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晨讀 | 中秋“玩月”

作者: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23

舊挹金波爽皆傳玉露秋是什麼意思

晨讀 | 中秋“玩月”

乍看文章標題,讀者可能一頭霧水:自古以來只知中秋“賞月”。“玩月”,豈不是對月神大大的不恭敬?

其實這裡有一個誤解。據歷史記載,唐宋以前,人們稱八月十五“賞月”為“玩月”。有詩為證,唐朝高中榜眼的詩人歐陽詹中秋詩興大發留下名篇,詩名就叫《玩月》。有趣的是在這首詩的前面還有一段序,對“玩月”作了最好的詮釋:“月可玩。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

那古人為什麼愛說“玩月”呢?翻開《說文解字》,書曰:“玩,弄也。”《玉篇》記載道:“玩:玩戲也。”玩,即玩樂之意。人逢佳節,因無功利,玩樂一番最為輕鬆,且老少皆宜。對於這一點,無論儒家,還是道家,觀點基本相同,都認為“玩月”是對世俗的超拔,對功利的超越。《說文解字》又說:“賞,賜有功也。”月光普照,廣垠無邊。人人可見,家家都有。月光何須恩賜,何嘗之有?從詞的本義來說,“賞月”反而太功利性了。

杜甫的《十六夜玩月》將“玩月”寫得活靈活現:“舊挹金波爽,皆傳玉露秋。關山隨地闊,河漢近人流。谷口樵歸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渾不寢,半夜有行舟。”《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中秋節前夕,京城中各家酒店都張燈結綵,準備了大量新酒上市。中秋這天,人們爭先恐後進酒店飲酒。到了晚上,“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通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煞是熱鬧。而明代書畫家周天球的組詩《中秋長干曲》將“玩月”刻畫得更為有趣:“踏盡馬蹄塵不動,半窗明月此中看。”“花燈百隊走兒童,盡道仙娥降月中。”古代的中秋節,名正言順成了兒童們久盼、樂此不疲的玩樂節。

“月於靜夜看方好,人肯無眠便不同。”如何“玩”出不同?神州各地各顯“玩功”。歷年中秋之夜,北方的兒童最愛“唱秋”,手拿大餅,邊吃邊唱:“唱月來,唱月來,來年日子好過來;唱月餅,唱月餅,明年是個好年景。”安徽中秋,孩子們有“摸秋”之俗:少兒擎著火炬,成群結隊走到田野摘取果豆。廣東兒童中秋夜有“提燈之會”,孩子們提著燈籠,沿街遊行唱歌,興高采烈。而廣西中秋的兒童燈會更具特色,他們用竹篾紮成蜻蜓、蝴蝶、蝦公、兔子等,塗色插燭,互相比美。(周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