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腹瀉、吐奶、腸絞痛,爸媽這樣照顧才對!

作者:由 鴿子醫生育兒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09

腸絞痛拉肚子怎麼辦

寶寶腹瀉,只吃白粥、白吐司才好得快?腹瀉時,要換奶嗎?肚子的腹直肌鬆垮,是腹脹嗎?為什麼寶寶喝完奶後2小時仍會溢吐奶?如果已有做好保溼、卻仍有全身性的溼疹,可能是什麼原因?寶寶生病時,爸媽分別要怎麼照顧?

腹瀉、吐奶、腸絞痛,爸媽這樣照顧才對!

腹瀉、脫水

如果寶寶腹瀉有血,應將血便拍下來就醫,讓醫生判斷。如果寶寶一天解3次以上水便,就算是腹瀉,但如果是餵母乳則例外,餵母乳解水便很正常。腹瀉通常因食物不潔、吃壞肚子、腸胃炎所引起,或是因乳糖不耐、牛奶蛋白過敏等原因也有可能,腹瀉要特別小心脫水。當寶寶哭泣卻沒有眼淚、尿液變少,就可能是脫水症狀,建議就醫,並補充電解質液,通常只要補充一天即可。但爸媽要注意,市售的運動飲料不是電解質液,不是在治療腸胃炎用的,而且運動飲料的糖分大多較高,喝了反而可能使腹瀉加劇。

爸媽照顧注意事項

只要脫水情況有逐漸改善了、寶寶也有一點食慾了,即可正常飲食,不用一直只吃白粥、白吐司,反而不利於腸道黏膜修復。得腸胃炎時,仍應適度吃蛋、豆腐等蛋白質(6~9個月可嘗試吃豆腐),但不要吃太油膩,例如不要吃肥肉。得腸胃炎時也建議不要吃甜食(水果較甜,也可暫時不吃)。如果腹瀉得比較嚴重,喝配方奶的寶寶也可暫時換成無乳糖配方奶;喝母乳的寶寶則繼續喝母乳即可。

腹脹

肚子的腹直肌鬆垮,不一定是腹脹。所謂的腹脹是指吃完食物後,肚子脹脹鼓鼓的、不適哭鬧、易放屁;如果吃得好、睡得好、不太哭鬧,即使肚子鼓鼓的也不能算是腹脹。那麼,為什麼有些寶寶會腹脹呢?如果吃了乳製品又消化不良,就可能會腹脹,寶寶4月內腸道未成熟,萬一父母有乳糖不耐,可能會遺傳給寶寶,無論是喝配方奶或母乳,寶寶都有可能會乳糖不耐。

爸媽照顧注意事項

如果1歲以上仍有腹脹問題,建議一天只要喝400~500C。C。奶類即可(乳製品也算),乳製品吃多可能更易腹脹;1歲以下,則建議少量多餐。如果仍腹脹不適,建議就醫,醫生可能會開合適種類的益生菌。此外,也可以幫寶寶按摩肚子,但最好等吃完2小時以後再按摩。1歲以上,甜食吃太多也容易腹脹,應少吃甜食,或吃完飯後再吃(水果也是甜的,也建議飯後再吃),比較不容易腹脹。

腹瀉、吐奶、腸絞痛,爸媽這樣照顧才對!

嘔吐、溢吐奶

許多原因都可能會造成溢吐奶與嘔吐,例如腸阻塞、肝炎、先天性腸胃或肝膽疾病、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或病菌感染…等。

如果喝奶後拍嗝時溢了一口奶出來,通常為正常的生理現象,因食道括約肌不成熟所致,大部分的寶寶6個月時會改善,只有10%的寶寶6個月以後仍會溢奶。如果喝完奶後2小時仍會溢吐奶,則必須就醫檢查(胃排空大約只要2小時,如果胃已排空仍溢吐奶,可能是病理性問題)。尤其如果溢吐奶含黃綠色膽汁或有血,則可能是胃出血或牛奶蛋白過敏,應就醫檢查。此外,如果溢吐奶嚴重或體重不增加,也必須就醫。(一般來說,出生1個月的體重應比出生增加900公克~1公斤;4個月的體重通常為出生體重的2倍;1歲則是大約為出生體重的3倍)。

爸媽照顧注意事項

少量多餐:如果嘔吐或較易溢吐奶,應少量多餐,例如原先一餐喂120C。C。的奶,每隔4小時喂一次,可改為每3小時喂一次100C。C。的奶。

適時拍嗝:喂到一半就先拍嗝,打了嗝再繼續餵奶。

不要立刻平躺:吃飽後不要立刻平躺;如果要躺,建議床板高度可稍微調高30~40度半小時(頭部與肩膀都抬高,不要只有頭部抬高;而且也不建議用枕頭抬高;如果仍想用枕頭,建議不要用太軟的枕頭,以免增加窒息風險)。此外,所有寶寶皆不建議趴睡;特別是如果有嘔吐或溢吐奶的情形,進食後更嚴禁趴睡,以免增加猝死率。

關於腸絞痛

2016年國際醫學界對腸絞痛有了新的定義:寶寶年齡為5個月以內,如果一整天總共哭超過3小時以上(不連續亦可),1周有3次以上,發生時間超過1周以上,而且找不到其他原因,就算是腸絞痛。這種哭鬧常出現在傍晚或晚上,常常是尿布換了、奶也餵了、也沒明顯生病症狀、排便正常,抱了哄了仍哭鬧不休。腸絞痛推測是因腸道未成熟,可能與乳糖不耐或牛奶蛋白過敏有關,可就醫,醫生可能會開合適種類的益生菌。

起疹子

寶寶的皮疹大多是良性的,大多非感染性;但萬一寶寶有生病發燒出疹子、或是身體不舒服合併起疹子,可能是感染性的疾病所致,要觀察後續狀況。

較常出現的非感染性起疹子原因為穿太多而起熱疹,或是異位性面板炎、尿布疹等,建議不要讓寶寶包太多,以免悶了流汗容易起疹子;異位性面板炎則可使用嬰幼兒專用的保溼品。

腹瀉、吐奶、腸絞痛,爸媽這樣照顧才對!

但如果已有做好保溼卻仍有全身性的溼疹,則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尤其好發於4個月內的寶寶,因腸道不成熟所致),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寶寶,則可用部分水解配方奶去嘗試看看;母乳寶寶則不建議停餵母乳,仍應繼續哺餵母乳,只要媽媽少吃高致敏食物即可(並觀察寶寶是否會因此而較少起疹子)。但少吃並不是指完全不吃,而是數量可減少,並且媽媽不要喝太大量牛奶,並觀察寶寶的起疹子狀況是否改善。由於高致敏食物仍有其營養價值,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只能酌量少吃看看,而不建議完全不吃;如果吃了高致敏食物,寶寶也沒有起疹子等症狀,媽媽就不用特別少吃此類食物。

寶寶年齡滿4~6個月以後,較多數寶寶的皮疹狀況會有所改善,少數寶寶可能1歲還是有皮疹。如果不確定引起皮疹的原因,建議還是讓醫生看一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