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用血和淚凝結成的不朽琴曲 |《胡笳十八拍》

作者:由 黑洞影視2021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07-18

胡笳是什麼

用血和淚凝結成的不朽琴曲 |《胡笳十八拍》

回溯到那個冷兵器時代,兵器交接的金屬撞擊聲,一片打殺中的人喧馬嘶,刀劍刺穿肉體時的沉悶與飛速拔出時的清脆,轉眼間,刀劍長矛上的血紅被大漠上的白日光對映得明明晃晃,倒下的人馬逐漸侵佔著將戰場,濺出的鮮血浸染了整片土地。

用血和淚凝結成的不朽琴曲 |《胡笳十八拍》

古代戰場

殘暴,卻又引人熱血沸騰——古時多少文人將士,秉承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政治抱負,都曾用表達自己渴望為祖國建功立業,視死如歸的決心。壯烈,雄偉,功成名就,精忠報國,都幾乎為這無情殺戮增添了幾分浪漫主義色彩。

然而,透過這些梟雄無畏犧牲的史詩畫面,為戰亂所牽連的,更多的是流離失所的黎民百姓。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戰亂,他們原本安居樂業的祥被強行打亂。他們甚至不知道戰事的前因後果,只顧在槍林彈雨中四處逃竄。命運決定了他們如螻蟻一般,唯一的選擇便是被捲入時代的狂潮,在其中苟全性命。

相比於梟雄們洪亮的豪言壯志與瀟灑無畏殺敵報國的身影,戰爭中那些只得選擇被動的弱者與百姓,又有誰去傾訴,聲音微弱得又有誰去聆聽?

好在藝術不朽,那微弱的聲音依然可以藝術作為載體,穿越千古打動著世世代代的人們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便是這樣一部作品。

唐詩人李頎在《聽董大彈胡笳》一詩裡寫道:“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詩中所提及的“蔡女”,便東漢末年的大才女蔡文姬,她所造的“胡笳聲”,即其著名的抒情詩《胡笳十八拍》。

用血和淚凝結成的不朽琴曲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

該曲便是依此同名抒情詩而譜寫,將文姬歸漢之時思鄉離子的痛苦心情和浩然怨氣表現得淋漓盡致。突厥語稱“首”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全詩共十八段,曲譜也相應成套歌曲十八首,由琴伴唱。又因該詩是她有感於胡笳的哀聲而作,所以名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鳴》。

全曲共十八段,運用宮、徵、羽三種調式,多變的調式使旋律的對比與發展層次分明。十八拍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前十一拍主要是對身在胡地時強烈的思鄉情緒;而後抒發出的主要是惜別稚子隱痛與悲怨的矛盾心情。淒涼無奈之意貫穿全曲全段,委婉哀怨,撕裂肝腸。

“文姬歸漢”的故事,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已是耳熟能詳。

文姬即三國才女蔡琰,字文姬,陳留人。其父蔡邕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音樂家。蔡邕所著《琴操》一書,曾對《高山流水》等名曲在後世的廣為流傳貢獻甚巨。受到父親的影響,蔡琰在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裡成長,也是才氣斐然,《後漢書·列女傳》稱其“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

在父親的薰陶下,蔡琰自幼愛好音樂,並有較深的造詣。《後漢書》李賢注引劉昭《幼童傳》中說,“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二絃。邕曰:偶得之耳。故斷一弦問之,琰曰:第四弦。並不差謬。”這便是著名的“文姬辨琴”的典故由來。

作為通曉音律的天才,她給後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學方面,她留下了《東都賦》《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傑作。郭沫若稱讚《胡笳十八拍》“那像滾滾不盡的海濤,那像噴發著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個靈魂吐訴出來的絕叫——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用血和淚凝結成的不朽琴曲 |《胡笳十八拍》

文姬歸漢圖

然而,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慘。早年其父因上書抨擊朝政獲罪而被流放。遇赦後,由於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擔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陽。就這樣,蔡琰隨著父親亡命江湖十二年。

蔡琰十六歲時嫁給河東衛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孃家居住。董卓被誅後,蔡邕由於嘆息董卓的命運,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殺。

興平年間天下大亂,在逃難中她被匈奴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充斥著離愁別緒的春秋。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得知早年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將蔡琰贖回,而兩個年幼的兒女卻不得不留在匈奴,從此母子卻天各一方,畢生不得相見。

蔡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因而她通曉漢、胡音樂。在經歷種種遭遇之後,她寫下了流傳於世的《胡笳十八拍》,敘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該曲中,她將漢、胡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而使《胡笳十八拍》成為古來少有的多文化融合的結晶。

用血和淚凝結成的不朽琴曲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

蔡琰生逢亂世,早年家門不幸,再加上自己一生三嫁,其命運甚為坎坷。“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心中無限苦無處訴說。也許,苦難是產生偉大藝術作品的源泉,正是這些刻骨銘心的坎坷遭遇,促成了蔡琰留給後人的傳世傑作。

“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悲號失聲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

《文姬歸漢圖》裡其中一副描繪了蔡琰啟程之時的情景。她向兩個兒子及其夫婿左賢王話別,幼子哭鬧,緊牽著她的衣裳不放。

“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幼子無辜,左賢王掩面哭泣,一旁的侍者也嘆息不已,她一時心潮上湧,心痛得無法言語。曾經擁有的再被奪去,無法回到不曾擁有它的樣子。

一詩連同一曲,將主角內心思鄉情切與痛別幼子掙扎矛盾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南宋滅亡後,漢人都做了亡國奴。南宋遺民詩人汪元亮為身在獄中的文天祥彈奏《胡笳十八拍》,以抒山河破碎之“無窮之哀”。怊悵悲憤,思怨暱暱,正當此時,《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舊臣逸民間很快流傳開來。

用血和淚凝結成的不朽琴曲 |《胡笳十八拍》

文姬歸漢

蔡琰的掙扎,是時代的掙扎,她的苦難,也是時代的苦難。

她的悲憤與無奈,代表了千千萬萬個與她相仿的境遇囚徒。有作為戰利品被肆意掠奪的俘虜;也有才華橫溢卻依然無法受到重視的女性;以及不得不痛別骨肉永不相見的母親。

長詩一首,古琴悠悠一曲,迴腸九轉化為用血與淚凝聚成的藝術品,將那個時代的苦難刻畫封印在字句與絃音裡,如泣如訴,將那些故事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