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城市更新N部曲之62:概念產業更適用新城

作者:由 黃欣偉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15

如何攻關客戶

在一線做實際工作的人往往會對品牌建設有誤解。

同樣地,實操人員對於“概念”也是天生不感冒,先入為主地認為:概念落不了地。

但概念產品和產業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雖未經驗證和複製的產業,對等的優勢在於誰搶得先機誰就佔據先發優勢,所以——

成了就是遠見,不成就是冒險。

相比如今炙手可熱的元宇宙、數字化、人工智慧,他們亮相的第一天,不也面臨同樣的質疑和好奇,同樣的喜憂參半麼?

所以,不要被新概念忽悠,但也不要錯過一個靠譜的概念產業,所謂眼光差別其實是思維、認知和方法論的差別。

城市更新N部曲之62:概念產業更適用新城

一、概念產業是個新生事物,要有“走著瞧”的耐心和公正。

關於概念的話題,但凡有過營銷經歷的人都會感同身受:

1、概念按照未來走向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落地,一種是無法落地;

2、概念出現在受眾面前時候雖然會收穫質疑,但也會因為新奇特而心智佔領;

3、“有概念”好過“沒概念”這是一回事,所以在推廣層面概念利大於弊。

4、“概念”也有生命力,也在降落過程中發展和沿革,也有落地轉化比。

如果實際工作者對概念報以公正平和的心態來看,或許它就是一個在發生中的新事物新名詞,不僅可能變為可實際操作的產品或產業,也可能透過落地過程不斷微調和最佳化,最終呈現出超過今天認知的靠譜。

概念如此,概念產業也如此。

城市更新N部曲之62:概念產業更適用新城

或許它今天只是脫胎於某項技術,尚未落地於具體的產品或商業模式暫不清晰,但不能就此完全抹殺掉概念產業,畢竟從概念脫胎而來,也是在不斷髮展和運動中的,要給新生事物時間和耐心。

拿如今已經見怪不怪的元宇宙來說,剛推出時候的目光普遍夾雜著質疑,“大度”的支持者表示願意等一等看一看,也一度被認為是:不懂產業瞎追風。

如今又如何呢?

當然,質疑者自有質疑的連環邏輯:

1、第一次聽到時候,以固有經驗將其封殺;

2、當其從概念轉化為產品,“落不了地”變為“長久不了”;

3、當生存週期超過預期,則變為“是否清水臺型(只掙面子不掙錢)”的定論;

4、當概念產業被廣泛認可之後,將其歸功於市場和消費的不理性。

今天我們對營銷和產業中的跟風現象嗤之以鼻,但當做“第一個吃螃蟹者”的機會放在面前,能有膽量順勢而為的也是鳳毛麟角。

城市更新N部曲之62:概念產業更適用新城

二、新城面前的每一條路都有兩個岔路口。

之所以把概念產業和新城對應起來,也是基於新城發展的階段訴求。

今天,大多數城市的新城發展都到了成人禮,也到了十字路口,更到了轉型期。

此話怎講?

一方面,歷經了十幾二十年的發展,中國各大小城市的新城一哄而上至今,往往呈現兩種現狀:一是或因為產業週期或因為市場時過境遷,原有的產業已不可持續需要“被替換”,二是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產業升級是剛性需求。

另一方面,產業升級四個字知易行難,怎麼轉大有講究?

1、彎道轉型:即在原有基礎上的以舊換新,成本和路徑可控但發展不可捉摸;

2、換道轉型:摒棄原有的熟稔加入全新賽道,舊的怎麼處置新的如何融入?

城市更新N部曲之62:概念產業更適用新城

不論哪種轉型道路,產業都面臨著各個維度的選擇。

1、自己有想法的需要升級,雖然升級面臨彎道還是換道的二次抉擇;

2、自己沒想法的只能試錯,因為現有的道路不可複製,只能賭上運氣。

彼時,從新城訴求和概念產業降落的時間訴求上,吻合且正當時。

新城需要概念產業,對和不對各站50%,但不排除挖到第一桶金的機率;

概念產業需要新城,地段成熟和產業成熟的產業區域,犯不著主動冒險。

落實到具體的對接態度上,需求越迫切對應的就是更好的合作條件和服務,新城更需要概念產業,所以各項優惠政策也是應運而生。

而“有品牌、有稅收、有成功案例”的當紅產業,往往只需要強勢地列出自己的進駐條件願者上鉤,特斯拉最終花落上海臨港的臺前幕後,是不是佐證了上述這個博弈的道理?!

城市更新N部曲之62:概念產業更適用新城

三、概念產業和產業概念,也要經過篩選才能落地

房地產中,關於概念一說,有概念產品和產品概念的二度細分,產業也不例外。

從字形結構的先後就可以看出:

概念產業是一個全新的產業,目前還是以概念為主,商業模式和成果轉化總有一款還在路上(甚至兩者一個都不成熟),更逞論經過市場檢驗;

產業概念則相對成熟,是基於一個產業在成型或者至少具備雛形的基礎上,在特別的時間當口需要一個概念,比如推廣比如申報比如建立自己的USP。

“先有產業還是先有概念”也不絕對,不能一概而論地認定為:產業俱備只欠概念,因為這般推進的風險在於——被摘桃子,畢竟相對於概念而言,產業從無到有再到成熟最佳化,需要付諸的時間週期和成本更為龐大。

城市更新N部曲之62:概念產業更適用新城

上述“產業從無到有再到成熟最佳化”的漫長過程中,不僅面臨著概念被各種匹配的“單對多”發展走向,產業在發展中自身所帶的變局可能也充滿著不確定性:

一方面,產業在自身發展中的不斷精進、嫁接和跨界,產業可以找到對方也不排除其他產業在“找你”;另一方面,產業在逐步接近和降落市場的過程中,也不斷根據市場的喜惡在調整和最佳化自身,自我蛻變的機率也不小。

只能說概念產業和產業概念各有長短利弊,也要因人而異(這個“人”是廣義範疇,更多體現在園區、新城的現狀和訴求),甚至沒有對錯,只有合適與否。

概念產業其自身的發展階段、走向未知、變局可能等多重屬性,註定了其更適合“一個十字路口接著一個十字路口的新城”:每個路口都要二選一,每個路口都可能在試錯,每個路口也可能可以曲徑通幽

,這是新城對概念產業更具備探索積極性的理由。

打遊戲闖關,其實也有技術含量。

城市更新N部曲之62:概念產業更適用新城

近兩年,不斷有新城亟待產業升級的視窗期出現,表面看起來是“成熟(至少區域性成功的)產業不斷被複制”,做得成與否其實也是機率。

但是

不斷在實操中呈現“成熟產業不夠分(引不進來)”的願望和現實之分離甚至背離,這時候尚在發展中的概念產業不妨作為園區或新城的補充:雖然不成熟但也具備搭配啟用的鯰魚功能。

在一個獨自注定寒冷的季節,即使兩隻刺蝟也會找到彼此溫暖但不彼此誤傷的相處方法。