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

作者:由 知味小築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8-09

香臭不分是什麼意思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

01 從“高冷範兒”到“煙火氣”

先生是我讀研時候同學,我那時候年輕啊,心高氣傲,從來沒把這土頭土腦的鋼鐵直男放在眼裡,讀書時竟然連一句話也沒說過。在和先生決定相處前,我簡直把處女座的吹毛求疵、精神高雅、潔癖、強迫症、時時刻刻地自我要求發揮到了極致。對自己苛刻、對別人要求更嚴格,比起溼漉漉的菜市場和農貿集市,我更愛逛乾淨整潔有冷氣的大超市。開不了玩笑、搞不了幽默,一談哲學就要上綱上線一本正經。儼然一副偽文藝女青年的模樣。

那個時候的我只身一人背井離鄉,一面因為上一段六七年的感情無疾而終而時常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家長、親戚、朋友總覺著是我要求太高,對此,我只能“保持微笑”。

要找一個什麼樣的人?和一個什麼樣的人共度餘生?這個問題在我腦海裡轉了幾千遍總是有的。馬桶,是我最大機率思考出各種問題答案以及思維火花迸發的地點了。對於一個秉持恪守老祖宗這句“民以食為天”的我來說,和朋友之間高談闊論侃大山經常宣稱“我以後一定要找一個能和我吃到一起的人才行,這樣才好兩個人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呀,如果他不吃辣,那簡直沒法兒過了吧?”每每此時,朋友們總是“阿諛奉承”說著“對對對,好好好”。其實,我過去的血淚感情史一直在“旁敲側擊”,能一起“吃香喝辣”其實並不一定是自己那杯茶,比如,那個談了六七年的前男友。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

緣分就是如此的妙不可言,因為一句戲言,我和豬隊友機緣巧合竟然走在了一起。從“官宣”在一起那一天開始,大概就是我從“高冷範兒”走向“煙火氣”的一個起點。作為天蠍座的豬隊友,就是特別有本事能夠把我這種本來仙氣十足的人拉下神壇,一起遊走人間還嬉笑怒罵。他總是能將我感興趣但又覺著高深莫測的哲學在現實生活裡很好的應用起來,比如,有吵架苗頭的時候就開始發出“直擊靈魂的拷問”,“親愛的你看,這就是海德格爾說的存在…你知道嗎?%RE%……%”(此處省略三千字)氣氛在電光火石之間就轉成了一場哲學討論,最後在我崇拜他的迷妹眼神注視中結束。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

有時在吵架裡討論哲學,在如廁時討論吃喝,和他一起回到農村老家就討論現在的“鄉土中國”。與其說遇到他我開始“走向煙火氣”,不如說正是他開啟了我的煙火氣屬性。我迷戀菜市場裡的活色生香,喜歡菜市場可以找到四季的味道。我開始發現自己著迷中國的鄉土社會和鄉村研究,趁著工作機會到西南犄角旮旯的村子裡去做調研。開始和他的朋友們、親人們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感受那種質樸又實在的感情。發誓絕對不要洗手羹湯、短期不結婚、沒浪夠的我,從另一個城市回到家鄉,結婚作人婦,還願意在廚房搗鼓為他變著花樣做各種好吃的。

我只是個廚房裡的人類學愛好者。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

隊友老家的小池塘

02 “臭味相投”的別樣風味

豬隊友是個隱形吃貨。雖然表面上不動聲色,實際上又好吃又對食物挑剔。從最初相識,我們彼此不斷“蒐集”對方的吃喝喜好,我心裡也暗暗擔心我們倆吃不到一起去。畢竟,他可是個北方人眼中的南方人呀。後來得知他同樣愛吃香喝辣,我心裡才算放了心。

時間一久,又生了別的疑慮,除了苦辣酸甜,我其實最愛吃“臭”啊。一起吃香喝辣容易,可能臭味共享確是難了。

作為一個北京人,剛出鍋兒熱乎酥脆的炸饅頭、炸窩頭,蘸著一碟配著蔥花兒澆了熱油的臭豆腐乳,夏天配一碗冰鎮豆汁兒,冬天配著鐵板上滋滋冒油的炙子烤肉,嘿,那滋味兒,可真絕了!咂摸咂摸嘴兒,竟然滿嘴留香,你說怪不怪。其他各種型別的臭豆腐、螺螄粉、臭榴蓮、大蒜、香菜…所有那些略帶些臭味的食物,想想竟然一直都是我飲食上的心頭好。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

炸饅頭片配臭豆腐

試探性地詢問他對這些特殊氣味食物的接受度,竟然也一拍即合了!我對榴蓮瘋狂熱愛,他也榴蓮的忠實粉絲,兩個人一年裡最關注北京果蔬市場的榴蓮價格變化。買到了稱心的榴蓮,兩個人分食,最後再各自嗦囉沾滿果肉的手指,再相互嫌惡對方噁心不講衛生中一起去洗手。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

我愛螺螄粉那一碗飄著紅油、碼著酸筍、酥黃豆,一撈抄底能見到的粒粒螺螄肉,他一邊嫌棄酸筍的臭味兒,一邊又催著我趕緊把螺螄粉下鍋。北方吃臭豆腐乳,他吃臭乾子或者臭豆腐卷。每每去到熱乾麵店裡,總是要點上一份臭乾子,我倆一人一半放麵條裡就著吃。在外吃火鍋,在周圍人的側目之下,涮了一整盤香菜,然後笑嘻嘻地相互夾菜。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

螺螄粉

朋友戲說我倆“重口味”,我哈哈大笑點頭同意,說“是啊,口味不重怎麼會看上他!”他說我們倆是“情投意合”,我說其實我們倆就是“

臭味相投

”而已。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

其實也有點臭臭的酸木瓜魚

03 香臭交織的味蕾與感情

所有吃得“臭”的人都知道,雖然這些食物本身不受待見,但形容這些臭味兒的食物或者勸人嘗試,我們總是愛說“聞著臭、吃著香”。

從科學依據方面講,主要有兩層原因。一是不同嗅覺型別對味道的體驗、參與程度不同。各種科學大佬們認為,鼻後嗅覺(又叫口腔嗅覺)比鼻前嗅覺強烈,所以鼻子聞起來的味道可能僅是食物豐富味道的其中一種或者集中。而當食物進嘴後,隨著溫度的改變、咀嚼以及多種口腔內的酶共同參與食物味道感知與消化,最後就出現了口腔內的味道體驗遠比鼻子聞到的嗅覺體驗要層次豐富的多。第二個原因是這些食物本身的成分所導致的。如大蒜、榴蓮、臭豆腐等在果實成熟/食物製作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硫化物,我們知道的,硫化物會產生不同的臭味。但同時,榴蓮的果肉和果殼內含有大量酯類化合物,它們會讓榴蓮的果肉聞起來有混合水果的味道。臭豆腐、螺螄粉則是因為其中的蛋白質物質分解成遊離氨基酸(如穀氨酸)而產生鮮味。

從老祖宗的智慧來看,“香臭”不過是一種味覺體驗的兩面,既相互獨立,又彼此交織輪轉。

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莊子·知北遊》

簡單來說,在食物方面,臭也可以轉化成香,香也即是臭。能“臭味相投”大概也就是“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你看,其實“臭”最早不就是香臭不分的使用嗎?

味蕾如斯,感情亦如是。一起吃香喝辣滿頭大汗,是一種青春揚鞭的快意恩仇;而找一個“臭味相投”的人,大概是在漫長無奇的歲月裡耐心等待、細心發酵的感情。

經年累月,回味時,既味道豐富又唇齒留香吧。

不要“高雅”要“三俗”,更要“臭味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