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專訪梁曉聲:我寫的《人世間》說的就是哈爾濱

作者:由 雲遊娛樂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5-16

申志遠這個名字怎麼樣

10 日 14 時,省新華書城聚集了近千名文學愛好者來參加作家梁曉聲的讀者見面會,聆聽他的文學講座。

專訪梁曉聲:我寫的《人世間》說的就是哈爾濱

梁曉聲表示:“ 這其實是我第一次在家鄉籤售自己的作品,感覺很激動。”

專訪梁曉聲:我寫的《人世間》說的就是哈爾濱

讀者們對他的熱情讓主辦單位始料不及,本來一個小時的活動延長到了兩個多小時,238 元一套的書當場就籤售了 150 本。

專訪梁曉聲:我寫的《人世間》說的就是哈爾濱

梁曉聲與共和國同齡,他出生在道里安平街 13 號,小時候居住在 “ 安 ” 字片,小學就讀的安廣校和中學就讀的 29 中都在撫順街上。1962 年,他的家搬到了光仁街。梁曉聲初中畢業下鄉到了北大荒,1974 年到復旦大學讀書,1976 年被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一待 12 年。後來,他又到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工作,12 年後到中國語言大學教書。

說起故鄉,梁曉聲打開了話匣子——當年下鄉兩年才能回一次家,那段路程是他難忘的回憶。“ 從火車站走出來經過霽虹橋,從兒童電影院上坡到撫順街的上坎,下去就是我家居住的‘光’字片。

很多年後我才意識到,我家住的這幾條街的名字光仁街、光義街、光禮街 …… 連起來就是孔子所說的‘仁義禮智信’。不知道當年是誰起的街名,這個起名的人一定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很深的瞭解。這些街名傳達著一種精神,這麼多年經歷世事滄桑,那些街名所傳達的精神依然影響著我,這也是哈爾濱這座城市所倡導的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專訪梁曉聲:我寫的《人世間》說的就是哈爾濱

梁曉聲用小說書寫了哈爾濱解放後的歷史,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書寫著文學裡的家鄉。但讀者認識他,大多還是透過他的影視作品,透過電視劇,梁曉聲把雪城、松花江、太陽島等哈爾濱的城市符號宣傳了出去。

專訪梁曉聲:我寫的《人世間》說的就是哈爾濱

梁曉聲認為,1980 年以後的中國同世界接軌,進入了一個聲像時代。由於聲像的普及,文學作品很自然地演化成了影視作品。“ 我作品的背景一直都放在哈爾濱,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對這裡有很深的感情。一個人和城市的關係,主要是在他童年少年時的經歷和印象,回憶起來更有感情。對我來說,每個建築、每個街道都有一種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

專訪梁曉聲:我寫的《人世間》說的就是哈爾濱

梁曉聲說,《人世間》用文字為他所瞭解認識的家鄉人畫了一組群像,這也是對哈爾濱各階層比較全面的呈現。“《人世間》是我文學生涯所有長篇作品中寫得最累的一部,我是個老派的人,到今天還是一個字一格一格地用稿紙手寫。寫到最後,我只能用鉛筆在 A4 紙上寫了,寫得手已經不聽使喚了。”

梁曉聲不僅僅是在書寫哈爾濱的城市故事,藉助他的作品,哈爾濱的一批藝術人才也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中。鄧迎海導演了梁曉聲的《年輪》《泯滅》,火遍中國影視圈。

專訪梁曉聲:我寫的《人世間》說的就是哈爾濱

當年,李文岐因拍攝梁曉聲的小說《父親》走上了影視之路;一工具廠的青年工人甲繼海在劇中扮演了梁曉聲,從此名聲大噪。對此,梁曉聲十分淡然,他認為,這都是改革開放 40 年的偉大時代給予每個人的機會。

多年之後再次回到家鄉,梁曉聲不禁感嘆,哈爾濱的變化太大了,以至於他已無法描述,“ 我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新機場、新車站、大劇院,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水的質量也好,而且城市也很安靜。我正在考慮是不是全家搬回哈爾濱,在這裡安度晚年。”

專訪梁曉聲:我寫的《人世間》說的就是哈爾濱

梁曉聲接受了《新晚報》ZAKER 哈爾濱記者的獨家專訪。

這部寫家鄉的長篇鉅製,或許是他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說連續廣播節目正在錄製,將作為紀念改革開放 40 年的特別節目播出,而且將參評本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相關電視劇拍攝正在洽談中。這一切,都要感謝家鄉給我的靈感和創作的激情。

點閱讀原文看影片

記者:申志遠 文影片製作

值班主編:張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