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北京故宮曾住著上萬人,但卻找不到一個廁所,古人是如何方便的?

作者:由 大夢先生看世界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8-11

沉香木屑怎麼燒

北京故宮曾住著上萬人,但卻找不到一個廁所,古人是如何方便的?

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的北京故宮(也稱紫禁城)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龐大的建築面積和恢宏的氣勢無一不彰顯其超然的地位。據統計故宮內大小宮殿共計70餘座,房間數量高達9000餘間,從房屋數量不難看出封建時期的北京故宮裡面住著至少上萬人。

但細心的遊客卻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北京故宮曾住著上萬人,但卻找不到一個廁所,究竟古人是如何方便的?申明一點:這個廁所不是指我們現代化的公廁,而是指古時候的茅房。

北京故宮曾住著上萬人,但卻找不到一個廁所,古人是如何方便的?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城市建設還沒有融入地下水道系統這樣的概念,更別說方便快捷的抽水馬桶。那為什麼不能蓋茅房解決呢?原因是裡面住的人太多,要是把茅房蓋得到處都是非常不美觀。由此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古人解決如廁的方式和現在是不同的。

還記得電視劇中那些倒“夜香”的人嗎?其實這類人在故宮內也是有的,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負責收集和運送眾人的排洩物,以避免故宮內臭氣熏天。

北京故宮曾住著上萬人,但卻找不到一個廁所,古人是如何方便的?

所有住在裡面的人都有一套專門用來如廁的器具,其中就包括我們最常見的夜壺,除此以外還包括恭桶、便盆等等。除了叫法不同以外,即便是皇帝所使用的如廁器具也和下人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只在於材質和使用過程。還記得在《延禧攻略》中出現過的“官房”嗎?當太監喊出這兩個字的時候就意味著皇帝要上廁所了,侍奉在外面的太監就會立刻把準備好的如廁器具用黃布包著帶上來。

北京故宮曾住著上萬人,但卻找不到一個廁所,古人是如何方便的?

為了彰顯身份地位,皇帝和嬪妃們所使用的器具在選材用料方面往往比較奢華,據說慈禧太后所使用的恭桶就堪稱國寶文物。首先它是選用極品檀香木打造,其次在桶外還刻著栩栩如生的雕塑,最後還不忘鑲上紅寶石作為點綴。由此可見,為了抬高身份與地位,封建統治者們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除了材質和樣式不一樣以外,統治者的整個排洩過程也是有講究的。

北京故宮曾住著上萬人,但卻找不到一個廁所,古人是如何方便的?

為了避免“大解”產生異味,宮女和太監們需要事先在器具內鋪上細沙,然後再鋪上一層燃燒過的沉香木屑。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有異味產生而且還很芳香,甚至為了美化還要在上面撒上一層厚厚的花瓣。

當然,能夠享受這樣待遇的只有皇親貴胄不,別看這個過程非常繁瑣其實也是有好處的,至少能保證太監宮女們在處理時不會被燻暈。作為下人的宮女和太監,她們自然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所使用的如廁器具並非獨用而是公共的。

北京故宮曾住著上萬人,但卻找不到一個廁所,古人是如何方便的?

這些器具會被統一放在“淨房”內,目的是為了方便處理排洩物,而負責清洗的人只要保證沒有太大異味就行了。或許有很多人會問,像這類存放恭桶的“淨房”肯定都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要是遇上肚子疼來得急,那又該怎麼辦呢?那當然是選擇一個沒人的地方就近解決了,雖然故宮裡沒有下水道,但排水溝還是有的。

北京故宮曾住著上萬人,但卻找不到一個廁所,古人是如何方便的?

只不過在如廁方便時可別讓人看見了,一不小心可是要被抓去問罪的。最終這些排洩物會被專人統一收集運輸,要麼拉到城外處理,要麼將其賣給需要肥料的農民。儘管古時候的故宮內並沒有修建茅房,但卻也不會發出異味,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大家各司其職,能夠在嚴密的等級制度下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瞭解完這些以後,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發表的看法嗎?宏偉的紫禁城裡,究竟還有多少繁冗麻煩,生活在裡面的人是幸福還是不幸?

世界這麼大,一個人太孤單嗎?我是大家的好朋友【大夢先生看世界】,期待在評論區與大家暢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