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呂翊:不要言必稱大資料!

作者:由 經理人網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8-14

言必言下一句是什麼

大資料有其所存在和發展的產業基礎,其基礎技術也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髮展。但是,不應該把大資料神聖化,甚至將其崇尚為一種高階的產業形態,言必稱大資料。

■ 文 / 阿明

呂翊:不要言必稱大資料!

在管理資訊化應用中,GRC(Governance公司治理或管控、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Compliance Management法規遵從)平臺是很重要一個組成部分。所謂GRC平臺,即如何在“以流程為中心、以風險辨識為基礎、以實現有原則績效為目標”的整體思想下,構建一體化企業管理資訊化架構。各項GRC管理活動都要與相關的核心業務活動深度互動才能真正實現GRC的價值,而這需要GRC平臺充分協調整個組織中的大量人員、流程、技術和資訊。

隨著“網際網路+”概念的深入人心,整個社會都在面臨一場新的變革。市場、政策和環境的快速變化,在改變企業的管理、工作模式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新的風險和規則。任何一個組織都應具備越來越準確、快速的反應能力,以及更強的控制風險和滿足監管需求的能力。

作為國內GRC領域的領導者,北京慧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慧點”)正倡導這一管理價值的創新,其自身也已經形成了GRC管理理念統領下完整的產品線和服務體系,並以先進的管理理念引領業務科學定位與發展,為中國企業管理提供方向、路徑及工具集。

根據公開資訊,慧點由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呂翊及其他9名清華同學共同成立於1998年,呂翊現任公司董事、CEO兼總裁。在近20年的經營中,呂翊帶領慧點從一家僅有10幾名員工的小微企業,如今已經發展成為總資產和年收入均超過2億元人民幣,擁有近700名員工的大型管理軟體企業。

“中國管理軟體推動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是呂翊為慧點所設計的願景,公司業務以聚焦中國高階政企客戶為目標,以“產品+服務”的模式在中國GRC相關管理軟體市場上進行實際運營。4年前,呂翊又為慧點找到了實力型資本和資源方—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002368。SZ;以下簡稱“太極股份”),並由後者對慧點完成併購。

太極股份於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是我國重大資訊系統總體設計和工程建設的主要承擔者,是國家電子政務政策和相關標準制定的倡導者與積極參與者。慧點得到太極股份的背書價值是:擁有更為雄厚的金融資本和政府客戶資源支撐,由此在全新的平臺上,以軟體行業“國家隊”成員的形象揚帆起航。

現在,作為慧點的創始人,並主打GRC市場的呂翊又將如何思考慧點的未來?

業界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麼?

呂翊: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ynergy的資料,微軟在全球Saas市場的份額已經超越了Salesforce,佔據了龍頭地位。從產業角度來看,微軟的後來居上,說明了重要的兩點:首先,SaaS對軟體產業形態的改變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其次,當“後進”的傳統企業級軟體供應商開始在SaaS上發力時,“現行”的獨立SaaS廠商也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危機。

以慧點為視點,如何理解雲計算與大資料的發展趨勢?

呂翊:先談雲計算。個人認為,雲計算是一次全新的工業革命,它首先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技術集合,逐步地取代了原有的IT體系架構;其次,它改變了資訊系統的交付模式,帶來了對IT資源的柔性運用和資訊服務更為便捷地獲取方式;其三,最為重要的是,它帶來了一種理念,一種思維方式,使得人類社會各行各業都可以因之獲益,改變其既有的運轉和服務狀態,這也是所謂 “網際網路+行業業務”的緣起。在未來的中國,一定也會與全球市場一樣,IT產業的全面雲化,各行各業全面走向雲端,不會有什麼阻礙,一定是加速向前的趨勢。

再看大資料。雲計算提供了大資料的溫床,資料和資訊向網際網路的不斷匯聚使得大資料的發展成為了可能,也變成了方向。個人認為,大資料有它所存在和發展的產業基礎,其基礎技術也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髮展。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大資料神聖化,甚至將其崇尚為一種高階的產業形態,言必稱大資料。

在我看來,這和從前傳統的IT時代發生的故事沒有什麼兩樣,比如之前很多資料庫產品提供商順理成章地提供了各種決策支援和商業智慧的工具、產品與服務,時代發展的產物罷了。

至少在2B的市場,不熟悉和不掌握企業的關鍵業務邏輯和核心管理方法,盲目地炫耀大資料技術,“為了大資料而大資料”,顯然是不可取的。同時,網際網路大資料產業的發展必須解決或者處理好資訊保安、隱私保護以及與國家政策法規的潛在矛盾衝突等諸多問題,這也會對這一領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抑制。

個人觀點,大資料技術會逐漸演進併成為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依託,中國市場對大資料發展的認識和看法會逐步迴歸到理性的狀態。

任何企業都在面臨數字化轉型,那麼轉型的最大機遇和挑戰是什麼?

呂翊:我覺得最大的機遇恰恰就來自“任何企業都在面臨數字化轉型”,正因為如此,透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看到、學習到形形色色的轉型樣例,我始終認為,就絕大多數個體而言,具備超人的創新能力是小機率的、先天的,而學習和模仿的能力則無論多寡都是具備的,多看多學多思,必能有所成。

談到挑戰,個人認為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核心挑戰還是人才的問題—大多數變革中的企業缺乏既懂企業的核心業務又熟練掌握和領會最新資訊科技的人才和團隊,顯而易見,僅僅具備這兩個方面的其中之一,是無法承擔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艱鉅任務的。

另一個核心挑戰是信仰的問題—要堅信數字化轉型是這個全新的時代企業所必須面對的生死攸關問題,掩耳盜鈴和熟視無睹是沒有意義的。數字化轉型對於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傳統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投入,而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和一往無前的決心,則很有可能不是走向數字化轉型,而是走向數字化消亡。

針對業界各種發展趨勢,最看好哪些技術的未來發展?

呂翊:首先是物聯網。在2B的領域,工業網際網路概念和技術將在未來得到進一步深化,充分進入實操階段。而家庭網際網路的技術和實踐也將在2C的領域繼續普及和推廣。與這兩者息息相關的則是物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我相信,萬物互聯的明天,正在向我們走來。

其次是網路資訊保安。這方面的技術發展是為了解決“萬物互聯”所面臨的威脅的。網際網路愈深化,安全問題愈突出,網路資訊保安技術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伴生髮展的,這個不難理解。

最後,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前面講過,個人觀點,大資料分析和處理技術將作為認知計算和人工智慧的重要支柱,催生後者的進一步發展。

哪些技術對慧點公司、使用者影響最大?

呂翊:就我所在的公司而言,我們做的是大型企業的管理軟體業務,從使用者的角度而言,他們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對業務管理流程的資訊化,而是對於如何有效利用自身資訊系統中的內容和資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我們的企業內部審計業務系統的實踐為例:客戶在基於我們的系統實現了內審作業的流程化、資訊化和管理規範化之後,又在向我們提出“持續審計”的概念,希望我們能夠利用資訊系統,實現審計工作資訊獲取的實時化,變傳統的“事後”工作為“事中”工作,當然,如能更進一步,進行審計資料建模和智慧分析預測,再把工作推向“事前”。從這些業務領域進行觀察,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可以看到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給客戶帶來的潛在影響。

其次是網路資訊保安。我國政府把網路資訊系統的自主化和安全可控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作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我們積極地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實踐,我們也看到了客戶對開展這一領域業務的濃厚興趣。

慧點在2017年的戰略思路是什麼?

呂翊:毋忘在莒,在艱難的外部市場環境中進一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減少內耗,做強自身,固本源而求發展。

不忘初心,不為浮躁的外部表象所迷惑,堅持做對客戶有核心價值的事,做在地上行走的人,一步一個腳印,行勝於言。

慧點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大時代裡,寧願做一面被客戶時刻敲打的鼓,因為鼓聲響起,能提振士氣,讓我們與客戶一起振作精神,共度時艱;不願做一支被傳來傳去的花,因為花雖在嬌豔時為世人所共賞,但其無百日之紅,時光轉瞬之後,必將歸為塵土。

*本文首發於《經理人》2017年0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