏而甘於一死,可謂忠於所事者”,三人皆稱得上曹魏之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