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作者:由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2-01

唯見階前碎月明是什麼字

文|

潘左陸

(富書專欄作者)

如果領導把一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壓到你頭上,你會怎麼辦?

在現代社會中,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丟了工作;

但是在古代,工作完不成,丟的就是性命。

馬伯庸

的這本書

長安的荔枝

中,就有這麼一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貴妃要在壽辰這一日,品嚐到五千裡外的嶺南鮮荔枝。

而荔枝的物性,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

沒有飛機,沒有高鐵,沒有冷鏈,只憑車馬。

五千裡,三日,神仙也無法。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層層推諉,最後落到了倒黴鬼一個九品小吏李善德的頭上。

好友韓洄甚至暖心建議:早點和離吧,以免日後連累妻小。

難道真的就沒有成功的希望嗎?就真的只能坐以待斃嗎?

在絕境中,好友杜甫問了這樣幾句話:

“你去過嶺南沒有?見過新鮮荔枝嗎?”

“你去都沒去過,怎麼就輕言無解?”

“左右都是死局,何不試著聽我一次,去嶺南走過一趟再定奪?”

不親自考察一下,又怎知此局無解?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正視現實、科學行動

生命中總有至暗時刻,有的生死攸關,有的突如其來,對待絕境,與其引頸受戮,不如清醒大腦,正視現實,科學行動。

李善德理清思路,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兩個時間”是關鍵:

一、延長荔枝保鮮時間;

二、縮短荔枝配送時間。

他帶著地圖,一路邊走邊看,計算從長安到嶺南的實際路程,中途的驛站數量,馬匹的耐受力,郵驛的配送效率、乘舟與飛騎的各種利弊……

他請教當地農戶荔枝的保鮮方法:密封、鹽洗、浸水、分枝植甕……嶺南炎熱無冰,不然還有冰鎮之法。

但是所有的保鮮方法,也不過能延長至4到5天。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李善德把所有調查到的情況和方法彙集起來,開始做實驗。

第一次,他規劃出四條路線。

第二次,從四條路線中選取兩條最近和最便捷的,在每個運輸環節上都做了周密安排,他想透過真實的實驗,看看荔枝的儲存極限在哪裡。

“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隨著實驗的資料彙總,五天,三千里是極限。這也是他一個人能調動資源的極限。

透過實驗,他發現,每個環節都有更精進的可能。

如果換成更專業的騎手呢?如果馬匹更換頻率再快一點呢?如果在半路加上冰塊呢?如果通關符牒的等級更高一點呢?……

抱有“無論如何也必須成功”的緊迫感,就會發現平時忽視的東西,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李善德發現,這個任務有可能完成,只是要舉全國之力,他需要朝廷的支援。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要努力到神靈出手相助

要想得到朝廷的支援,必須要有一份詳細的計劃書。

李善德知道,自己是在跟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作戰,他身無所長,唯一

對數字敏感

可惜朝廷向來以文取士,明算科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在官場混跡十多年,還只在九品晃盪,沒有可以仰仗的人脈資源。

但他別無選擇,為了挽救家人和自己的命運,他只能在自己唯一擅長的數字中找到一絲希望。

這是他唯一的一次機會,必須全力以赴。

這個方案從想法到執行,關涉氣候、郵驛、州縣、錢糧等幾大領域。

從驛站排程、運具配置、載重里程的換算,到二十多個州縣的短途供應,何處調冰、何處接應、冰塊消融的速度……

細碎繁複之處,多如牛毛,必須做到極細極密極周到。

此時的李善德,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如閃電一般遊走全身,解決問題的靈感源源不斷,過往的經驗見識,融匯成一條大河,在李善德的腦中奔騰咆哮。

此刻他彷彿劉徽、祖沖之附體,一個個精密的數字付諸筆端。

李善德拿著自己的實驗資料和詳盡的計劃書,得到了國公楊國忠的支援。計劃相當於成功了一半。

他仍然不敢有絲毫懈怠,馬不停蹄按照計劃部署每個州縣的人員馬匹調配補給等細節。

他要保證每個環節都必須嚴絲合縫,這樣才能做到不多不少十一天,在六月一日貴妃壽辰當日,把新鮮荔枝送到貴妃面前。

所有工作做完之後,李善德還是不放心,他要親自沿著路線再排查一遍,如果其中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他還能及時補救。

李善德根本沒有時間休息,永遠在趕路,他經常在馬背上搖晃著就昏睡過去,一下摔在地上,爬起來繼續上馬急行。

當他騎馬走到黃草驛的時候,發現驛站已經人去樓空,馬匹、飼料、飲水……什麼都沒有了,如果飛騎得不到及時的替換,那效率就會大大下降,整個計劃也會有更多的變數。

他只有一個辦法,將自己的坐騎留在黃草驛,走近路,孤身一人穿越一段叫十八折的陌生山嶺。

從下午走到深夜,一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次,一條右腿摔瘸了,渾身的血口子無數,能活來下,絕對是一個奇蹟。

短短几天,李善德頭髮全白了,右腿摔瘸了,也顧不上治療……

《京瓷哲學手冊》裡有這麼一句話——只要拼命努力,把自己逼至極限,終會得到“神靈的啟示”。

“神靈啟示”屬於精神層面的概念,但人在精神高度集中下,往往能產生巨大的能量。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盡人事、聽天命

李善德七天七夜沒有閤眼,不知道沿途上跑廢了幾匹馬,終於抵達長安城。

此時他的力量已經涓埃不剩,疲憊不堪地從馬上跌下來,摔在城外不遠的亂葬崗,再也沒有力氣站起來了。

他癱靠在一塊石碑上,計算著時間,究竟現在荔枝是什麼狀況,能不能及時送到,他完全不知道。

他已經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剩下的,只有等待。

竭盡全力把自己逼入了“盡人事”的境界,就能心生“自己已經竭盡所能” 的坦然感,從而進入“待天命”的心境。

一個飛騎出現在東方大道的盡頭,轉瞬就飛奔到城下。

從石門山出發的浩浩蕩蕩的隊伍,最終抵達長安的,只有區區一騎,兩壇。

從嶺南到長安的漫長路途中,九成九的荔枝由於各種原因中途損毀了。

碩果僅存的這兩壇荔枝,不但博得貴妃一笑,更是挽救了李善德全家的性命。

在黑暗中,一刻不停地探求破局的機會,終於如蠶破繭,尋得一條雲開見月明的路。

李善德從絕境中,走出了一條生路。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唐朝詩人杜牧的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在馬伯庸的筆下,構建出了一個大唐打工人李善德,在一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中努力破局保命的故事。

雖然是虛構,但卻真實得如同當下生活的寫照。

在職場上或生活中,無不充斥著“不破局,就出”的殘酷現實,既然退無可退,那就直面現實吧。

稻盛和夫在《幹法》一書中說:將“不能做的工作”當作“能做的工作”,接下任務,然後發奮努力,達到實際上“能做”——從不可能中孕育出可能。

李善德的故事恰好可以說明,理清思路,科學行動,再加上極致的努力,就能夠催生出連自己都驚訝的成果。

看完《長安的荔枝》,我才明白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作者簡介:

潘左陸

富書作者

,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

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