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江西贛州正在消失的傳統手藝補鍋,城市中難以尋覓,農村人最熟悉

作者:由 黃楊軍攝影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8-15

大鐵鍋爛了怎麼補

旅行途中用相機燒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江西贛州正在消失的傳統手藝補鍋,城市中難以尋覓,農村人最熟悉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物力維艱的時代,人們對自己所擁有的物什十分珍惜,別說是完好的,就是破損的東西,都會想方設法在縫縫補補後延續其使用壽命。因為有著縫縫補補的需要,所以產生了許多相關的行當,因此有著許多手藝人。這些手藝人也被稱作匠人,比如修鞋匠,補鍋匠等。

現在,城市裡,時不時還能見到修鞋匠,只是這補鍋匠卻難覓蹤影了,偶爾能在偏遠小鎮小碰到。冷清的生意,讓這些老匠人只有孤獨地堅守著他們的手藝。

贛州地處江西省南部也稱為贛南,對於老一輩贛州人特別是農村人來說對補鍋、補鞋、補雨傘等傳統手藝是非常親切的。

江西贛州正在消失的傳統手藝補鍋,城市中難以尋覓,農村人最熟悉

江西贛州正在消失的傳統手藝補鍋,城市中難以尋覓,農村人最熟悉

補鍋這項傳統工藝歷史悠久。補鍋匠這個職業很早就在中國出現。明代詩人劉逢源曾寫詩記敘補鍋匠,其詩曰:高隱昔傳磨鏡客,奇蹤今見補鍋人。若將姓字留天地,縱使巢由亦外臣。

補鍋,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門職業,屬集體性質,學徒三年,工資極其微薄。出師後,處境才稍微有所改善。

江西贛州正在消失的傳統手藝補鍋,城市中難以尋覓,農村人最熟悉

江西贛州正在消失的傳統手藝補鍋,城市中難以尋覓,農村人最熟悉

按鍋的品種來決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專門補鐵鍋的,補搪瓷器皿的,補鋁鍋水壺的,技術、火候各不相同。當然,大師傅是可以“通吃”的,樣樣拿得起,放得下。但隨著生意的蕭條,這些作坊入不敷出,在經濟的浪潮下逐漸分解為個體戶的行當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一些補鍋匠走街串戶,悠悠是唱“補——鍋——嘞——”嘹亮的嗓音繞樑不絕,惹得一幫婆婆媳婦忙著找出破鍋爛碗,走在弄堂裡,鍋碗瓢盆一陣亂碰亂響,酷似一支五音不全的打擊樂隊,十分熱鬧。有意思的是,把鋁鍋底換了,補鍋匠還不讓客人拿走,裝一鍋水,要看它漏不漏。補鍋匠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錢不收!

江西贛州正在消失的傳統手藝補鍋,城市中難以尋覓,農村人最熟悉

舊三年,新三年,修修補補再三年。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實寫照,也是老一輩農村人千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

如今補鍋這樣的傳統手藝已隨著時代的變換而成為一種難忘的記憶!

江西贛州正在消失的傳統手藝補鍋,城市中難以尋覓,農村人最熟悉

江西贛州正在消失的傳統手藝補鍋,城市中難以尋覓,農村人最熟悉。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