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山東手造丨滕山窯:故道蒼煙潤紅泥

作者:由 大眾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21

蒼煙的意思是什麼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寶濤 李文潔 陳子昊 李江峰 東營報道

出東營市區北行60公里,進入河口區孤島鎮,放眼望去,日夜不息的“磕頭機”在這裡密佈成林;與抽油機交織生長的,是浩淼無際的槐樹林。4月14日,正是槐花欲開的時節,空氣裡滿是花香與青草的氣息,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專程前往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走進滕山窯,探尋一種山東手造的神奇與魅力。

滕山窯包括三口窯,分別為柴窯、電窯、氣窯。窯主的名字叫滕山,59歲,他最鍾愛的,當屬其中的柴窯。“柴窯最原始,燒出的作品也最有特色,最有藝術價值。”石油工人出身的滕山,善於領悟大自然的神奇。

山東手造丨滕山窯:故道蒼煙潤紅泥

現代人的生活中,柴窯燒製出的陶瓷器皿已不多見,能用到它,被認為是一種高階甚至奢侈的享受。市面上即使可以買到,也普遍光潔瑩潤,千器一面。因為在燒製時,它們的坯體被裝入特定的匣缽,避免與火焰和灰燼直接接觸,如此一來,不但保證了成品率,還可以達到統一的標準,精緻而不失規整,最終使器物呈現出符合人們預設的視覺效果。

而與機械化規模化生產不同,滕山窯產量低,過程也要繁瑣的多,再融入藝術創造,每一件都凝結了匠人的心血,被視為寶貝。

滕山介紹說,他們燒製寶貝前,在窯中擺放不同規格的支架,間隔出不同的空間,不同大小的間隔層內,擺放不同體量的坯體,窯火可以擁抱每一件,並在爐膛內均勻迴圈。一旦點火,需要幾天不停地添柴,憑經驗控制火侯……燒製這些寶貝的燃料,是就地取材的槐木。

在窯側牆邊,整齊碼放著劈好的槐木絆,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而槐樹,正是黃河口的一張名片,防風固沙,浩蕩成景。那些枯老的槐樹,在生命盡頭,於滕山窯中幻化出新的生命。

山東手造丨滕山窯:故道蒼煙潤紅泥

燒窯期間,竄起的火苗會揚起灰燼,落到熾熱的坯體上,這反而成了上蒼幫助滕山進行藝術創作的絕妙禮物。“火焰和灰燼直接竄入窯內,在坯體上留下火痕和自然落灰。當達到一定的溫度時,灰燼開始熔融,形成自然的灰釉,木灰和陶坯中的鐵元素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吸了一口香菸,滕山語氣緩緩地說,自然落灰釉,是一種原始美,與華麗光亮的人工釉不同,每一件都不會重複,而且很難預期它出窯時的效果。

偶發的自然之美,無常的火痕肌理,使得滕山手下的作品“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稀有而珍貴。

前幾天剛剛出窯的寶貝,大大小小上百件,有寬口細脖的大肚瓶,有長柄圓嘴的品茶盞,有肥碩粗獷的儲物罐,也有的主人尚未為其取名,造型不一,色澤各異,每一件都古拙厚重,充滿了藝術氣息。

山東手造丨滕山窯:故道蒼煙潤紅泥

騰山本是一位藝術家,以繪畫、攝影和設計著稱。早年曾在景德鎮等地畫瓷,後來把窯爐搬到了家鄉東營。2011年,租下23畝土地,當起了窯主,為藝術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燒製陶瓷,自然離不開陶土。

時光倒流百年。萬里黃河奔騰入海,自上游裹挾而來的泥沙沉積成陸,造就了孤島這片新生土地。後來,黃河入海流路改至不遠處的清水溝,今天的滕山窯址便有了新的稱謂——黃河故道。隨手挖開故道地表腐殖層,下面就是光滑細膩的紅土層,正是製陶的上等原料。

所有這些,都讓滕山如魚得水。

從挖土、拉坯、造型、畫瓷,再到裝窯、燒製、開窯,每一步都充滿了溫度與情懷,加之騰山個人的藝術造詣,當黃河故道升騰起縷縷蒼煙,新火遇到舊泥,便發生了神奇的反映,於是成就了一種新奇又令人震撼的山東手造。

山東手造丨滕山窯:故道蒼煙潤紅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