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秀才送燈記(民間故事)

作者:由 紅燭憶傷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7-13

秀才偷筆的意思是什麼

秀才送燈記(民間故事)

大宋年間,古劍南梓州東北深山的茂林修竹裡藏著一座千年古廟,鄉下人叫蠶神娘娘廟。這蠶神娘娘廟雖小,卻一向香火鼎盛,因為它是周邊鄉民心靈的慰藉。所以方圓百里都有人前來上香許願祭拜。窮秀才的家就挨臨蠶神娘娘廟。

窮秀才姓文,家裡窮。小時候,好學的他白天在竹林畫竹,晚上就去廟裡借光讀書。竹林裡習習清風令他神思飄逸,夜晚廟裡的清油銅燈豆黃的燈光,則滿滿給他希望。守廟的老伯看著這個勤奮的孩子,不禁頷首點頭,說:“文娃啊,這可是六百年的長明燈給你光亮哦!”

年復一年,這勤學的文娃漸漸長大。老伯又高興地對人說,蠶神娘娘給我託夢了,說廟裡的長明燈會送出一個大才子!可聽話人不信。鄉里人也不信。

可是,十多年後,這個在蠶神娘娘的注視下,在廟堂清油燈下苦讀書的文姓孩子,終於鄉試考上秀才。他立刻被興奮的鄉親們聯保送到百里外縣城私塾就讀。所以算來窮秀才也有好些時間沒去家鄉蠶神娘娘廟。一年苦讀,窮秀才終於要啟程京考。他覺得必須回家鄉拜別蠶神娘娘。

然而跨進廟門,眼前景象還是讓他大吃一驚,熟悉的廟堂裡大白天居然一片暗黑,娘娘塑像前供案上,油燈熄滅,祭果蒙滿灰塵。看廟的老伯坐案几旁邊正呼呼打瞌睡。

窮秀才吃驚地叫醒了老伯,問道:“老伯啊,怎麼會這樣了!?”

“也不是一天兩天這樣子了。”老伯搖頭,嘆口氣說:“我也搞不懂,從去年,香客就越來越少,門前冷落車馬稀。以前可不是這樣,你知道的,我們娘娘廟可靈了。”

“但是總有一個原因啊”秀才說。他想了想,又問:“老伯,你這些年遇到啥怪事沒有啊?”

老伯暈蒙了半天,自問:“怪事?怕沒有哦!”一會兒道:“只是三年前來了個收山貨的商人,給了十兩銀子香火錢,說是拜託蠶神娘娘保佑他三年成個大富翁。去年他又來,口說娘娘廟給了銀子不靈,居然還讓他虧了大本,債務纏身。就不由分說,拿走了供案上的清油燈,就是從小照著你讀書的這盞長明燈啊!這以後,怪事真有了,供案上其他好好點著的清油燈,總是莫名其妙的跳跳就熄滅。”久而久之,老伯也懶心無腸去再點。廟堂少了清油燈火,來上香的人就日見稀少,廟堂也日見冷清,就成今天的景象了!

他這樣一講,秀才嘆息道:“家有一盞燈,夜晚才有溫暖,廟裡有長明燈,所以香火才鼎盛。這廟,可離不得燈啊!”老伯道:“可不是,這盞長明燈原是廟的傳世古燈啊!算得上是廟裡的鎮廟之寶。上輩人說過,廟裡唯有這盞燈,已經長明六百年了,它可以臨狂風不熄,見風愈明,是神燈一盞啊!”

聽老伯這一說,窮秀才更是訝異。從小,他就熟悉這盞燈的光明。所以廟裡的燈火就是秀才心裡亮著的希望。他不禁覺得十分難過,覺得心裡一下空落落的。

秀才給蠶神娘娘雙手敬上了一炷香,但覺步履沉重。老伯瞧瞧他頹廢的神情,便發話安慰他道:“不過,我想這事也是天註定哦!”秀才忙問:“有啥說法哦?”老伯說:“其實三年前來了個雲遊道長,廟前廟後都轉了一圈,大讚這裡的風水,道廟後山形妥妥如半環龍椅背,廟又得茂林修竹掩蔽,幽深古樸。廟前左側山勢如龍綿延,雄偉峻峭,高崖壁立;再看右側山勢則似虎低臥,最妙在它山腳一座深潭,宛如明鏡,倒映著藍天白雲。這廟得天獨厚,左高右低的地形,左是青龍護衛,右得白虎駐守,深潭做了大明堂,既能藏風又能聚氣。所以成就千年古廟。不過今年這古廟居北坐地,有九宮飛星之五黃廉貞大凶星臨之,必定會經一次劫難。有一年的衰敗,也是運數了!”

秀才急問:“道長就沒有說如何化解嗎?”

老伯搖頭。嘆道:“道長他沒說。”

秀才只好上路。半途就聽路人說,這幾天山道上出沒強盜了。你得小心了。可他心裡念著那燈。一路行慢,心裡還想:“我總得為家鄉的蠶神娘娘做點什麼吧!”

一路唸叨,曉行夜宿,秀才走出深山。第三天來到平陽大道上的驛鎮,抬頭就見鎮口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寺,叫靜安寺,想著秀才抬腿就進去了。但看這裡佛前香案可是青燈明亮,香菸扶搖。廟裡廟外,香客如織。耳邊但聽鼓磬聲動,真真另一番景象。秀才不禁又搖頭唏噓。他心裡忽一閃念:我何不在這裡為家鄉請一盞銅燈回去,興許借大寺靈光,能恢復蠶神娘娘廟的生機,也不冷了鄉親們心靈的慰藉。主意一定,上前就與老主持敘說原委,解釋道:“我一介白衣書生,也沒有多少錢捐香火,能否一兩銀子,一幅墨竹畫,我請一盞舊銅燈,去送給我家鄉的蠶神娘娘廟,好了卻心願,表達誠意。”

白髯飄飄的老主持抬眼看看秀才,雖粗布青衫,卻和顏俊秀,目光清明,再看看他雙手遞過來的這幅墨竹圖,很是驚訝,道:“你真願意拿這畫換燈?”

秀才點頭,道:“自己畫的,也請老伯指點。”老主持看看,合掌說:“可不敢說指點了。不過你對家鄉心懷赤誠,長明燈自然會照亮你的歸去未來。這也是因果了!善哉,善哉。善因終會結善果!或者將來,怕我這靜安寺也得借你的這一幅墨竹畫出名了!”

就舉手指道:“你看,案桌那一角上,不是有一盞舊銅燈嗎?!就送你了,銀子你也不要給了,畫我替你收著。若以後真高中,再來捐香火就是。再說,這盞燈本來就不是廟裡原有的,也是去年一個想發財的香客捐的,他也沒說來處啊。”

一幅墨竹圖為家鄉換了一盞燈,窮秀才別提心裡有多高興。他喜滋滋出了廟門,準備馬上返程送燈回娘娘廟。這才一下記得,還有上京赴考的大事。想,啊,自己這一來回,怕得誤考了。不由為難。再心裡道:既然為家鄉立了心願,就應誠實,不要欺心。不要後悔。主意定了,秀才即刻返程回鄉。

第二天,已經走入山路半程,爬到山路窄處,正仰面望山,就聽人一聲斷喝:“留下買路錢!”一愣,看清面前果真蹦出來兩個強盜,舉著明晃晃的彎刀,一副惡狠狠的樣子,知道躲不開!任由二賊搶奪包裹。他們埋頭翻找一陣,包裹裡面不過一兩碎銀,一盞舊銅燈,再有就是一副墨硯紙筆。

這窮秀才一邊居然還認真地囑咐強盜說:“燈得留著,銀子你們拿去。不夠的話,我可以給你們再畫幅畫兒。”

天下竟有這樣的窮酸秀才,他不心疼銀子,倒是愛惜一盞舊銅燈,居然還說銀子不夠就送他們一幅畫兒補償,直把兩個強盜氣得七竅生煙。他們奪了銀子,扔了油燈,也不稀罕他的紙筆墨硯和畫兒。不過走時就是有些不明白,忍不住隨口問道:“憑你這樣子也能去得了京城!?”

偏秀才一臉認真地回答說:“我可以一路畫畫,賣畫走啊!”

就氣得強盜牙癢癢的,舉著刀叫他立刻滾,馬上消失。

文秀才便心平氣和地又趕路。銀子沒了,給家鄉的銅燈還在,自己的紙筆墨硯還在,畫也用不著畫。他心裡很踏實,也不覺得有啥虧損,還自言自語道:“好在搶銀子不搶燈。”

第三天,秀才一臉疲憊,回到蠶神娘娘廟。說:“老伯,我給蠶神娘娘請了一盞燈回來。”

不料老伯一瞧,當即跳起來拍手大叫:“天啊,原來你就是那個有心的送燈的人!”

文秀才不解,“啥意思啊?”

老伯說:“你知道那雲遊道長說過啥話嗎?”

文秀才搖頭。老伯卻又拍手叫好說,“娘娘廟終於了卻劫難了!”

回頭看秀才還一臉懵逼,老伯笑了,說:“道長說過,如果哪一天有一個誠心的人送燈進廟,娘娘廟的劫難就自然破解了!”

於是老伯接過燈去,仔細看看,額手稱奇道:“天啊,這不就是娘娘廟原來的那一盞古燈嗎?!這可是我們的神燈!”

老伯連忙拾掇,往燈裡添上清油,點亮起來,就見那銅燈火苗三跳,霍霍作聲。一片亮光,照亮廟堂。居然連帶旁邊油燈也倍加明亮。文秀才不禁十分高興,說:“甚好,我心願已了。”

正說著,廟外嚷嚷進來一大群鄉民,都說剛才遠遠望見娘娘廟好幾道金光透出,就來問究竟。老伯也講不清緣故。只說文秀才為家鄉請回了六百年長明的古燈,有古燈在了,廟裡光明再現,娘娘廟也定會再興了!

大家拍手叫好,稱讚秀才真是個愛家鄉的有心人。秀才便告辭,老伯擺手說:“你已經耽誤時間了,這一走去會誤大考。何況善有善果,這事我得幫幫你。你且稍等,鄉里在京城行商的趙員外回鄉省親,原定今天上午巳時,就要返程,我求他帶你去。他有車馬,可以助你早到京城。何況道長也說了,送燈之人,會得喜報。怕你今年會高中吧!”

“真的嗎?”秀才聞聽老伯這樣說,也十分歡喜。畢竟十年寒窗苦讀,成就就在此行。便合掌向嫘祖娘娘金身許願,不經意瞥見娘娘眼目裡一道柔光閃過。

秀才十分訝異。

剛到巳時,趙員外果然到了,照例進廟拜祭蠶神娘娘。老伯便請託員外帶文秀才進京。員外實在吃驚得很,他說,數年之前,過劍門關,遇一道長為他卜卦,說得“家人”卦之四爻變“同人”卦。道長於是拿出一片墨綠的斑竹葉,說:“你五年後會帶家眷赴京,必有人請託你捎帶同行,如果這人和你家鄉的竹有緣,你儘管同意就是。這一定是大好事,你必得一傳世之寶物。”

這時員外便問:“這年輕人可否與竹有緣啊?”

老伯一愣,想想,道:這孩子從小就喜歡在竹林裡畫竹,應該和竹有緣吧!員外一聽,道:“那行,鄉里鄉親,幫一幫也應該的。要是幫出個新狀元,更是鄉里的榮光了。”於是一行人歡喜上路。秀才才知道,同行的還有員外的妻女,一干僕人。他女兒芳齡二八,叫趙婉,是個溫柔的好姑娘。琴棋書畫都是喜歡的。

蜀道一路行程,大家相處和諧。兩月後,他們一干人終於進了京城,窮秀才方說:“員外啊,一路幸有你的車馬坐,我才提前到達,沒有耽誤大考。本該謝謝你,我又沒啥好值錢的,就送你一幅畫吧。”便從包裹裡取出墨硯紙筆,往客棧桌面鋪開宣紙,研墨潤筆,手提銀毫,筆落到處,一幅墨竹畫成。員外不懂畫,只覺得這畫精神得很,高興的收藏了。二人作別。

小姐看畫,她的綠裙粉衣映著墨竹圖,把眾人看傻了。都說這畫太神奇,假若小姐走進畫裡,就成仙境里人了。小姐言說這畫滿滿是家鄉竹斑的靈氣,愛不釋手,終日藏在身邊。不由令員外也十分驚奇。

轉眼過去一年,趙員外聽說一個做官的四川老鄉進京面聖,迫不及待去四川會館拜見,道:“鄉鄰啊,我得了一幅竹畫請你鑑賞,如何?”遂開啟藏畫。這官員十分訝異,驚道:“你如何得了文同兄的畫了!?”

老伯才知道,去年他順便帶進京城趕考的家鄉文秀才叫文同,已經高中進士,再回四川邛崍上任去了。他的墨竹圖,開一派畫風,可是當朝畫中一絕。早聞名天下,無人企及啊。

其實,“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是出自蘇軾後來對錶兄文同畫竹的評贊呢!

可不,文秀才送燈,送出了一段川中大才子大畫家的佳話。而且那幅墨竹圖,後來作為趙員外家的傳世珍品,妥妥陪伴了趙婉小姐一生。千多年以後,這幅墨竹圖輾轉流落到臺灣,成了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的稀世藏品!

就在文同進京大考高中,過去三十年後,川中大才子蘇軾回四川,聽說劍南梓州靜安寺有一幅竹畫,很是出名,便親自上廟求看,109歲的老主持這才肯拿出畫兒,請蘇大學士鑑賞。蘇軾大吃一驚,道:“主持啊,我表兄文同文與可的墨竹圖可是當今天下一絕!如何就落到你手裡了?”

老主持微笑,道:“是你的文同兄和我佛有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