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寄情人文山水 名家抒寫貴州」茶神谷

作者:由 貴州大小事兒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2-21

寄情水什麼意思

我前後三次走進黔西南的茶神谷,每一次都覺得這裡神秘莫測,是個神奇之地。

布依族、彝族、苗族、回族老鄉世世代代棲居於這一片山山嶺嶺,山巔之上、峽谷深處、嶺腰之間遍佈著古茶樹,他們把大自然賜給人間的這一整片山地稱之為茶神谷。

「寄情人文山水 名家抒寫貴州」茶神谷

《春意流淌》 張亞/攝

在這海拔1700米的高原上流傳著一首山歌:

山上有棵古茶樹,

樹下有口清水井;

哪天如果不舒服,

一片葉來一瓢水。

當彝族姑娘用清亮的嗓子,吐字清晰地在我面前唱這首山歌時,我由衷地感受到這些大葉片的古茶樹和當地百姓的密切關係。

「寄情人文山水 名家抒寫貴州」茶神谷

茶場風光 王俊/攝

踏著泥濘,小心翼翼地踩著斜坡上鬆軟的腐殖質層,我一株一株地細看這些古茶樹的虯曲枝幹、厚實的油光光的葉片以及樹身上斑駁的表皮。千年以上的古茶樹隨處可見,還有兩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都一一編了號,我面前的這一棵是3200年的,編號是0035。凝神讀著懸掛在樹身上的牌子,牌子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共同掛上去的。

原來,不但各民族老鄉把這些古樹稱為茶神,科學家也把它們視為寶貝。見我興味濃郁,鄉鎮上的陪同人員興致勃勃地帶著我看了一株又一株古茶樹,最終把我領到用圍欄圈起的一棵最老的古樹前。

「寄情人文山水 名家抒寫貴州」茶神谷

茶場風光 王俊/攝

我一看那茶樹的雄姿,就感覺非同一般。只見那一片片密簇簇、蒼老而又青翠的葉片之間,竟冒出了細嫩嫩的綠色芽尖,粗粗細細的樹枝上,嫩芽與老葉之間,還懸掛著圓溜溜的茶果。一生守護著千年古茶樹的老茶農告訴我,這就是有名的四球古茶樹。

我不甚了了,他給我細說開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茶樹,一顆茶果裡最多隻有三顆茶籽,唯獨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茶神谷裡的古茶樹,一顆茶果產四顆茶籽,因此被稱為四球古茶樹。四十幾年前,在普安和晴隆交界的雲頭大山,發現了四球古茶籽化石,經過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反覆鑑定,認定古茶籽化石距今有164萬年以上。

我今天看到的,是一棵距今4800年樹齡的古茶樹,編定的號碼是0001號。

“走,走,走……”茶農一邊走一邊熱情地招呼,“喝茶去,讓你親口嚐嚐古茶樹的味道。

當我再次踏著有著厚厚腐殖質層的溜滑的山道走出樹林時,我更加意識到,各族老鄉為什麼把這些古茶樹尊稱為茶神,把這裡稱作茶神谷。

年過七旬,爬高山鑽老林,身上沾了斑斑點點的泥痕,半高幫的皮鞋變得沉甸甸的,腳步也邁得緩慢了。在茶農家的祖屋門前,燒得旺旺熾熾的炭火邊,放了一圈板凳。茶農一邊熱情地招呼我入座,一邊笑眯眯、有些神秘地說:“請你喝一口我們高山農家的火烤茶。”

喝了一輩子的茶,多少知道一點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的烹煮、沖泡方法,卻從未喝過火烤茶。

「寄情人文山水 名家抒寫貴州」茶神谷

茶山風光(資料圖)

只見他用一塊厚實的茶巾墊著,握著已洗刷乾淨的黑色砂茶罐的手柄,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烤著,直到黝黑的砂罐泛了白。他把存放了29年的陳茶和2021年的新茶兩撥,一起放進烤得發燙的茶罐裡,繼而有節奏地抖動,嘴裡一邊唸唸有詞:“要得茶上口,火上抖百抖……”頓時,一股我從未聞過的茶香從茶罐裡彌散出來,我們這些圍著炭火而坐的一圈客人不約而同地發出驚歎。

不等眾人的讚語落地,只見茶農將茶壺裡滾沸的水傾倒進茶罐,將茶罐置於炭火上,少頃,茶罐裡的茶水就翻騰著燒開了。茶農指著茶罐道:“這樣煮沸的茶,可以衝七八道,茶味、茶色不變,可以圍著火塘擺龍門陣。”說著,他斟了一小碗茶請我品。待茶水不那麼燙了,我呷了一口,剎那間,一股沁人的香味直透肺腑,我頗有耐心地品咂著,似慄香、淡淡的蘭花香、炒豆的焦香,又有薄荷的清涼,總之,是一種我從未感受過的醉人的香氣。喝下一碗,又來一碗,見我喝得興起,一旁的茶姑娘銀鈴般地道出:“葉老師,這千年古樹茶,一泡茶,二泡湯,三泡四泡是精華……”受到她的鼓動,我一口氣喝下了五小碗。烤著炭火,我們冒著冬雨鑽進溼漉漉的山林踏訪一株一株古茶樹的寒冷和疲憊消失得無影無蹤。

世代棲居於山林守護這片古茶樹的茶農告訴我們,年年的冬末春初,村村寨寨中的布依族、彝族、苗族、回族鄉親,喝著一道道茶,唱著一首首古歌,以樸實、簡捷的儀式,祭祀他們心目中的茶神,懷念他們的祖宗,抒發他們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這次來到茶神谷,正是冬臘月間,山林中已經可見嫩綠的芽尖尖,從而有了我們此次參加的“‘貴州綠茶’第一採”活動。

「寄情人文山水 名家抒寫貴州」茶神谷

春茶開採了(資料圖)

這天早晨,茶神谷的茶坡上星星點點,滿目都是一葉、二葉、三葉的茶尖尖。這喜人的景象,引得采茶的姑娘唱起各自民族的採茶歌,茶神谷上下山嶺間笑聲朗朗,歡聲不絕。我受到感染,不由得伸出手去,採集了足足一巴掌的新茶。伴我同行的老知青邊採嫩葉邊感嘆,喝過古樹茶,這幾天只覺得五臟六腑被清洗了一遍,神清氣爽,我頗有同感。

茶神谷的奇妙,茶神谷的神秘莫測,和它獨特的地形和滇黔邊地的氣候有密切的關係。

「寄情人文山水 名家抒寫貴州」茶神谷

茶山風光(資料圖)

整個茶神谷坡地,緩起緩伏,有崎嶇的小路將茶山相連,四面八方都被高高的大山環抱著——除了發現四球古茶籽化石的雲頭大山之外,還有被老百姓稱之為白雞山、學名為白駒山的綿延十多公里的高山屏障以及西面的雲盤山、北面的野羊洞。四面高山嶺巔的海拔為1600米上下,而茶神谷的海拔只有800米左右。這一自然形成的深度切割地勢,具有鮮明的山高、坡陡、谷深的特點。北盤江的一條支流西泌河,從晴隆那一頭流過來。從地質學上來說,茶神谷山地岩溶發育強烈,明河、伏流、地下河床、溶洞、落水洞、深溝給這片山地提供了豐富的水源。總而言之,這一典型的低緯度、高海拔地區,立體氣候明顯,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徵。茶神谷恰好處於溫和潤澤的地帶,因此,野生的古茶樹千百年來得以在這裡繁衍生長。而在冬月、臘月、正月間,藉助大自然鬼斧神工促成的這一特殊的溫暖的小氣候,催發了我們此時看到的“第一採”的嫩芽尖。

「寄情人文山水 名家抒寫貴州」茶神谷

茶山風光(資料圖)

世代棲居在茶神谷的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老鄉,藉助茶神谷的神秘莫測,做大茶園規模,在脫了貧的基礎上,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讓老祖宗留下的野生古茶樹資源,走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進入鄉村振興階段,相信“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夢想很快就會實現。

作者:葉辛

編輯:王曉

【來源:多彩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