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河道整治為崖沙燕留地盤,這200萬“損失”得值|長城評論

作者:由 長城新媒體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10-21

沙燕是誰扮演的

長城新媒體評論員 郭慧巖

當河道整治工程與動物棲息地發生衝突,是清理還是保留?近日,河北石家莊一些地方、一些人用實際行動給出了溫暖的答案。

據報道,這兩年,在石家莊正定縣、元氏縣等地,在河道整治過程中都曾出現過是否保留崖沙燕棲息地問題。經過志願者奔走以及相關相關部門的介入,最終,工程為“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動物)崖沙燕讓地盤,甚至協調工期、修改規劃等。

河道整治為崖沙燕留地盤,這200萬“損失”得值|長城評論

在沙質懸崖上築巢的崖沙燕。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雖有波折,但結局終歸是好的。先為志願者、相關部門、施工方等各方點個贊。生態修復工程也好、河道整治工程也好,目的都是為了環境更美、生態更好,而為野生動物保留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也是環保的重要方面,雖殊途卻同歸,體現的是長遠發展思維。

近年來,一些工程建設影響、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現象時有發生,讓人痛心,且涉嫌違法。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六條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義務。禁止違法獵捕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

法律就擺在那兒,但當工程與棲息地發生矛盾時,往往犧牲的還是野生動物的“家”,關鍵還是在於利益。在施工方看來,為“幾隻動物”耽誤工期、改變規劃,損失的都是“真金白銀”,是“因小失大”。正如石家莊一施工方老闆說的,“為崖山燕保留兩個棲息島,至少讓他們損失200萬。”因此,“推掉,一了百了”,成為了大部分施工的選擇。

但是否真的“因小失大”?並不盡然。在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共識的大環境下,顯然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任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都已不被允許,而一切保護生態的行為,大自然也正已它獨特的方式回饋。

報道中提到,2020年石家莊元氏縣,在槐河整治工程施工中途修改規劃,毅然為崖沙燕留出了5711平方米的棲息範圍,並與周圍溼地配套,打造成了“元氏槐河溼地”。如今不到一年,“溼地沙洲上,幾千只崖沙燕,飛來飛去,穿梭於洞穴與河流之間,偶爾還能看到白鷺、黑鸛、蒼鷺、中華秋沙鴨等鳥類”,“槐河溼地”已經成為元氏縣風景的新名片。

當初一個修改規劃的決定,縱然對工期、支出等造成了一些影響、帶來了一些損失,但換來了良好生態環境,這將會成為一個地方最寶貴的財富、最靚麗的名片、最深厚的發展資源。

什麼是“小”,什麼是“大”,相信不少人已有了答案。無數事實也早已證明,任何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建設,都無異於在“自掘墳墓”。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動物從來都不應是人類建設的犧牲品,為它們保留棲息地,也是為人類建設未來。

此外,報道中提到一些施工方“並不知道崖沙燕”,這也是許多地方在野生動物保護上面臨的困境,這表明在宣傳上還需加強。另外,相關部門也要提前明確保護範圍,既可避免因中途延長工期、修改規劃帶來的損失,還可以使動物受到長期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