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卒中後患者行走的巨大安全隱患,足下垂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作者:由 康端康復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3-10

軟癱期如何誘發主動運動

行路難,行路難,行路真是老大難……

上一期小編和大家分享了關於影響卒中後患者行走的一大難題“膝過伸”的相關康復手段,今天我們來看看另一個困擾著不少患者的問題!

瞭解足下垂

不少卒中後患者在經過一段康復訓練以後都可以恢復步行能力,這是一件令患者和家屬都格外欣喜地事情,但隨著病情的逐漸恢復,走起路來頻頻摔倒、踉蹌造成安全隱患也成了一件讓家屬和治療師們都十分擔心的事情,而這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就存在因為患側腳抬不起來所以發生步行障礙。

讓我們試想一下……

正在走路的你,路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小釘子

你會說,邁過去不就行了~

卒中後患者行走的巨大安全隱患,足下垂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但對於抬不起腳的卒中後患者來說,這就將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由於腳尖不能及時離地,很容易就會被這個小小不然的釘子絆倒在地,後果不敢想象……

卒中後患者行走的巨大安全隱患,足下垂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我們把患者這種抬不起腳的現象稱為“足下垂”。

正常步行週期vs足下垂患者步行週期

人類的步行是存在一個週期的,在這個週期內不斷地迴圈從而完成行走的動作。

卒中後患者行走的巨大安全隱患,足下垂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而對於偏癱後存在足下垂的患者踝部和正常人存在明顯的差異,不能有效的背屈。

卒中後患者行走的巨大安全隱患,足下垂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關於足下垂的問題!

卒中後患者足下垂產生的機制

1、小腿後群肌肉痙攣性癱瘓

受損神經元所支配的肌肉出現異常運動模式,小腿後群肌肉就會表現出痙攣性癱瘓。嚴重或長期的痙攣,可使該叢集張力大於前側拮抗肌的牽拉,導致足下垂或足內翻發生[1]

2、制動與廢用

引起肌肉、肌腱和結締組織被動和主動特性的改變,造成肌肉僵硬,張力增高,增大了關節活動的阻力。長期制動也會造成廢用性肌萎縮[1]

足下垂的早期預防

對於足下垂問題我們要從患者軟癱期就開始提高警惕,做好預防措施

1、良肢位擺放[3]

2、患肢的被動運動,防止關節攣縮[3]

3、溫熱療法:30°-40°熱水浸泡雙足,促進血液迴圈,消除肌痙攣[3]

足下垂的康復治療手段

1、功能性電刺激[2]

透過低頻脈刺激腓總神經,產生脛前肌收縮,防止脛前肌肌萎縮,同時抑制屈趾肌痙攣[2]

這種技術主要是利用其產生的即時效應來完成肢體所喪失的功能,對於肢體的功能重新建立有著巨大作用

2、神經肌肉促進技術[2]

Rood技術:針對小腿前外側肌肉,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2]

PNF技術:緩慢反轉和緩慢反轉保持技術、反覆收縮技術、可動性技術[2]

Bobath技術:患者下肢張力較高時,治療師可以利用踝關節背屈、外翻作為遠端關鍵點來控制,緩解伸肌痙攣。利用這一技術的優勢在於可以有效的來激發患者潛在的主動運動能力。

Brunnstrom技術:利用運動模式控制肢體的共同運動,透過誘發足背屈運動訓練治

療足下垂[2]

3、運動療法

牽拉技術:緩解小腿三頭肌痙攣,防止攣縮

肌肉力量訓練:儘可能囑患者進行自主運動

4、利用踝足矯形器

在利用足踝矯正器的時候,治療師要隨著患者步行能力的不斷提高而進行適時地調整

5、映象療法

映象療法在近年來被多用在偏癱患者上肢的康復訓練中,目前也有學者進行了映象療法對於卒中後足下垂患者影響的相關研究。

研究顯示映象療法功能訓練則利用大腦神經可塑性,採用感覺、運動、視覺、注意力各方面共同刺激,加強傳入神經資訊的輸入,能更有效地針對踝關節運動控制及主動活動功能進行加強,效果更為顯著[4]。

健康宣教

很多家屬意識不到患者存在的問題,開始行走給他們帶來的喜悅有時候會讓他們暫時放鬆對於危險因素的警惕。

因此治療師應反覆強調患者的足下垂情況帶來的安全隱患,並囑家屬一定要在安全環境下進行自主訓練。

1、自主訓練場地開闊、地面平坦

2、在自主訓練過程中需家屬全程陪伴

3、時刻注意患者的狀態不宜過度

眾多的康復手段,治療師還是要對症下藥才可以。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到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時安撫患者給與患者信心!

帶給你的患者希望與光明

參考文獻:

[1] 李勵,龐洪波,段峰。腦卒中後足下垂康復新進展,中國臨床保健雜誌[J]。2013,16(6):669

[2] 錢開林,王彤。中樞神經損傷後足下垂的康復治療,中國康復醫學雜誌[J]。2001,16(3):191

[3] 林新霞,陳陽新,繆碧麗。預防腦卒中偏癱病人足下垂的護理,家庭護士[J]。2008,6(5):1259

[4] 王路,杜志偉,吳立德,鄧怡平,羅兆良。映象療法對於腦卒中偏癱患者足下垂的影響,按摩與康復醫學[J],2019,10(4):10

編輯:張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