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死亡僅僅是幻覺?此事楞嚴嘗露布

作者:由 當下禪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10-26

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

悉達多太子因為畏懼生老病死發心出家,但成佛了的釋迦牟尼依然生老病死。。。那麼,悟道成佛相比芸芸眾生,究竟改變了什麼呢?

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日出雲俱靜,風消水自平。據說文天祥最後之所以能夠堅貞守節、從容就義,是因為在被押往大都的路途中,遇異人指示以大光明正法,於是死生脫然若遺矣——這個肉體的生滅,可以象一件舊衣服一樣,很瀟灑的脫去。為什麼異人一席話,讓他的整個生命觀完全變化,跟以前判若兩人?正因他從中突然悟到了生死的真相啊!取義成仁不再是沉重悲壯的捨生殺身,而是很瀟灑的去應對,那不是一般的不怕死,而是那個時候他悟到:沒有什麼生死!

“日出雲俱靜”,幾十年生命就像被烏雲密佈一樣,突然太陽出來了把所有的迷霧都消散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脫落盡, 唯餘一真實——文天祥所得的大光明法,其實質就是佛學的精華。佛學的精華是什麼呢?就是佛在菩提樹下悟到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六祖慧能開悟以後講的:何其自性,本自清靜,本自具足,本不動搖,本不生滅,能生萬法。

死亡僅僅是幻覺?此事楞嚴嘗露布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痛苦,只是因為你相信你是有限的。叔本華說:“人生就是事先知道肥皂泡終究要破裂卻仍努力將他吹得更大更遠的一種無奈。你不過是一隻嬉戲在死神眼皮下的羔羊,隨時待宰。”小我其實都是為相所迷為境所轉的囚徒,囚禁在眼前的利弊和得失之中,為情慾困,為名利困,為生死困。。。所謂小我眾生,就是生命被皆為虛妄的凡所有相奴役困死而終者。佛教又稱釋教——佛者覺也,釋者放也。覺什麼?就是徹悟你的本來面目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無限”。放什麼?放生,就是把生命從妄執小我的拘限中、從緣起緣滅的境相之牢中解放出來,讓無限之光照亮有限,以無限而限,以無我而我,從而讓生若夏花燦爛盡歡,讓死如秋葉靜美無憾。

死亡僅僅是幻覺?此事楞嚴嘗露布

第一次聽到歌曲《楞嚴一笑》的時候,我就被完全攝受住了。這首歌的歌詞來源於宋代僧人釋法常,據《高僧傳》記載,法常和尚是讀《楞嚴經》開悟的,法師於入寂前,手書《漁父詞》於室門,書畢就榻收足而逝。下面就是這首《漁夫詞》:

此事楞嚴嘗露布,梅華雪月交光處。一笑寥寥空萬古。風甌語,迥然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斑斑誰跨豐幹虎?而今忘卻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鴻飛去。

此事楞嚴常露布。《楞嚴經》卷2載,波斯匿王自覺時光飛逝,生命短暫,身體逐年、逐月、逐日衰變,“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深感生命虛幻,遷謝無常。佛啟發他,在變化的身體之中,有不生不滅的自性:“彼不變者,元無生滅。”波斯匿王受此開示,當下大悟。參透“一朝風月萬古長空”生死不二之理的法常大師,心之光明,一如“梅華雪月交光處”,臨終之時對肉身的寂滅朗然一笑,毫無粘著。蝶化人,人化蝶,本無區別,貴在有栩栩自得的心境。轉八識為四智,降猛虎為座騎,一切煩惱無非六度萬行的菩提。鴻飛冥冥,象徵永恆具足的自性衝破生滅無常之輪迴我執的牢網,翩然翱翔於自由自在的生命晴空。

死亡僅僅是幻覺?此事楞嚴嘗露布

這首詞表現的正是一個開悟者澄明的人生境界:寧謐、從容、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