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耳朵“嗡嗡”響,小心它找上門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4-29

耳朵被打後一直嗡嗡響會聾嗎

「本文來源:台州晚報」

記者 王怡/文 吳暢/圖

鳥語蟬鳴、泉水叮咚……這些大自然的聲音或許普通人已經習慣,但對於聽障人士來說,卻是他們一直渴望聽到的天籟之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目前有超過4。66億聽障人士,其中我國近3000萬人。每年9月的第四個星期日是國際聾人日,關注耳部健康刻不容緩。

年輕人出現耳聾的比例越來越高

耳朵裡出現嘈雜的響聲,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一般不會放在心上。椒江的小陳,近日就一直飽受耳鳴的困擾。自從上週連續3天請客戶吃飯、喝酒後,他覺得自己每天一起床,頭就昏沉沉的,有時候還噁心想吐,耳朵則一直在“嗡嗡”作響。

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分析小陳耳鳴的原因,是長時間受到噪聲刺激,損害了內耳功能,如果他還是一直不關注耳部健康,長時間在酒吧、KTV等噪聲較大的場所逗留,就很有可能引起突發性耳聾。

影響耳部健康的不良習慣有很多種。據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高宇翔介紹,門診中最常見的,就是頻繁使用不潔淨的棉籤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炎症甚至鼓膜穿孔。此外,也有不少愛游泳的人容易得中耳炎,還有經常熬夜或者帶耳機的人,容易出現耳供血不足而引起耳聾、耳鳴。

一般來說,周圍的噪聲一旦超過50分貝,耳朵就會出現不適症狀。70分貝以上時,可能會導致人心煩意亂、精神不集中;而長期接觸85分貝以上的噪聲,會使得聽力減退;150分貝以上的噪聲,甚至會危及生命。

“耳聾如今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高宇翔說,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壓力越來越大、熬夜頻繁,年輕人出現耳聾的比例越來越高,“突發性耳聾,多數由內耳病毒感染或內耳血管堵塞硬化引起。我們常比喻為耳朵‘中風’,臨床的症狀就是聽力突然減退,同時伴有耳鳴耳悶感,嚴重的還有頭暈、嘔吐等。”

耳鳴可能是耳聾的前兆

今年30歲的金先生(化名)需要長期加班,有時候熬夜喝酒看比賽後,耳朵會出現嚴重耳鳴。兩年前,他的聽力突然急速減退,情急之下到醫院就診,結果顯示右側的耳朵聾了一大半。

“我們給予患者激素、營養神經以及擴血管等三大方面的治療,同時配合高壓氧、中醫針灸等輔助療法,剛開始的效果不錯,但好轉出院後,他還是沒有改掉這些壞習慣,過了半年,同一側的耳朵再次出現了之前的症狀。”高宇翔說,突發性耳聾的痊癒率本來就不高,再加上這名患者沒有重視耳部健康,二次入院治療後,效果就沒有第一次那麼好了。

“耳鳴的原因有很多種,一些是因為外耳道黴菌,一般都是不正確地長期挖耳引起,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都可以痊癒。”高宇翔說,還有一些,是長期中耳流膿使耳部神經受累引起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耳炎,屬於內耳疾病。

內耳疾病引起的耳鳴,多是由於內耳細胞受損,引起的神經性耳鳴。內耳疾病的病因包括老年性改變、聽神經瘤、耳部血管堵塞等,這種耳鳴是最常見,也是最難治療的。

耳鳴往往是耳聾的“先鋒”,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就可能出現耳聾的症狀,損害耳部聽力健康。有的耳聾患者,因為長期聽不清別人說話,變得疑神疑鬼,焦急抑鬱,生活水平也大大地下降了。

關於耳朵日常護理的小知識

誰都想感知這個鳥語花香的世界,可一旦失去聽力,萬物都會變得黯然無光。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耳朵呢?

“保護聽力,首先要讓耳朵避免噪聲傷害,平時不要長時間佩戴耳機,使用耳機時注意調低音量。”高宇翔說,一些工作或生活中長期處於噪聲汙染中的人,還應該使用隔音用的耳塞、耳罩等,避免聽力損傷。

洗澡耳朵進水,一般不建議自己掏。因為無法掌握安全距離,容易自己把鼓膜捅破,造成耳部受損。高宇翔說,耳朵進水,一般可以透過踮腳蹦跳的方法讓水流出來。如果進水實在難受,又不方便去醫院,大家一定要選規範消毒的棉籤掏耳朵。成年人自己掏耳朵時,深入外耳道的距離不宜超過1。5釐米。

關於耳部健康問題,還得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飲食方面,高宇翔建議大家,一定要少吃膽固醇及脂肪含量很高的食物,否則容易造成內耳血管硬化痙攣。睡眠方面,也要切忌熬夜,否則對耳朵的危害是不可逆的。 2021-09-25 00:00:00:0年輕人出現耳聾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不良習慣要改改了12480910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wb/pc/content/202109/25/content_124809。html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wb/wap/content/202109/25/content_124809。html12耳朵“嗡嗡”響,小心它找上門/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