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趙匡胤見到一人畫像必鞠躬,曾發出感慨:若此人在,朕不得此龍袍

作者:由 琪琪看動漫談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0-05

趙匡胤穿龍袍好不好

乾德某年的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在左右侍從的陪同下閒庭信步,

彼時的他已經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改天下亂局,建立了北宋王朝,萬人之上,好不風光。

心思深沉的趙匡胤表面輕鬆,可在他心中仍壓著一塊石頭:

新生的帝國該何去何從?

趙匡胤見到一人畫像必鞠躬,曾發出感慨:若此人在,朕不得此龍袍

恰在此時,他踱步到了供奉後周大臣的功臣閣外,清風徐來,閣門大開,一幅畫像迎光展現在了趙匡胤的面前。

趙匡胤看著畫像中人,神情肅穆,突然,他

整衣束冠向那畫像恭敬地行了一禮

左右見皇帝如此行事,皆是不解,便問到:

“您已經是萬人敬仰的君王了,何故對一個前朝舊人如此禮遇呢?”

趙匡胤慨然一嘆,淡淡說道:“

如若此人在世,我將穿不得這身龍袍啊。

”那麼畫像所繪究竟何人,能讓當時大權在握的趙匡胤都敬畏至此呢?

王樸其人

只見那畫像中的人聳然而立,目光如炬,神情嚴肅且堅毅,似是要將這天下事都攬於心中,此人便是被讚譽為

“後周諸葛亮”的一代賢臣——王樸。

趙匡胤見到一人畫像必鞠躬,曾發出感慨:若此人在,朕不得此龍袍

王樸,字文伯,公元906年生於東平(今山東一帶),他幼時便聰穎好學,機敏過人,

尤其擅長著文寫作,表現出了不俗的天賦。

後漢乾祐三年,44歲的王樸高中狀元,出任

校書郎

一職,正式開啟了他的仕途生涯。

“校書郎”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員,雖然官職不大、地位不高,卻是

國家的人才儲備庫,機遇前途不可限量。

初入官場的王樸十分聰明,他結交了當朝重臣楊邠以為依靠,為自己的晉升之路疏通了關係。

可是,波詭雲譎的朝堂情勢卻不如人意,他眼看著隱帝劉承祐孱弱、任用小人,有識之士無奈淪為權力傾軋的犧牲品。

面對此情此景,王樸敏銳地意識到,

一場政治風暴正在悄然醞釀中,

於是,他

毅然辭官

,過上了

東歸避禍

的生活。

在他離開後,後漢朝廷果然大亂,楊邠及其賓客門人皆被隱帝誅殺,而王樸卻得以倖免。

也正因他這一明智之舉,為其日後報效明君,積蓄了力量。

君臣相知

顯德元年,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

柴榮即位,史稱周世宗,

此時的王樸已在柴榮手下任職三年,先後擔任節度掌書記、右拾遺、開封府推官等官職。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

不可多得的明君英主,

他不僅擁有治世的才幹,還擁有一統天下的雄心。

其人常自比唐太宗李世民,並立志終結天下亂局,“

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

在柴榮登基後不久,他便給群臣佈置了兩道考試題,並限期完成,這兩道題目一曰

《為君難為臣不易論》

,二曰

《開邊策》

從題目不難看出,柴榮這是要大臣們先談自己的為君為臣之道,再論如何攻防進取,掃平割據,一文一武,皆是在為終結亂世做準備。

可惜當朝的臣子們多是些守常偷安之輩,所呈對策少有可採納之言,正當周世宗憂心朝中無人可用之時,一篇《開邊策》突然讓他眼前一亮。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不僅先分析了痛失吳、蜀、幽、並各州的原因,還提出了

五條收復失地的謀略,

更重要的是他直接為周世宗呈上了一篇

軍事戰略總規劃,堪稱五代時期的《隆中對》

這篇策論的作者就是王樸,彼時的他還只是一個小小的

刑部比部郎中,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其貌平平的“大會計”日後會成為柴榮身邊的左膀右臂。

王樸的軍事戰略簡而言之就是

先征服弱小的,再抗衡強大的,在殲敵的過程中實現強己,

由此定出了

先平南唐,再降吳蜀,最後攻打北漢和契丹

的軍事方向。

一篇《開邊策》宛若一場及時雨,一掃周世宗心中陰霾,在這篇文章中他不僅看到了王樸的才華,更看到了一顆和他一樣“以天下為己任”的赤誠之心。

臣子易得,知己難尋,周世宗決心重用王樸,他欣然採納了王樸的獻策,並升任其為

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

,隨後諸多大事也常聽取王樸的意見。

王樸也不負所望,

能謀善斷,凡所規劃都令周世宗深感滿意

,因此便更為器重他了。

此後數年,王樸的仕途順風順水,官職一升再升,一路做到了

樞密使

一職,並且他

深受周世宗信任,每逢出征,周世宗都會命王樸留守京都,震懾後方,

一時間王樸的威望地位在朝中無有出其右者。

除了軍事方面的謀劃,王樸還

改善漕運,開闊交通,制定“律準”,校定大曆

,從禮樂、曆法、民生各個方面提升後周的軟實力,可謂苦心孤詣,殫精竭慮。

就這樣,心性相合的君臣二人在宿命般的安排下攜手開啟了他們的時代,後周這趟列車也在其二人的謀劃下一刻不歇、隆隆向前。

時也命也

曾國藩曾說:“

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周世宗和王樸皆在“人謀”上做到了極致,柴榮之英明,同時期鮮有匹敵者,王樸之忠心,可比諸葛武侯,他們二人的君臣之情更無幾人可與之相論。

只是他們都忽視了一點:

國家可以如機器般運轉,人卻不行。

顯德六年,王樸奉旨視察汴口,歸朝當日又不顧舟車勞頓,立刻拜訪前任宰相李谷,在交談之時王樸突然暈倒,這一倒下他便再也沒有醒來,

享年五十四歲

王樸離世的訊息飛速傳入了宮中,周世宗聞訊

大哭不止,賞賜財物無數用以治喪,

待到下葬之日,他不僅

親臨祭奠,更是以王鉞叩地

,毫不掩飾自己的悲痛之情。

王樸離世僅數月,柴榮便在北伐途中突然發病,不久後也與世長辭,

年僅三十九歲

這對明君賢臣宛若劃過後周歷史的一顆流星,當其閃耀於天際之時,同期的星辰都黯然無光,只是流星易逝,匆匆劃過後,似乎只留下一聲“時也命也”的沉重嘆息。

政策流傳

隨著周世宗君臣的先後謝幕,他們未盡的事業也功敗垂成,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

逼迫柴榮之子柴宗訓禪位,建立了大宋王朝。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故事,望著王樸畫像的趙匡胤若有所思,他連夜拜訪了時任宰相趙普,二人促膝長談,

商定國策,最終在笑語盈盈中共同提出了那篇人盡皆知的奏表——《平邊策》。

王樸的謀略雖然沒有為後周開萬世之太平,卻被趙匡胤君臣

繼承完善,奠定了中國歷史上另一個輝煌帝國的根基。

人雖逝去,思想不滅,大宋百姓的安居樂業也算是告慰了王樸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